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家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随着“绿水青山”战略的提出和对人居环境的重视,风景园林行业逐渐受到更多重视。在传统建设行业中,风景园林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风景园林在不断发展中又不断地遇见新的问题,比如需要满足的外部因素增多、使用人群需求多样等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改善生活环境的过程中,风景园林将和一系列新技术互相融合,向着多元与包容的方向发展,更好为使用者服务。
数字孪生即搭建一个与现实物理世界相互平行的数字世界,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互映射,准确反映现实世界变化[1]。在数字世界中,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管理物理世界的设备。数字孪生风景园林是对现实世界的仿真和模拟,它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与不同学科产生联系。
数字孪生的概念最初起源于美国航天领域,后来逐步走入工业行业,促进工业4.0的转型升级。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数字孪生对风景园林产生了新影响。
在多方面协作的情况下,数字孪生风景园林将变得复杂化。在仿真层面,数字孪生风景园林比BIM(建筑信息模型)更注重植物、水等景观配置的变化,考虑到的因素会更多,更加注重环境与人的交互关系。而在物联网建设中,数字孪生风景园林收集到的数据和种类更多,植物的季相、水文监测、气象、鸟类的活动都可以纳入动态监测的范畴。基于现实世界的实践和虚拟世界的模拟仿真,将会产生新的人机交互系统。
数字孪生风景园林(见图1)的核心是要和目前已有的LIM(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相互融合。LIM是一种应用于工程施工、项目设计的为风景园林信息建模的技术,能够实现项目的三维可视化,对风景园林项目进行多维度考量,能贯穿项目的生命周期。相比LIM,数字孪生风景园林能够实现对设计、施工、运营的一体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效率。数字孪生风景园林应当具有实时交互、闭环管理、可扩展的特点。在数字孪生风景园林模型中,实时交互基于园林中的物联网设备,能够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双向映射,借助于动态交互的设备,能够提高数字孪生风景园林运行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借助人工智能管理系统,数字孪生风景园林能够实现自主决策,在云端的学习库中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在解决之后不断自主学习和优化,自主提升解决能力。数字孪生风景园林具有可扩展性高的特点,将其与CIM平台相互融合,助力城市的整体融合发展,会更加有利于智慧城市、万物互联的融合发展。在数字孪生风景园林模型中,可以不断增加、集成或替换模型,从而更好地实现数字孪生的效果。
对于数字孪生风景园林的应用,文章从提升总体规划水平、优化建设过程并评估成效、模拟仿真、推演建成项目的运行态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风景园林设计、对微型园林的优化等方面进行探讨。对比传统的风景园林建设,数字孪生风景园林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而数字孪生风景园林也是一种有力的工具,通过对该工具的运用,能优化人居环境,使风景园林更好地为人服务。
图1 数字孪生风景园林体系
风景园林行业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不断与其他行业进行交流融合,风景园林行业涉及面广,考虑的因素多。若采取以往的规划——建筑先行,风景园林难以贯穿整个项目,改善人居环境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推动数字孪生风景园林的建设,能有效促进其与不同数字孪生平台相互融合,打破以往规划的格局,改善城市规划最终的使用质量。在设计时,可以运用假设分析和虚拟规划等方法,引入多样的外界变量,依据积累的数据,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进行分析和更正,避免在项目落成之后才发现问题。
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管理者可以明确知道项目情况。与项目中的物联网设备相连后,将物联网设备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收集,把这些数据纳入动态监测的范围,进行协同计算。这些数据不仅可以从园林中的传感器中获取,还能从接入局域网的使用者手机中得到。经过分析之后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和优化。收集手机中传感器中的相关数据,能够对高差变化、道路平整状况进行分析。当前对项目的评估优化而言,主要采取两种评估方法,一是设计中评估,另一种是设计完成之后评估。若设计项目变得复杂,在设计过程中仅对图纸在二维世界中进行分析,难以做到以人为视角进行体验和观察,很难直观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数字孪生风景园林能够降低评判的门槛,使更多人参与到评价项目中来,收集到更多的建议。风景园林不断发展,以上两种方式都难以满足及时纠错的需求。若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可能会对整个项目产生不良影响。充分运用数字孪生风景园林技术,并依据深度学习的手段,基于以往获取的数据,可将风景园林的运行情况提取出来,便于不断制定新的量化评定标准,进而实现对项目的掌控。
对数字孪生风景园林项目的全面分析,可以为现实世界中的风景园林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借助万物互联、云计算等技术,能快速获得以往人工费时费力才能得到的数据。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的成熟,将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以往对风景园林项目进行管理时,往往依赖单一数据,构建的也是单一的模型,无法做到多方面考虑,不能享受大数据带来的福利。而构建数字孪生模型之后,模型自身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智慧成长的手段,使数字孪生风景园林不断地获取外部数据并自我优化。比如通过对温度、光照等气象条件的分析,可以预测植物的季相变化,将这些信息整合发布后,能帮助使用者提前规划游览园林的计划。对于风景园林项目运行过程的一些问题,借助于安装在现实项目中的传感器,可以快速发现。将这些问题投射到数字孪生模型中,可以实现精准定位,帮助检修人员快速定位问题位置,并依据此发现有无其他的关联问题。
风景园林的本质在于改善人居环境,在当前推进智慧园林、交互式园林建设的背景之下,使用者对风景园林提出了更多要求。基于此,在数字孪生风景园林当中,借助ⅤR、AR等技术,用户能够以人视角实现场景漫游,直观地感受到风景园林项目的每一处细节,从而使风景园林项目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而数字孪生风景园林能更好的发挥其在科普方面的作用,当使用者步入数字孪生世界之后,借助ⅤR、AR等技术,能够直观的了解数字孪生园林中所包含的动植物种类和特点。
在城市中,微型绿地常常以带状公园、街边绿植等形式出现。总体呈现“小、多、散”的特点[2]。而这些绿地形成原因复杂,产权模糊,涉及的管理部门多,使用者混杂,管理起来需要跨部门甚至跨区域管理,因此管理难度较大,成了各个部门都不愿管的地带。而且城市中微型绿地因为分布随机,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往往是居民们茶余饭后的游玩地点,为了实现对微型绿地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同时保障周围人群对该绿地的正常使用,以往需要花费更多人力、物力。而建立起微型绿地的数字孪生风景园林模型,基于物联网设备收集得来的数据,有效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弥补传统管理方法的不足,实现信息共享、构建起多部门共建的数字孪生信息平台,便于各个部门的沟通交流,能够实现跨部门联合管理。
数字孪生风景园林未来将会和不同的数字孪生平台互相融合,使风景园林贯穿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更好地为人服务。通过以上的探讨,充分依据物联网技术,发挥边缘计算的功能,有效应用人工智能方法,基于物理世界中的风景园林收集来的大数据,可以将风景园林的运行状态进行模拟和映射;通过物联网设备收集得到的数据,将会成为预测未来发展的依据;通过改变某一变量对整个模型的研究,能够模拟不同条件下数字孪生风景园林的状态,最终变成对现实世界管理的指导方案。数字孪生风景园林离不开不同部门的共创、共建,这需要打破行业壁垒,使各个部门打开信息共享的大门,促进不同部门协作,共同完成数字孪生风景园林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