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继承及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以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牛场村巴卯寨为例

2021-05-29 03:06林晋宇田银生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5期
关键词:水族村寨村落

林晋宇,田银生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1 引言

三都水族自治县之前是著名的贫困县,交通可达性差,生产生活落后,村民生活非常不便,但正因如此,得以较大程度地保留水族村寨的风貌特征。随着近几年脱贫攻坚的展开,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的水族村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借此东风,巴卯寨村落发展如火如荼,各家各户都在进行住宅改造,甚至推倒原住木屋建起小洋楼。但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村落的风貌产生了破坏。因此,村落该如何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如何处理两者的“天平”,是当前亟须关注的问题。

与历史城镇类似,传统村落作为有机体,在历史发展中产生了形态和产权的双重复杂性。针对这一状况,文章将以“康泽恩形态学”的理论方法以及“管理单元”的模式,以“庖丁解牛”的思维,通过形态区域和产权区域的加入,将复杂的整体更新目标化解为简单易行的局部行动[1],并立足巴卯寨自身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管理模式和村落发展建议。

2 巴卯寨的空间形态特征

2.1 选址特色

水族的选址基本都需要水书先生(即能看懂水族文字的人,水书先生一般运用“水书”对建筑起造、农事活动、婚丧喜庆等事做推算)进行风水择位,根据风水五要义“龙、穴、沙、水、向”来选择。“龙”指一般都要占据“龙脉”之地,书曰“贵龙重重帐幕多,旗鼓文笔好纱罗。”巴卯寨的这个“龙”属于“平岗龙”,平岗龙是由小土坡形成。牛场村巴卯寨有三个靠水的小山坡,可以用“三山环抱,一水为依”来概括。“前有抱,后有靠”这是古代先人对选址的共同偏好。而“穴”讲究“内气萌生”,巴卯寨最开始是在姑卯坡和板井坡的中间穴位发展变化而来。“沙”指村寨周围以山为主的阳性事物,穴位左侧的山为“青龙”,右侧为“白虎”。寻龙点穴要“先观水势”。村寨东侧的牛场河,即是很好的水源,为村民的发展生息带来了便利。“向”指朝向,即充分利用阳光。

2.2 土地利用模式

水族土地利用的模式由于选址不同,也呈现不同状态。通常来说,水族选址在山坡、山脚或者丘陵、平地,较为靠近水源和交通便利的地方。村寨一般靠近河流,但会空出一小段用地作为农田。巴卯寨由于平整的用地较少,其山体之间的空地见缝插针地种植了田地。这在水族地区用地不够的情况下非常常见,甚至为了退让耕地,整个村寨会建在小山包或者山坡上(见图1)。

2.3 空间结构模式和道路

图1 土地利用单元

水族村寨一般以晒坝和场坝作为村寨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一般居于村寨的中心位置,而巴卯寨比较特殊的是公共墓地也处于村落的中心位置。因此,公共墓地和场坝作为几块中心空间,以此形成两中心多组团,伞状展开的空间格局。此外,寨内道路呈“一主多支,树形展开”的空间格局,“一主”为从东到三荔公路进入村落的车行道,“多支”为村寨内部通达外部的数条步行街巷,这些街巷呈伞状分叉,极具特色。

图2 村落历史要素

2.4 居住地块组合

虽然巴卯寨村落建在相对平整的地块,但最高与最低处的建筑仍然有十几米高差,东西两翼建筑随着支路的展开呈现横向舒展,并沿等高线形成梯状排列。中部和南侧组团围绕空地和墓地展开。寨内传统木楼地块通常有附属建筑谷仓,随着近年的发展,寨内部分新建的小楼层数加高,空间增多,用作储藏用途。

2.5 建筑特色

巴卯寨传统民居具有水族传统民居的建设特点,多为单体两层建筑,少数为三层。整个建筑建于毛石垒砌的台基之上。一层以饲养或堆放杂物为主,二层用于居住,外围有栏杆及走廊。建筑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干阑建筑,一种是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悬山青瓦顶木构建筑。墙体主要为木板墙,建材主要从当地或附近地块获取,比如用松、杉、柏、枫等树种。屋顶为悬山式青瓦双坡顶,屋顶下部、建筑二层走廊顶部设有青瓦披檐,屋顶正脊两侧设鳌尖、正中设脊花;窗户为木格花窗。

2.6 历史文化要素

3 巴卯寨现状问题分析

3.1 村落人口流失,村落缺乏有效保护和传承

崔海洋、苟志宏指出,当前乡村居民受外部现代化吸引,往往会选择进入城镇等就业机会大、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的地方生活,导致了传统村落不断衰落[2]。在调研期间发现,非节日时期,巴卯寨的村民多为老人和小孩,青壮年基本在县城或者其他城市打工生活,只留有部分老人在古村居住。村落环境的维护以及老建筑的保护面临潜在的危险,而村寨当前又缺乏资金投入,这对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不利。

3.2 村寨空间建设较为局促,缺乏足够的公共空间

对巴卯寨内部空间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发现,其公共空间比较缺乏,这包括公共建筑以及足够的公共开敞用地。当前虽然有两处小场坝,但是平时多用来汽车停靠,晒谷子、活动交际主要功能被搁置。因此,村寨需要公共空间用地。此外,村寨的新建建筑有些过分侵占用地,风貌特色较差,建筑组团局促。

3.3 旅游服务基础设施薄弱,乡村旅游带动困难

作为传统村落的巴卯寨,缺少游客的重要原因是当前村内相关旅游基础服务设施薄弱,例如,缺乏游客停车场、缺少垃圾箱、公厕以及提供旅游服务的住宿条件等。

4 巴卯寨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应当包括物质空间的继承性发展,以及维护这一发展使之得到存续,充分保障村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村寨经济建设方面的发展。在村落保护与规划、旅游开发二者的关系研究中,罗永常表示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赋有脱贫致富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双重使命[3]。作为传统村落的巴卯寨,拥有较好的地理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应当充分借助旅游这个引擎,全方位调动村寨已有的条件,将物质空间形态特色和经济两手抓,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4.1 村落物质形态的传承和发展引导

4.1.1 村落空间单元的形成

通过前文对巴卯寨空间形态各方面的解析和梳理,按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的分析方法,对其土地利用(见图1)、道路系统(见图3)、地块组合(见图4)、建筑类型(见图5)进行划分,得到巴卯寨的形态区域(康泽恩形态学展开研究的重点术语,即区别于周边区域,在性质统一或要素上相同的空间领域),并根据产权归属形成巴卯寨的产权分区,将形态区域与产权进行叠加,得到巴卯寨的空间单元分区(见图6)。这些分区由三个等级形态单元界限划分出来。

由前面市场需求定义和式(8)知道,市场风险e和购电商损失规避度λ直接影响最优购电量q*。如果令λ=1,式(8)化为这就是风险中性购电商的最优购电量。

第一等级分界线是以道路骨架为基础进行划分,将特征明显的同类性质的地区划归为一类,有山林、农田、政府驻地、其他村寨用地、本村用地等。

第二等级分界线是在第一等级的基础上,对村落内不同的地块组合和功能进行划分,区分出公共广场空间、村落公共墓地和住宅、附属建筑等。

第三等级分界线是在第二等级的基础上,对建筑的质量、风貌、年代等维度考虑进去,对建筑的形态进行细分。

4.1.2 村落管理单元的导控

为更好地对各个空间单元进行管理,需要构建统一的评价体系,用以区分哪类单元需要进行保护、哪类需要更新、哪类则需要改造等。构建的方法如下:①指标体系构建的准则层以土地利用、建筑层、环境层为一级指标;②对三个指标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并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权重进行分析和一致性检验,确定最终的权重;③评分,根据国内外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结合调研和访谈信息,对各项指标确定评分规则(见表1)。

针对评价好的管理单元,对其划分为保护单元,整饰单元,整治单元,改造单元以及开发单元五个类别,并对各个单元进行具体的引导控制(见图7)。

1)保护单元导控

包括建筑风貌良好的地段和传统场坝等。对建筑质量上佳、历史价值高的地段,对建筑具体特色的部分,应当保留和延续。保护其历史原真性,不损毁、改建、增添或者拆除木构建筑。

2)整饰单元导控

包括建筑风貌中上的地段和公共墓地。对建筑需要进行屋面的再整理和重装饰。对使用状况良好的建筑进行整体保留,局部做统一立面整饰。

图3 巴卯寨街道系统单元

图4 巴卯寨地块组合单元

图5 巴卯寨建筑类型

3)整治单元导控

对建筑风貌偏差、建筑质量欠佳的地区,要进行整治和加固。外观以保护单元的建筑为引领,弃用原来的简单的木色贴纸和轻薄的木贴片,尽量以原来的建造技艺和做法延续传统。

4)改造单元导控

对已建成的混凝土房屋,在没有办法再拆除的情况下,尽量对其外观进行改造,增加外屋面木构墙体,屋顶改造为瓦屋顶等。尽量保留水族建筑的外观风貌特征,如木构窗户的窗花、瓜柱纹路等。

5)开发单元导控

对于当前村寨停车位不够、公共建筑少的情况,对村落的空地和周边区域进行适当的开发,解决村内停车问题以及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

4.2 巴卯寨经济发展策略

4.2.1 借助地理优势,旅游联动,旅游创收

可借助万户水寨以及东南面的王家寨、咕噜产蛋崖形成传统村落旅游联合站。当前,巴卯寨靠近万户水寨政府驻地(万户水寨是重要的旅游景区,有资源优势),水族马尾绣博物馆也在万户水寨片区内部,可以有效引导人流到此。因此,巴卯寨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依托其生态和文化资源的综合优势,与周边旅游景区一起做旅游站点,发展经济。

4.2.2 利用极具特色的“非遗”民俗展馆和体验项目

水族的文化特色是本村可以挖掘的旅游依托基础。例如,被称为刺绣的“活化石”——水族马尾绣,是该民族现存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水族马尾绣是以马尾作为最基础原材料的特殊刺绣工艺。万户水寨的马尾绣馆只有成品展示与交易,并无马尾绣的制作讲解,也无体验展示,当游客在体验马尾绣的精致多样,好奇于水族马尾绣的编制过程,一定会被此处的教学体验馆所吸引,通过让游客共同参与体验,售卖手工艺品与其他旅游纪念品,可以让村民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与外界得到更好的交流,丰富业余生活。

图6 巴卯寨空间单元

图7 巴卯寨管理单元

表1 巴卯寨管理单元现状综合评价表(作者自绘)

4.2.3 发展乡村民宿,体验观光

民宿是非常重要的旅游收入增长要素。分为集体资源和个体资源,前者是村内所能提供的宜人的风景、美丽的田园风光与和谐的乡村氛围,后者是经营者所能提供的服务[4]。巴卯寨拥有非常好的资源优势,但唯独缺少后者。目前水族传统村落的普遍弱项有的水族村落距离县城更远,无处歇脚,导致给游客前往旅游参观带来不便。此外,可以结合本地的农产品,做好农家乐,把“产—住—销”三者结合。民宿方面,可集体经营,也可个体经营,但要注重规范,打造干净整洁的环境,结合经营当地的特色餐饮如水族最为著名的“鱼包韭菜”、自产的果林农产品,以此招徕更多游客。

5 结语

作为水族传统村落之一的巴卯寨,虽不能涵盖所有水族村寨的特点,但也是水族村寨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这类村寨的特征。文章通过运用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的方法对巴卯寨进行剖析研究,并运用管理单元的方法探讨各类单元分区该如何进行物质形态上的继承和发展。在分析巴卯寨当前的潜在问题和已有的资源背景下,提出适合其经济发展方面的建议,只有在保证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减少净流出人口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对水族村落进行保护和发展。

猜你喜欢
水族村寨村落
水族敬酒歌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无蚊村寨丁屋岭
上帝的水族馆
村寨——海坪彝寨
水族经典及其思想信仰
消防器材进村寨
水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