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老旧社区生产性改造研究
——以北郊家属院为例

2021-05-29 03:06刘思彤刘纯溪贺丽洁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产性农场居民

刘思彤,刘纯溪,贺丽洁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迅速扩张造成的人口密度增加、耕地锐减、地区生态恶化等问题逐渐显露。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可避免地消耗外部能源,产生了巨大的能耗。由此,许多学者提出了充分挖掘社区内能源生产能力的构想,通过整合社区内空间与生产要素,削减社区对城市的能源索取。基于此,文章以北京市北郊社区家属院为例,对社区的生产性改造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2 生产性理念下的社区更新

社区生产性改造是基于生产性城市提出的理念。“生产性城市”不同于城市自身的生产性,而是将城市发展所消耗的部分利用城市自身条件补足。通过完善城市自身功能,建立能源生产、农业生产和生态生产体系,建立城市绿色发展的自给自足的生产系统[1]。内尔斯·内尔松在《规划生产性城市》中指出“可持续的城市应改变原有模式,成为生产而非消费的根源,从而使其边界以外的自然得以繁荣,同时增加能源和材料使用的效率”[2]。

基于以上生产性城市的理念,社区在号召居民节能的同时,也要进行自身更新,进行生产性改造。在原有的社区环境基础上,顺应居民的生活习惯,通过生产性种植、能源收集等措施构建一个弹性的、可持续的、低能耗的绿色生产性社区。

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是近年来重要的民生工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年内(2021年)开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80个,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50个。若在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更新的同时引入生产性改造,可将社区改造成为在功能、能源两种意义上的新型、绿色社区。

3 北京市老旧小区现状——以北郊农场家属院社区为例

3.1 社区概况

北郊农场家属院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见图1a),该社区为原北郊农场职工宿舍,建于20世纪90年代,内有楼房11栋,以龙禧三街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本次选作案例的是北院内三栋居民楼、幼儿园、社区活动中心(见图1b)。社区进行过多次基础设施改造,现正在进行新一轮全面改造意见的征集。

社区属于典型的以老年人为主体的老旧小区,缺乏整体规划。分区不明晰,人车混杂,社区内的空地既用于停车,又用于居民活动,易发生事故(见图1c)。景观老旧单调,仅有的景观为居民楼前的草地,缺少管理维护,部分被居民自发开垦种植,部分荒废。缺乏生产性设施,完全向城市索取能源。

3.2 对该社区生产性改造的问卷调查情况

基于前期对生产性理念及北京市老旧社区改造的了解,结合该社区的基本情况,通过联系该社区居委会和党支部,向社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3.6%。

图1 北郊农场家属院各示意图

根据表1可得,大多数居民在该社区居住时间较长,邻里关系较好,该社区以有种植热情和闲暇时间的中老年人为主,有利于发展生产性种植。

根据表2可得,居民普遍对社区环境品质不满意,大部分居民承认社区存在私占景观用地种菜的行为。居民对社区已进行的改造感知不明显,说明既往的改造工程仅停留在升级必要基础设施方面,缺乏整体规划,缺乏环境景观更新设计。社区需要在此次改造中满足居民需求,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表3可得,居民对将社区内的部分景观用地改为公共农业用地、将楼顶改为屋顶农田比较反感,但对在长廊种植丝瓜、葡萄等作物接受程度较高。

居民希望拥有具备观赏性、便于搭建移动的生产设施,在保留观赏性景观的同时,增加专用生产性用地。

表1 北郊农场社区居民基本情况调查

表2 北郊农场社区居民对环境现状的反馈

根据表4可得,绝大部分居民对生产性景观缺乏了解,居民更青睐的生产性改造形式依次是:社区生产性景观、公园的蔬菜墙和蔬菜柱、阳台外挂蔬菜箱、道路、停车场上空搭建农作物爬架等,相对比较保守,改造时需合理选择改造方法。

居民认为生产性改造难以推行的主要原因是社区管理不到位、缺乏专业人士指导,应成立新小组管理生产性设施。说明转型需要普及种植知识、成立生产小组以规范生产行为。

根据表5可得,居民认为生产性景观不应成为社区主要景观,且每户生产性用地面积不宜过大。居民对种植有迫切需求且对参与种植有较大的积极性。同时,居民要求生产性用地维护所需的资金少,且生产方式便于管理。作物选择方面,大部分居民认为应种植安全无异味、不影响社区美观、便于维护的作物。

表3 北郊农场社区居民对生产性景观的接受度

3.3 生产性理念与该社区的适配性

3.3.1 基础条件

该社区基础设施将进行全面升级,为生产性改造创建了基础条件,包括停车场的规划、住宅楼的重修等。

3.3.2 人口结构

该社区主要由退休职工组成,邻里关系比一般小区更亲厚,氛围相对和谐,“养老”是生活的主旋律。老年人对参与农业生产的兴趣更高,同时农业生产也有助于老年人亲近自然、锻炼体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生产性理念的推广与实践有利。

3.3.3 居民热情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85.64%的居民表示愿意参与;年龄≥45岁,会参与种植的人数占比86.05%,略高于全体年龄分析的85.64%。这反映了该社区的主要活跃居民对种植有迫切需求,对于生产性改造持积极态度。

结合问卷分析与环境分析,大部分居民认为生产性景观可以美化社区环境、利用闲置空间、满足部分居民种植爱好,说明居民们认识到了生产性改造为社区带来的好处,可以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同时,居民对生产性改造的管理与维护存在疑问,应积极管理、引导,营造良好邻里关系。

4 老旧社区生产性改造策略建议

4.1 社区功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案例社区的分析,发现社区在功能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功能单一,分区混乱,停车空间缺乏整体规划

为解决该问题,将对社区重新进行功能分区,将机动车停车场与居民活动场地分离,引入立体停车。

2)缺乏有规划的公共活动空间,部分活动空间与非机动车停车空间混杂

表4 北郊农场社区居民对生产性改造的意愿

表5 北郊农场社区居民对生产性景观维护落实的态度

为解决该问题,可引入互动性生产性景观,与社区活动空间结合,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3)景观单一,缺乏维护,缺乏居民种植空间

保留部分以传统景观为主的绿地,局部引入生产性景观,引导居民有序生产种植。

根据问卷调查中居民对生产性改造及社区景观的态度,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生产性改造。

①选取局部建筑外墙、交通空间开展立体种植,如种植廊架。

②部分绿地改造成生产性种植公园。

③停车区和屋面放置能源收集装置,为社区公共设施提供能源。

④向居民推广户内阳台种植,形成微型植物工厂。

⑤对社区内的污水、垃圾等进行有效回收,形成内部物质循环。

4.2 生产性改造策略

对社区进行改造分区后(见图2),分别在不同区域引入适合的生产性改造技术。

①生产性景观——种植公园。

②保留绿地——雨水收集。

③居民活动——种植廊架、墙面种植。

④停车复合居民活动——种植廊架、墙面种植。

⑤停车场——光伏发电、立体停车。

针对居民楼本身,屋顶设置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装置;户内推广阳台微型植物工厂;楼宇外墙低层区域采用模块化立体种植。

生产性改造技术主要分为生产性种植(见表6)与清洁能源收集(见表7)。

4.3 生产性改造后续

目前,社区由物业与居委会管理,物业负责景观绿地的基础维护,但不具备打理生产性景观的专业知识。居委会主要为居民组成,也不具备系统管理生产性改造设施的能力。

由此需要成立新组织,用以维护生产性景观,管理生产性设施,由专业志愿者对该组织进行相关培训。同时,在社区内组织生产性改造主题活动,宣传生产知识,促进邻里和谐。

图2 北郊农场家属院改造分区示意

表6 生产性种植策略及优点

表7 能源收集策略及优点

4.4 生产性改造总结及展望

根据刘长安的研究,类似的生产性改造后,蔬菜输入量减少了100%,水果输入量减少了10.5%,能量输入量减少了12%,说明,经过合理生产性改造后的传统社区能量消耗大大降低。新型社区可降低对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压力,改善城市线性代谢的现状[5]。城市永远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但城市可以变得更绿、更干净、更健康和更具可持续性[6]。

5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快速发展,伴随着城市快速扩张产生的人居环境恶化、能源紧缺等问题逐渐严重,传统、老旧的高耗能社区渐渐阻碍了城市的绿色发展。

文章在对生产性社区进行理论研究后,对所选的案例社区进行了环境调查和有效的问卷调查,了解到该社区居民对生产性改造的态度,这对此类社区推行生产性改造有一定意义。结合国内外优秀生产性改造技术和居民对改造的意愿,尝试提出了针对该案例的具有前瞻性的生产性改造措施,为城市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猜你喜欢
生产性农场居民
农场假期
石器时代的居民
农场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一号农场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丰收的农场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