基于形成性评价的“临床中药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2021-05-29 05:28刘欣朱映黎张冰张晓朦李倩楠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刘欣 朱映黎 张冰 张晓朦 李倩楠

[摘 要] “临床中药学”是中医临床与中药应用的交叉学科。探索构建基于形成性评价的临床中药学教学模式,对培养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临床中药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挖掘形成性评价的内涵,探讨其运用于临床中药学教学过程的特点与优势,为进一步构建更符合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要求的临床中药学教学模式提供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临床中药学”;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 刘 欣(1977—),男,陕西西安人,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药性表达及相关机制、心脑血管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张 冰(1959—),女,北京人,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2-0005-04              [收稿日期] 2020-09-14

一、引言

“临床中药学”是中医药学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1],是一门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是联系中医中药的纽带学科[2]。学好“临床中药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临床用药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药学服务能力,是为临床培养合格的药学服务人员的必要前提。临床中药学要求学生在巩固中药性味、功效、主治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药物配伍应用、鉴别选药、药学服务及药物警戒等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背诵内容多,记忆难度大,存在着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如何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应当探索更有效的临床中药学教学模式来适应这种教学需求。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形成性评价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和路径。形成性评价与终点性评价有所不同,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每个阶段提供反馈和矫正,故探讨构建基于形成性评价的临床中药学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路径之一。

二、形成性评价的内涵与认识

1967年,美国教育学博士Michael Scriven提出形成性评价的概念,1969年,美国评价专家Benjamin Bloom将形成性评价移植到学习评价领域[3]。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即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兴趣形成等过程中进行检测及评价,使教师接受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就评价发生时间而言,形成性评价又被称为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情况的评价;而终结性评价是在某一阶段的教学完成后,对最终的结果进行的评价,评价时间较晚,评价的形式包括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等。因此,在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能够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动态监控,可以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学效果,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形成性评价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同时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掌握学生的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根据不同学生特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培养计划能更好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质,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反馈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特点,是形成性评价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形成性评价能为教师提供反馈[4],同样,学生通过各个环节及评价指标收到反馈,进而探寻如何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简单地对学生阶段性的表现进行打分只起到了“寒暑表”的作用,而要像“恒温器”一样不断调整使室温达到既定标准,需要启动各种更改程序,即需要反馈。在学习过程中仅仅使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不但不能够发挥形成性评价的督促及调整作用,而且是对形成性评价内涵的误解。有效的反馈要求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学生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又要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距离目标的差距。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教师调整教学方案,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评价和学习之间分别建立联系和融合,形成闭环。通过反馈使整个评价过程形成闭环,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调控,系统才可能优化,才有可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形成学习过程的闭环;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在每一个无限趋近于闭环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形成性评价的核心任务是考察目标达成度,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较,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注重监控学习过程,从中获得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客观而全面的评价,促使学生对学习进行自主而行之有效的反思,总结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目标,形成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体系,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性评价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等情感因素,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进程,学会自我评价,最终学会学习[5]。

三、基于形成性評价的临床中药学教学模式的建立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法,可能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为“一考定终生”使得多数学生比起学习方法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关注考试的重点内容,为了考试而学习;因此,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不能为临床提供素质全面的临床中药学人才。为培养复合型临床中药学人才,应倡导建立理论考核和实验技能考核并重、阶段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6]的形成性评价模式。通过形成性教学模式,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方法,及时掌握学习效果,纠正问题,鼓励进步;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反馈对教学内容、方法及环节进行调整和改进,使之更适应教学需要,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笔者在具体的“临床中药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适合本学科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一)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学生形成性评价的模式包括即時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测验性评价、档案袋评价[7,8]。笔者根据本校临床中药学专业的学生特点、培养目标、教学条件等确定构建学生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内容(图1)。

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关注学生的出勤及课堂表现,在形成性评价成绩中占比10%。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出勤情况,同时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及时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理解问题的准确性、讨论时思路清晰与否,及时调整讲课内容及进度。同时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选择与课程密切相关,有讨论、研究意义的热点论题让学生进行答辩或分组讨论汇报,如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能否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药注射剂该用还是不该用。学生在准备和讨论的过程中,一方面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与应用,另一方面提升了整合信息及表达的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热情、参与度和成果质量形成平时成绩。

实验成绩在形成性评价成绩中占比30%。本部分内容由实验课出勤、实验课课堂表现、实验报告成绩组成,三部分分别占比10%。每次实验课前要求学生填写考勤登记表,实验课程结束后进行汇总形成学生的出勤成绩。教师在实验课上,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实验小组组内组织情况进行观察评价,形成学生的实验课课堂表现成绩。课后根据学生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分析、归纳和总结情况形成实验报告成绩。

终结性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临床中药学”具有医药复合的知识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彻底摒弃终结性评价[7]。期末考试是检测学习效果的最后环节[9],本部分成绩在形成性评价成绩中占比60%。

(二)教师的形成性评价

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包括分层次听课、学生评教、学生形成性评价成绩三个部分。分层次听课包括领导听课、同行听课和督导听课。经过多层次的评价最终得到教师的形成性评价结果和诊断性评价结果,可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参考[ 10 ]。

就特点而言,与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不同,教师的形成性评价过程不是一个完整的闭环,每一次的教学实践都无限趋近于闭环,教学—反馈—改进的过程完成后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结束,而是作为下一阶段教学的基础,引领着更高水平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每一个近闭环的末端同时也是下一个近闭环的开端,就这样循环往复,处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发展过程之中(图2)。笔者以实际教学过程中麻黄、桂枝药味的讲解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次教授临床中药学课程的时候,只是严格地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课程的推进,宏观上想要让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对于具体的细节把握有所欠缺,只是简单地讲授麻黄桂枝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学期结束后教研室进行了试卷分析,发现学生选择填空等考查记忆的客观题得分较高,而注重理解的主观题则失分较多。第二年再讲的时候,首先对于教学流程较上一年更熟悉,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大致的心理预期;其次能够在讲授的过程中有所突出。例如在讲授麻黄、桂枝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的基础上,强调它们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对比,包括适应证的异同点,例如麻黄主治风寒表实无汗证,常与桂枝配伍,桂枝治疗风寒感冒无论表实表虚皆宜;各自性能的专长及不同,例如麻黄发汗力比桂枝强,而桂枝兼补,又宜于风寒表虚有汗;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麻黄又能治疗风寒犯肺之咳嗽及风水水肿,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用于治疗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经过这样的教学调整,不论是从课堂问答还是试卷情况来看,学生对于单味药药性及两药之间配伍、对比的掌握情况较之前都有所提高。然而笔者在两年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内涵有了进一步的领悟,在下一年的课程教学中更注意强调使用注意、用药告知和临床监护点等。如麻黄发汗力强,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肾虚咳喘者忌服,与其他解表发汗药合用减量,夏季减量,临床使用注意心电图、血压等。而学生在理解这些拔高内容的基础上也加强了对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这些基本知识点的记忆,最终达到一个融会贯通的效果。因此,对于教学活动中处于引导者的教师来说,每一次教学—反馈—改进的过程只意味着形式上闭环的完整,对于情感上想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热切期盼来说,每一次的形成性评价都无限趋近于闭环,同时引领着下一个更高水平的新过程。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临床中药学教学模式,对教学环节各个过程设置了评价指标,实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指标多维度、评价手段多样性,能够充分反映临床中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1 ]。

四、建立形成性评价的临床中药学教学模式的意义

形成性的临床中药学教学模式,评价角度多样,评价范围全面客观,重点强调学生在学习方面对于自身的评价,帮助学生调动学习主动性,拓宽视野,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 12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自控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通过评价教师,使教师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调整教学方案。教师的传统角色——“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将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和辅助者。单纯的“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已远远不够,需要教师投入精力分析学情,研究课程和专业培养目标并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不再仅仅作为课堂内的“知识灌输者”[6]。在“临床中药学”理论及实验教学中采取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是培养实践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临床中药学人才的必然要求。

五、结语

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当中是培养创新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临床中药学人才的要求,也是进行临床中药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须途径[ 14 ]。在整个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相互促进,教师作为引领者关注学生本身,强调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通过不同教学环节、不同指标的评价,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改进学习方法,最终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在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中也有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例如可以进一步提升评价模式的多元性,引入档案袋评价,将学生平时参与的“时珍杯”“创新创业”等能够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成果纳入评价材料。教师可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学习形成性评价的相关理论及方法,以避免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只是将学生的各部分成绩机械相加。形成性评价在临床中药学中的应用还需广大教育界同仁共同努力,探索更佳的形成性评价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春平,钱徐萍,陳悦桐,等.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临床中药学教学新模式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0):65-66.

[2]吴嘉瑞,林志健.高等教育临床中药学科建设体会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8):141-143+146.

[3]赵德成.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什么及如何推进[J].教育科学研究,2013(3):47-51.

[4]朱俊平,曾挺,梁慧慧,等.中药药剂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药学教育,2019,35(1):21-23.

[5]聂永梅,姚巧玲,李俊红,等.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6(20):148-149.

[6]陶小军,徐志立,杨静娴,等.以形成性评价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升[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9):46-48.

[7]石铖,郝蕾,刘宇,等.中药学专业《临床中药学》形成性评价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8,(32):121-122.

[8]薛晓琳,王天芳,吴秀艳,等.“以学生为本”视域下中医诊断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模式的构建[J].中医教育,2020,39(1):61-64.

[9]寻慧,温小军,张迎春,等.构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医学遗传学课程评价体系[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9,39(5):759-762.

[10]戴金林.审核评估视野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完善[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8):92-93.

[11]刘文兰,王莉,杨扬,等.基于闭环式O2O混合教学法的眼视光专业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科技视界,2019(2):73-75.

[12]任艳青,马小顺,冯贞梅,等.《中药药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8(50):244-245.

[13]孙晓阳.形成性评价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130-131.

[14]李越峰,辛二旦,张爱霞,等.中药学专业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9,38(2):91-93.

Abstract: Clinical Chinese Medicine is an cross-discipline linking the clinical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and construct a Clinic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formative evaluation to train clinic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with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Exploring the connotation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and discussing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in Clinic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proces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and ideas for the further construction of Clinic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model that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formative evaluation; Clinic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model; autonomous learning

猜你喜欢
形成性评价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