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雪姣 平凉市广播电视台
纪录片中并没有绝对的真实,只有相对的真实,这些并不违背纪录片真实性的原则和宗旨。在纪录片的表现过程中,虚构与非虚构是辩证的关系,缺一不可。若纪录片完全是以非虚构的方式呈现,则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丧失纪录片的艺术性,也影响纪录片的有效传播。同时,纪录片又是不能虚构的,虚构只是它的一种表现手法,而非表现原则。在实践过程中,为科学精准的提升纪录片的整体表现价值,为深入全面的优化纪录片的艺术魅力,应该精准有效地将虚构与非虚构等结合起来,以此来切实有效的提升纪录片的制作以及传播成效。
纪录片的关键字眼在于“记录”二字,这说明在纪录片的呈现过程中,应该力求它的真实而全面。虽然真实性是纪录片的一大特性,但事实上,在纪录片的呈现以及再现过程中,非虚构性才是它的核心元素。所谓非虚构性,主要是指在纪录片的呈现过程中,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可以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还原和再现的,但它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可以说,正因为内容层面的真实可信,才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纪录片的整体表现力,也才凸显着纪录片的整体魅力。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非虚构性是本性,虚构则是手法。只有将非虚构与虚构等辩证且科学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纪录片的表现魅力,也才能够更好地优化纪录片的表现空间,整体推动纪录片的传播。
第一,虚构是建立在非虚构的基础上,是对非虚构的事件的一种艺术化的呈现。在纪录片的制作以及传播的过程中,它的内容或者说是历史事件必须是真实客观存在的,不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能够在纪录片的呈现过程中出现“张冠李戴”“南辕北辙”的问题。但从形式上来看,纪录片是一种艺术化的呈现。为在传播真实历史的基础上,更好地契合现代受众的实际需求,应该科学采用虚构的创作手法。可以说,虚构与非虚构的辩证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纪录片的整体表现价值,同时,也能够全方位优化纪录片的整体艺术魅力。[1]
第二,非虚构需要虚构来呈现。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非虚构的历史事件或者真实故事等,若没有必要的虚构手法,那么它所呈现出来的事件是乏力且空洞的,尤其是无法满足现代审美的。毕竟很多纳入纪录片中的内容,都是较为久远的,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脱节的。尤其是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在纪录片的呈现实践中,有必要采用虚构的方式来进行高效且科学的呈现,最大程度夯实它的艺术表现力。总而言之,在纪录片的呈现过程中,虚构与非虚构是辩证统一的,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将二者等同起来,更好的理清二者的内在关联性,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纪录片的表现价值,也才能够更好地优化纪录片的艺术表现力。
在纪录片的呈现实践中,非虚构与虚构是辩证统一的。非虚构是不可逾越的原则,是必须恪守的宗旨,虚构则是一种非常高超的表现手法。在实践过程中,应该充分全面的把握好纪录片的内容,同时深入全面的明确纪录片的表现主题,在此基础上,积极且高效的采用科学的虚构手法,以此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纪录片的整体表现力,更好的优化纪录片的表现空间。在纪录片的呈现过程中,虚构的主要表现手法包括以下方面:
在纪录片的呈现过程中,虚构作为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能够丰富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同时也能够让纪录片还原再现。当然,这种还原或者再现是建立在非虚构的基础之上。在纪录片的表现过程中,摆拍就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虽然当前,在纪录片的表现过程中,摆拍的使用次数不断降低。但不可否认,在纪录片刚刚开始发展的起始阶段,通过摆拍的方式来还原某一段历史,或者某一历史事件,并没有违背非虚构性的原则,反而增加了纪录片的表现内容,让受众可以通过观看摆拍的场景来联想或者认知那一段历史往事。
在纪录片的表现过程中,口述同样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艺术表现手法。口述就是让了解或者知道事情真相的人或者事情的亲历者回忆当时是怎样的场景。在纪录片的呈现过程中,口述作为虚构的一种表现手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途径。比如在一些近现代史的纪录片中,很多历史事件可能仍然存在亲历者。在这样的纪录片的呈现过程中,可以通过引用他们的口述的方式来还原历史。比如图 1 为亲历者还原二战时期日本军队
图1 不露脸的口述
犯下的罪行。但对于一些朝代历史方面的纪录片,已经没有亲历者,那么在这类型纪录片的表现过程中,可以通过专家学者、历史教授、考古学家等来进行口述。口述虽然是以旁观者的视角来进行阐述,但它也没有脱离非虚构的本真属性,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纪录片的整体表现力。
在纪录片的表现过程中,资料的应用,也属于虚构的表现手法。尤其是与纪录片内容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或者真实材料等,更具有价值。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部分关键资料的数量可能相对比较少,更多是以图片或者文字形式存在。但在纪录片的制作环节中,这些相对比较稀缺的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在纪录片的呈现中,情景再现是虚构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很多纪录片中,为表现某一场景的内容,也为了更好地提升人们的感受能力,完全可以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在利用情景再现时,通过演员来进行扮演以及演绎,情景再现过去的某些场景,这些都利于提升纪录片的整体表现力。可以说,在纪录片的呈现过程中,情景再现是以技术为依托的一种高效化的表现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为科学且有效的提升纪录片的整体表现价值,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夯实纪录片的内容质量,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来进行全面的呈现。[2]
在现阶段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深入进步等,纪录片的表现方式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纪录片的表现手法也日益多元化。但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在纪录片的呈现实践中,非虚构性都是非常核心的原则和宗旨。为切实提升纪录片的表现价值,也为了更好地优化纪录片的表现魅力,应该把握时代的发展特征,科学全面的应用新型的虚构表现手法。比如在纪录片的呈现实践中,可以通过一边演绎一边述说的方式。如在还原过去劳作的场景时,可以让演员们来进行劳作,然后画面定格,其中一名演员来进行介绍和表述。这样一种新奇的情景再现,能够为纪录片的创设带来全新的可能,也能够给受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再比如在虚拟技术等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纪录片的呈现过程中,还可以利用3D/4D技术以及虚拟投影技术等等,以此来整体丰富纪录片的表现,更好地提升纪录片的表现价值。[3]
在纪录片的呈现过程中,虚构与非虚构是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的。非虚构是必须遵守的前提基础,虚构则是重要的表现手法,为切实有效的提升纪录片的表现价值,为更好地优化纪录片的艺术魅力,应该行之有效地将虚构与非虚构等结合起来,切实提升纪录片的传播力度,更好的夯实纪录片的表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