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想 安娜 董振怀 沧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贾立星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由此可见民间美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对将蕴含深厚地域文化底蕴的民间美术资源通过合理的设计重新整合,并将其运用到现代的城市公共环境建设中,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又提升了城市形象增强了现代城市的文化建设。
首先是艺术文化方面的优势。民间美术作为地域文化的本质决定了其重要的公共属性,浓郁的风土人情、特色的生活习俗使其显现出丰厚的精神属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千百年来根植于人们心底的对于生养自己的这片热土最真切的情感并没有褪色。所以,在新时代的文化背景下,将民间美术的艺术文化特征融入城市的公共环境设计之中。其强大的文化活力,有助于促进民众与公共空间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2]
其次是审美教育方面的优势。与美术教育一样,公共环境景观也是通过生动的、具体的或者抽象的、趣味性十足的形象,来完成与民众的情感和审美交流。民间美术中那些体现地方人民生活和对生活美好期望的蕴含着人民智慧的创意形态,与城市公共环境达成了完美的契合。如陕西标志性景观建筑“秦”字雕塑,以三秦大地的剪纸、祥云等民间美术为设计元素的钢结构公共环境景观体现出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这种来自人民生活中的艺术形式,其原发性、生活性引发了大众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增强了景观设施的满意度。
沧州因濒临渤海而得名。低平起伏不大的地形、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丰富的湿地以及硕大的苇子海等生态环境、丰富的农作物及林果植物资源等等,这些都是沧州民间美术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如渤海渔村剪纸中体现劳动人民生活场景和美好愿景的经典样式,黄骅面花模子中蕴含着吉祥美好寓意的动植物经典造型图案等等,质朴美好意蕴悠远。(如图1、图2)
目前,沧州城市公共环境的景观设计虽然多处运用了体现地域文化的民间美术元素,但大多形似为主。如经典的渤海渔村剪纸形象以半立体雕塑的形式展现在狮城广场空间中或者经典形态运用夸张的手法以主题雕塑的形式摆放在公共环境之中等等。(如图3)。虽然为城市的建设增添了一定的文化氛围,但是并没有充分地将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特性和功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另外,民间美术元素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也较为单一。如对剪纸的运用多是出现在节日景观的灯饰、建筑界面装饰中;对雕刻的运用多是出现在壁画浮雕中。形式的单一容易使民众的审美疲劳,从而对传统文化甚至于空间环境产生枯燥乏味的感受。同样的民间美术题材要结合现代设计手法、融入新时代精神,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景观环境。
图1 渤海渔村剪纸
图2 黄骅面花模子
图3 剪纸雕塑
我国的民间美术地域特征较为明显,独特的造型、特色的色彩、巧妙的制作方式,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及丰富的审美价值。将民间美术融入公共环境景观中,以城市公共空间为文化载体,展现地域文化魅力打造现在特色城市。
民间美术元素本身浓郁的地域文化特性,沧州优秀的民间美术有许多经典造型,如民间剪纸中的“渔网”“浪花”、面花模子中的“石榴”“鱼”沧县木雕的“葡萄”等,这些造型夸张饱满、丰富多变。渤海渔村剪纸精湛的造型之美相对于比较中国其他地方的剪纸,能够较为生动展现出渤海岸边民众生活文化之美,尤其是对于捕鱼器具、大海环境等等造型的处理更是丰富多样,给人以别样生动的美感。这些寓意吉祥造型优美的装饰图案可以使其直接运用于公共环境的景观设计中。如地面的铺装以及地被植物的造型等等,极大地丰富了公共空间的文化属性提升了艺术氛围。(如图4)。
民间美术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结合美术底蕴体现“时代精神”更加容易获得民众的认可。[3]在现代城市公共环境景观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形态的分解与重组或者是与现代材料的结合等设计理念使民间美术时尚起来。
对民间美术的原始形态进行重构,首先要保留民间美术元素中最为突出的特征,然后通过分解、简化、变形、拼贴、重组等手法表现最终设计形态。[4]如图5。迁安三里河绿道项目通过融合当地传统特色的剪纸艺术,将传统造型分解重构以玻璃纤维材料曲曲折折地呈现在公共空间中。其以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结合现代材料对新美学给予阐释,结合现代人的审美“神似”“形简”,复兴了人们对于城市的认同感。
景观材料对于公共空间中环境氛围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沧州民间美术与中国古典园林一样崇尚“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这就为城市景观设计与民间美术的融合打开了思路。[5]在材料的运用方面,可以“就地取材”,将自然美与工艺美完美结合。如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以及乡土植物体现民间美术形态;现代材料如金属、玻璃等与经典重构形态的结合同样可以碰撞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总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景观设计,要时刻把握文化内涵的传达,合理处理公共空间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巧妙地利用景观材料的物理或者文化属性,增强城市中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图4 民间图案景观造型
图5 折纸景观
以沧州民间美术作为文化符号,融入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通过城市的文化建设,增强地域文化的归属感,[6]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