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劭勋 田文强
(1.上海开放大学,上海,200433;2.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00020)
网络评议作为网民参与互动、表达意见的体现,是网络民意最为集中的部分之一。青年群体是网络空间最为活跃的群体,是参与网络评议的主体人群。对青年群体的网络舆论进行正确引导,既关系到我国网络空间舆论氛围的优化,又关系到我国青年群体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也是青年工作重点关注内容。本文通过对网络上大量引导性网络评议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具体的、可操作化的衡量网络评议引导有效性的指标,构建网络评议引导的绩效模型,从而为青年群体网络评议的舆论引导提供研究基础。
网络民意自2008年起就成为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狭义概念上,网络民意被认为是网络民众主体对国家管理者客体的社会政治态度。广义概念将网络民意扩展到社会客观情况与民众主观意愿,即“社情民意”的网络化,认为是网络情绪、意见和态度(陈华栋、蒋颖,2009)[1]。也有论者认为相较于网络舆论,网络民意强调一致意见的意志控制色彩(相清平,2011)[2]。郑雯等认为网络民意不能简单等同于网络舆论,也与真实民意有一定差别,尤其当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时,极端情绪突出,双方针锋相对,并不能真正代表社会民意(郑雯、桂勇,2014)[3]。刘剑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网络民意自身特征与局限所决定。一方面,网络民意能够确保民意主体多元参与,议题广泛,更多涉及权益相关,表达更为坦率、尖锐,并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网络民意表达内容真伪难辨,表达主体分布不均,表达方式情绪化、极端化,易导致网络暴力等问题(刘剑,2007)[4]。此外,如何将网络民意纳入公共决策领域是更具实践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公共决策本质上是价值评价,网络民意如果可以从主体性、科学性和倾向性三个维度加以理解,那么基于公共决策视角,网络民意也可被视为一种价值评价活动,从而能够减少两者间的分歧与冲突,为公共决策有效吸纳网络民意提供一种新的认识视角和操作路径(何志武、陈呈,2020)[5]。在定量的具体操作上,相关研究还有不足,难以有效地对网络民意开展实证研究。
针对网络民意和网络舆情,如何有效进行舆论引导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相关研究中,定性研究成果占据多数。有学者提出及时捕捉网络舆情热点,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争取引导舆论,坚持正向引导等基本观点(姜胜洪,2008)[6]。有研究发现微博赋予了公众话语权和媒介接近权,成为我国网络舆论的重要阵地(谢耘耕、荣婷,2011)[7]。微博中的“意见领袖”也逐渐受到关注,接触与引导“意见领袖”,值得在舆论引导中研究和借鉴(宋好,2010)[8]。疫情期间各类不实信息传播,而同时政府的新媒体传播工作也在推进,权威信息的客观、透明、公开,坚持正向舆论引导,依法治理,已经成为我国舆论引导的基本方向(谭菲、康明己,2020)[9]。
青年舆论作为互联网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其中典型的舆论行为——人肉搜索,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道德舆论形式,促进当代青年参与社会公共空间的构建(苏建军,2010)[10]。在对青年群体网络舆论的研究中发现,网络舆论领袖已经成为一种显性的网络力量,广大青年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武超群,2012)[11]。智媒时代,青年群体的舆论表达快捷化、直接化、盲从化、情绪化、个性化等特征则进一步要求对青年群体的舆论进行引导,而不是放任自流(潘虹霞、赵立英,2019)[12]。同时,思政教育也日益关注新技术在青年教育中的应用,希望新技术精准融入教育教学,对教育效果进行精准评价,实现精准育人的目标(温旭,2020)[13]。
回顾以往研究,引导网络民意已成为共识,大数据时代更需相应方法与策略。青年群体作为网络舆论重要的参与主体,更需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尝试采取定量研究方法,通过对网络上大量青年引导员所发布的引导性网络评议数据进行专家评分与定量分析,来初步探究青年群体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的具体影响因素,构建网络舆论引导绩效模型,为政策制定提供研究支持。
本研究通过网络评论员内部系统收集2017~2019年间,各大网络平台上已发布的引导性网络评议内容(简称网络评议)①这部分引导性网络评议是指由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网络舆论引导员自行决定的、对热点网络事件通过网络评议的方式进行的匿名舆论引导,其主要的舆论引导范围则是在青年群体之间。网络舆论引导员为项目组选定的一批青年大学生。在任期内,其自行对网络舆论热点事件进行舆论引导,并自行决定引导的事件类型、引导方式、内容字数和网络平台。由于本身兼具青年大学生身份,引导员的网络舆论引导参与行为及特征就成为分析青年群体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问题的观察视角。。由此,可获得青年群体内部对青年群体舆论引导的大量数据。数据内容包括网络评议针对的原文标题,网评发生的网络平台,网络评论的内容、字数,评论的事件,网友的转发、点赞和互动行为等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文心系统②“文心系统”(TextMind)是由中科院心理所计算网络心理实验室研发的心理分析系统,是针对中文文本进行语言分析的软件系统。通过文心系统可以便捷地分析文本中不同类别的偏好和程度,获取文本内容的特征。对网络评议的内容进行文本分析,获得网络评议内容的特征值数据(情绪值),由此作为本次研究的网络获取数据。此外,通过德尔菲法,由专业评估人员对网络评议内容的引导有效性进行主观评分与编码,作为本次研究的专家评议数据。其中,针对网络评议内容的评分,根据专家建议,将其划分为观点明确、立场清晰、内容简洁和语言丰富等四个语言表达维度,作为四项衡量的基本标准,并给出总体评分,以此作为每条网络评议引导性是否有效的指标。同时,点赞和转发作为网民对网络评议引导效果认可的表现,也是网络评议引导有效性的衡量标准,本文通过点赞和转发的数量来检验专家对网络评议有效性做出的评价是否可靠③限于数据本身对互动情况收集的不理想,本文不再将互动情况单独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而将其作为专家评分因变量的核实变量使用。。
从过往的研究中,可总结出网络民意议题具有多样性特征,其中,议题的利益相关性会影响网络民意的参与状况。那么,可以推论网络评议所评论的事件类型会影响网络评议对青年群体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对此,可将网络评议的事件类型作为自变量,提出假设:
H1.1:网络评议事件类型会影响对青年群体舆论引导的有效性。
H1.2:网络评议事件类型会影响其观点明确度。
H1.3:网络评议事件类型会影响其立场清晰度。
H1.4:网络评议事件类型会影响其内容简洁度。
H1.5:网络评议事件类型会影响其语言色彩丰富度。
在舆论引导领域,对于网络舆论领域的细分已经有了一定研究,并发现微博成为我国网络舆论的重要阵地。不同网络平台的情况有可能影响对青年群体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因此,将网络评议平台作为自变量,提出假设:
H2.1:网络评议平台会影响对青年群体舆论引导的有效性。
H2.2:网络评议平台会影响其观点明确度。
H2.3:网络评议平台会影响其立场清晰度。
H2.4:网络评议平台会影响其内容简洁度。
H2.5:网络评议平台会影响其语言色彩丰富度。
网络评议本身就是民众意愿的表达,可能有情绪化、极端化等特征。网络评议语言极大地影响着评论的内容是否能引起互动和理解沟通。因此,将网络评议本身的特征值作为自变量,提出假设:
H3.1:网络评议特征值会影响对青年群体舆论引导的有效性。
H3.2:网络评议特征值会影响其观点明确度。
H3.3:网络评议特征值会影响其立场清晰度。
H3.4:网络评议特征值会影响其内容简洁度。
H3.5:网络评议特征值会影响其语言色彩丰富度。
此外,网络环境中,评论文本本身的长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评论的长度往往与一个评论所表达的内容、态度、情绪有较大的相关性。因此,将网络评议的字数作为自变量,由此提出假设:
H4.1:网络评议字数会影响对青年群体舆论引导的有效性。
H4.2:网络评议字数会影响其观点明确度。
H4.3:网络评议字数会影响其立场清晰度。
H4.4:网络评议字数会影响其内容简洁度。
H4.5:网络评议字数会影响其语言色彩丰富度。
本次研究共确定4个自变量,分别为事件类型、网评平台、文心系统特征值和网络评议字数;2个因变量,包括网络评议的互动情况和专家对网络评议的整体打分。其中,针对网络评议事件的类型聚合程度,可将其划分为时政热点事件与非时政热点事件,探讨事件类型差异对网络评议引导有效性的影响;通过对网络平台的划分,对已有各类平台进行汇总分析,将其划分为微博(指新浪微博)平台、腾讯系平台(指腾讯相关产品,如QQ、微信公众号以及腾讯新闻等)和其他平台,来验证微博是否如以往研究所表明的对我国舆论引导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文心系统产生的特征值的筛选,选取社会历程词、情感历程词、正向情绪词和负向情绪词作为一类自变量,探究文本本身对青年群体舆论引导有效性的影响。网评字数则直接以数值纳入分析。自变量具体的描述性分析见下页表1。
由表1可见,青年网络舆论引导员更关注对时政热点事件的舆论引导,其引导的时政热点事件数量占据半数,且网评数量占65.1%。而在字数方面,青年网络舆论引导员的舆论引导字数在1~50字最多,100字以上所占比例很小。在网评平台方面,则是以微博平台作为青年网络舆论引导的主要场所。
表1 自变量的基本描述性分析
本次研究衡量网络评议引导有效性的因变量为专家组对网络评议引导有效性的整体评分,其分布范围为0~9分,频数为8189,具体分布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对网评内容有效性的评分分布较为贴合正态分布,所抽取的网络评议数据具有代表性。并且,网络评议自身的点赞互动情况这一变量侧面检验了专家评分的可靠性。其中,有互动的网络评议为899条,无互动7289条,缺失值为12条,共8200条网络评议数据。
图1 整体评分分布直方图
在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后,本研究对自变量与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影响网络评议有效性的回归模型。其结果如下页表2、表3所示。
根据表2中的模型1可知,是否为时政热点事件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16(p<0.01),即是否为时政热点事件对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H1.1得到验证。这意味着网络引导员在进行网络评议时,对不同事件的反应存在差别,尤其是在评论时政热点事件时,其网络舆论引导的效果更好,对青年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更高。根据表2中的模型2可知,网评平台的变量回归系数为0.105(p<0.01),即网评平台的不同会对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产生影响,且微博作为我国网络上最大的社交舆论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更容易进行对青年网络舆论的引导。H2.1得到验证。根据表2中的模型3可知,社会历程词、情感历程词、正向情绪词变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646(p<0.01)、1.597(p<0.01)、-1.179(p<0.05)。即当网评文本中含有社会历程词、情感历程词、正向情绪词,评论的内容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和情感共鸣的情况下,对社会舆论引导更能发挥作用。H3.1得到验证。值得注意的是,正向情绪词和负向情绪词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负数,则表示在一则网络评议中,如果有着明显的情绪性发泄,其有效性是降低的。根据表2中的模型4可知,字数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03(p<0.01),即字数的多少会显著影响网络评议的有效性。H4.1得到验证。也就是说,字数多少虽然不能直接决定网络评议效果好坏,但一定的篇幅往往更有利于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
根据表3中的模型1可知,在观点明确度的维度,是否为时政热点事件,和网络评议发生的平台都不会对网络评议的观点是否明确产生影响(p>0.1)。社会历程词、情感历程词、正向情绪词三个变量的p值<0.01,即文心系统所反映的部分网络评议的特征会显著地影响网络评议的观点明确度。这表明在网络评议中更多反映社会问题、社会状态,表达正向情绪和情绪共鸣的评论有着更为明确、可辨识的观点。H3.2得到验证。字数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005(p<0.01),说明字数会影响观点的明确表达。H4.2得到验证。可以推断,网络评议的内容和篇幅是通过观点的明确性来对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产生影响的。
根据表3中的模型2可知,是否为时政热点事件变量回归系数为0.0028(p<0.01),由此可以看出在时政热点事件方面,网络评议的立场更为鲜明。H1.3得到验证。社会历程词和情感历程词的回归系数为0.152,0.423(p<0.01),则表明文心系统反应的特征值也影响着网络评议的立场是否清晰。网络评议中涉及社会问题和情感共鸣的评议往往有更明确的立场。H3.3得到验证。最后,字数的回归系数为0.007(p<0.01),表明篇幅对于立场的清晰表达同观点的明确表达其影响是一致的,一定的篇幅是立场清晰表达的基础。H4.3得到验证。这表明在网络评议的内容和篇幅之外,评议事件的类型也会通过立场清晰度对青年群体舆论引导有效性产生影响。
根据表3中的模型3可知,是否为时政热点事件回归系数为0.057(p<0.01),表明在对时政热点事件的评论中,网络引导员的评论语言会更为简洁。H1.4得到验证。网评平台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016(p<0.05),表明微博平台网络评议的表达会更加简洁。这可以被视为微博平台发表字数限制对用户表达方式的引导所产生的结果。表3中模型表明,只有在内容简洁和语言色彩丰富度的模型中,网评平台的影响才显著,也就是说,在表2模型2中的网评平台对整体评分的显著影响是通过内容简洁与语言色彩丰富这两个细分维度实现的。微博平台通过字数限制改善了网络平台的舆论氛围。H2.4得到验证。此外,字数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004(p<0.01),表明字数的多少对网络评议的内容简洁度是正向促进的。H4.4得到验证。这看起来与逻辑相违背,但在实际数据观察中,在内容简洁维度获得较高评分的网络评议字数分布在50~100字之间,并非字数越少就越简洁,而是在内容表达上信息量与篇幅要实现平衡。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印证了适当的篇幅对网络评议的重要性。社会历程词和情感历程词的回归系数为0.212,0.393(p<0.01),这表明有社会问题意识和情感共鸣的网络评议会在内容表达上更简洁。H3.4得到验证。
表2 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表3 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各维度的影响因素
根据表3的模型4可知,是否为时政热点事件的变量回归系数为0.259(p<0.01),表明在青年网络引导员对时政热点事件进行评论时,语言会更加丰富多彩,实质上表现出更积极的参与热情,对青年群体有更好的引导效果。H1.5得到验证。通过网评平台的回归系数为0.072(p<0.01),可以看出微博平台的网络评议语言更加丰富多彩,有更高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第二个促使微博平台有更好的网络评议绩效的途径,即网络舆论引导员的积极自主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微博平台不同于其他网评平台的独特氛围,更利于人们的主动交流与观念的改变。H3.5得到验证。在文心特征值中,仅情绪历程词的回归系数为0.391(p<0.01),表明在涉及到情绪表达的相关内容时,网络评议的内容表达在语言上也更加丰富多彩。H3.5得到验证。最后,评论字数的回归系数为0.01(p<0.01),再一次从语言色彩丰富的角度论证了篇幅的重要影响。H4.5得到验证。
限于数据收集过程中互动情况基于不同平台的情况有不同的形式,难以统一衡量,所以仅用于验证,不将其作为单独的分析变量。如表4所示,模型1中,是否为时政热点事件的回归系数为0.02(p<0.01),表明青年网络引导员对时政热点事件进行舆论引导时,会更多地引发网民的互动。从网民反应上,印证了舆论事件类型,尤其是时政热点事件对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的积极作用。模型2中,字数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001(p<0.01),表明网络舆论引导篇幅也会对网民的互动产生显著影响。在模型3中,各细分维度并不都显著,仅在观点和立场两个维度显著。在模型4中,整体评分变量回归系数为0.091(p<0.01),表明在专家评分下具有较高引导有效性的网络评议也在网民互动中有良好表现,间接印证了用专家评分来衡量青年群体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的可行性。
表4 网络评议互动情况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通过舆论引导数据探究了多项因素对青年群体舆论引导有效性的影响。从定量角度对如何把握青年网络舆论引导进行了一次实证研究,印证了以往对网络民意质性研究的结论,即以青年群体为主的网络民意具有议题多样化、情绪极端化等特征,且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对是否时政热点事件对青年群体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产生影响的验证,发现网络事件议题本身的性质对能否顺利进行舆论引导有着显著影响。对于时政热点事件,网络评议能有更好的引导效果,这与其对立场的清晰表达、内容的简洁阐述和主动积极地使用丰富的语言进行参与等有关。通过对文心系统情绪值的验证,可从数据中看出网络民意中的情绪化问题,包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情感共鸣的追求,在网络评议的整体评分和四个细分维度中,情绪化问题几乎都显著影响了青年群体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可以说情感参与是成功进行青年群体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条件。但对网络民意的辨识与区分,限于已有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本研究还未能找到新的发现。
针对舆论引导领域的研究,多年的质性探索已经发现了微博这一重要的国内舆论平台。本文也用数据验证了微博平台作为一个独特的网络舆论平台,在舆论生态、舆论风气方面对网络舆论引导产生的显著影响,其在青年群体社会交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微博平台的舆论引导相较于其他平台之所以表现出更高质量,是因为在内容简洁度和语言色彩丰富度两个方面具有鲜明特征。首先通过字数限制,微博养成了用户评论的简洁性。其次,微博形成了一定的平台舆论氛围,用户在表达时语言更加丰富,行为更为主动。
在青年舆论引导方面,通过大数据进行的精准化引导是一个良好的探索方向,但如何操作仍有待细化。本文探究了什么样的网络引导性评议才能更好地影响青年群体的舆论这一问题。研究发现,时政热点事件的议题和微博这样的成熟的舆论平台更能够直接影响青年群体网络舆论引导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可以找到进一步进行舆论引导的途径。根据社会历程词和情感历程词在网络评议积极性上的影响,可以得出在舆论引导的内容上,一方面要更多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要更加贴近青年群体的情感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发其主动性。为此,有效把握青年群体网络舆论引导方向,可重点关注以下着力点:
(1)明确舆论引导目标,抓好舆论引导重点。研究发现,时政热点事件中积极而简洁的评议内容对青年舆论引导效果更好。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应通过积极关注时政热点,用简洁的语言对这类事件进行引导,能够快速掌握青年群体网络舆论的关注倾向和诉求,解决困惑和疑问,传播正能量,从而保证舆论方向的正向性。
(2)注重网络平台应用,提升青年群体评议主动性。微博平台作为我国较为成熟的社会舆论场,也是青年群体参与最活跃的舆论场之一。在青年群体舆论引导方面,应更加注重对这一平台的有效应用,进一步提升青年群体在微博平台的网络评议质量,推动青年群体参与网络评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回应情感需求,避免情绪化问题,倡导理性客观讨论。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含有较明显情绪值的网络舆论引导往往有效性较差,但情感需求往往是有效参与的基础。因此,在进行社会热点议题的舆论引导时,要避免刻意挑拨青年群体情绪,同时关注青年群体情感需求,增强引导针对性,营造理性客观的问题讨论环境与氛围。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青年群体网络舆论引导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包含了网络民意、舆论引导的普遍性问题,又存在着青年群体自身的独特问题。本研究仅是对引导青年群体网络舆论具体操作的初步尝试与探索,囿于所采集数据带有一定地域特征,涉及自变量大都还只是对网络舆论引导的标签描述,尚未对网络舆论引导内容进行深入文本分析,因而还不能完全显示出网络舆论引导的完整内在逻辑。要更深入地探索舆论引导的深层规律,还需再进一步探讨青年群体内部舆论的价值融合、策略设计、作用机制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