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媛媛 魏泽鹏 卢斌斌
摘 要:知识扩散是知识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知识创新的核心途径。针对CNKI数据库2009—2018年的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5.3 R2软件,展开对知识扩散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可视化计量分析,揭示了近10年知识扩散领域的研究基础及研究热点。通过关键词共线分析,揭示出知识扩散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知识创新、基于引文分析和社会网络等方面。基于突现词分析,总结出知识扩散的研究前沿集中在3个领域:知识扩散演化博弈机理、知识共享与知识扩散交叉领域及知识扩散异质性。最后,结合目前我国知识扩散研究基础,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 键 词:知识扩散;研究基础;知识图谱
DOI:10.16315/j.stm.2021.01.012
中图分类号: F062.3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Knowledge diffus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ctivities and the core way to promote knowledge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f CNKI database from 2009 to 2018, with the help of citespace5.3 R2 software, the paper carries out a visualiz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knowledge map in the field of knowledge diffusion, and reveals the research basis and research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knowledge diffusion in the past 10 year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keyword contribution,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hot spots of knowledge diffusion research mainly focus on industrial cluster, knowledge innovation, citation analysis and social network.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mergent words, the research frontier of knowledge diffusion is summarized in three areas: the evolutionary game mechanism of knowledge diffusion, the cross domain of knowledge sharing and knowledge diffusion, and the heterogeneity of knowledge diffusion.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knowledge diffusion research found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knowledge diffusion.
Keywords:knowledge diffusion; research foundation; knowledge graph
知識经济时代,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知识扩散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的关注。知识扩散是推动组织创新知识产生的过程,知识扩散的效果是影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组织层面,知识扩散有利于企业内成员合作,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在产业层面,企业间的知识扩散有利于形成联盟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家层面,知识的扩散会产生知识溢出效应,刺激不发达地区从中心地区获得更多的资本,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对知识扩散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Teece[1]对跨国技术转移中知识转移的相关研究,之后学者们便展开对知识扩散的研究,将其定义为学习行为[2]、传播行为[3]。知识扩散呈现出小世界特征,高集聚性和短路径加快知识扩散的广度和速度[4]。研究演进将知识扩散领域扩散到学科间的知识交流[5]、企业间的技术创新[6]。但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很少从整体、全局视角对知识扩散的基础现状、研究热点到发展前沿的脉络进行串联,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扩散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对中国情境下的知识扩散研究有待进一步挖掘。
为了梳理知识扩散现有的学术文献的研究热点,探讨知识扩散研究领域在中国情境下的前沿发展方向,本研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现有国内知识扩散研究文献的基础概况;现有国内知识扩散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分布以及是否形成完整的“知识扩散”研究体系;中国情境下,知识扩散研究存在哪些前沿性的创新研究领域。本文基于知识图谱分析和文献计量分析法,结合国内知识扩散的相关研究文献展开研究,评述现有知识扩散研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系统性的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主要采用知识图谱共词分析方法,运用高级检索功能以“知识扩散”为主题和关键词进行期刊检索,时间限制为2009—2018,对检索结果的文献进行筛选,去掉一些会议通知、学术质量较低的文献,最终获得222条文献记录,导出题录信息备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计量
文献计量分析是以文献计量学(数学、统计学和文献学的集合体)为基础,通过研究科学文献的主题、发表年度、研究层次、作者、机构、期刊、引证和被引文献的一种统计文献信息的方法[7]。该方法能够很好的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研究科学文献的基础特征,进而揭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共词分析是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设定关键词阈值分析某学科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8]。
1.2.2 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以“知识域”(knowledge domain)为对象,显示知识单元之间的网络、结构、互动等众多复杂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像[9]。CiteSpace5.3 R2是近年来绘制知识图谱常用软件,它是运用JAVA语言编写的基于共引分析理论(cociation)和寻径网络算法( path Finder) 等,通过聚类图、时区图等多元、动态地显示出某一知识研究领域的聚类情况、共引网络等科学知识图谱(Knowledge mapping domain),揭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发展前沿。
2 国内知识扩散研究基础与研究热点
2.1 知识扩散研究基础分析
对下载的222篇文献导出的数据进行处理后,筛选排名前50位的数据文献,将#Years Per Slice设置为2,时间区间为2009—2018,运行软件统计出文献的共被引网络结构组配,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2009—2018排名前50的文献总量为694篇,其中2013—2014年占181篇,是全部文献篇数的26%,可见2013—2014年是知识扩散研究的爆发期,在整个时间段知识扩散研究达到了顶峰。
2.1.1 期刊来源分析
研究根据发文数量筛选出知识扩散领域的主要期刊来源,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科技进步与对策》、《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杂志》、《情报科学》和《科学学研究》位列前5名,表明这些期刊在知识扩散研究领域占据重要位置,是重要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
2.1.2 作者机构分析
对于聚类点类型,属性选择为Author,网络剪裁方式为Minimun Spanning Tree,不改变其他属性值,运行CiteSpace5.3 R2之后,可视化得到知识扩散的作者合作和研究机构的知识图谱,分别如图1、图2所示。由图1可知,节点较大的点代表的作者主要有许海云、李秀霞、黄训江、方曙、岳增慧、卫英平、李南、施杨、苏加福、以及邱均平等,说明这些作者在知识扩散研究领域近十年的文献发表量较高。以许海云、岳增慧、方曙的团队发表文献最多,这些团队中作者节点之间的连线较粗,说明他们在知识扩散研究过程中的协作程度较高。由图2可知,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主要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等,由此可知知识扩散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高校院系,说明高校在有关知识扩散领域的研究中属于中坚力量。
进一步统计作者及机构的发文量,可得在知识扩散领域近十年发文量排名前五位的作者和主要研究机构,如表3所示。这些作者及研究机构在近十年知识扩散研究领域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为我国学者更好地研究知识扩散提供了借鉴。
2.2 知识扩散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主题的高度提炼,最能够体现文献的核心研究目的与思想,因此对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分析,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10]。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共词分析绘制知识图谱来对知识扩散热点研究领域进行詳细分析,在软件中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其他属性值与之前相同,关键词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为产业集群、知识创新、引文分析以及社会网络。
结合运行结果得出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分布,如表4所示。以“知识扩散”(185次)为检索词进行的检索得出的研究数据,“产业集群”(17次)是除中心词之外图中最大的节点,除此之外,“知识创新”、“引文分析”、“社会网络”、“知识管理”等关键词节点相对较大,出现频次相对较高。但是除了中心词“知识扩散”的中心度为1.64之外,其余节点较大的关键词的中心度普遍都≤0.01,表明这些关键词共现网络比较稀松,网络集聚性弱,说明了文献间差异性较大。
2.2.1 产业集群中知识扩散研究
随着集群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应用不断加强,企业知识可以通过开放系统进行扩散,产生特定的规律。由知识图谱共词分析产业集群知识扩散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知识扩散的演化规律、产业集群知识扩散网络效应2个方面。
1)产业集群知识扩散演化规律。在集群内相互学习形成的知识扩散过程中,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在知识扩散层次上存在个体→企业→网络的演化规律[11],位势上形成技术→网络→创新的演化规律[12],内容上显现出显性→隐性→外化的隐性演化规律[13]。基于知识扩散层次对产业集群的博弈动态演化分析发现只有产业集群内群体双方都是收益大于成本时,才会形成知识的扩散[14]。
2)产业集群知识扩散网络效应。基于产业集群知识扩散演化规律,很多学者对产业集群进行了成员之间的网络构建,丰富的网络关系扩大了产业集群知识搜寻的范围,加快了产业集群内知识扩散的速度与强度,有利的网络结构位势能够更好地接受来自不同产业集群成员的高质量知识资源[15]。陈金丹等[16]对比分析现实网络、重连网络和随机网络,发现重连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知识扩散速度较快,知识分布均匀度较高。
2.2.2 知识创新与知识扩散研究
通过对知识扩散知识图谱的研究发现从知识创新角度研究知识扩散属于热点问题,该领域主要是通过构建知识创新与扩散系统模型对其动态运行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分析知识创新与扩散的影响因素。
1)知识创新与扩散动态过程。有学者运用物理学中的“场论”结合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引力模型,分析了知识在向应用研究和产业应用扩散时的影响因素[17]。也有学者通过建立网络模型对知识创新的扩散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影响知识创新动态扩散的因素[18-19]。再有学者运用微分博弈构建了知识创新的动态模型,揭示了失败知识扩散的难度系数如何影响企业收益[20]。
2)知识创新与扩散影响因素。通过对国内知识创新与扩散的研究总结发现有关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不同的结论,研究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不仅包括主体因素(主体行为、主体转移的情景因素等)、客体因素(企业家精神、知识共享意愿等)、环境因素(企业文化的开放性、知识扩散途径等)[21]; 还包括网络因素(网络异质性、网络密度等)。这些因素都对知识创新扩散的广度、速度、强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2.3 基于引文分析的知识扩散研究
引文分析往往是运用引文网络对某一科学研究领域进行研究,主要是对文献的期刊、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整合、聚类分析,来探寻不同研究领域的知识扩散规律,以期提高知识扩散绩效。通过知识扩散研究领域知识图谱发现引文分析知识扩散主要是通过可视化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1)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对某一领域内知识扩散的微观特征进行描述。聚类时序分析期刊学科能够重点把握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22]。分析相关主体之间的差异性、均衡性、相似性,便于揭示知识扩散的多样性和凝聚性。知识扩散路径作为知识扩散网络宏、微观模式的“桥梁”,对其识别、语义、拓扑结构分析,明确知识扩散的主路径及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路径,能够有效把握知识扩散的演进过程。
2)定量分析。对知识扩散的定量分析主要从知识扩散广度、强度、速度进行分析。学者借鉴邱均平等[23]的测度公式来对其进行计算,揭示某一研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扩散发展趋势及结构特征,研究主题的学科动向与强度[24],反映期刊影响力[25],评定作者贡献程度[26],为后续研究学科、期刊之间的知识扩散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除此之外,有学者利用回归分析揭示了国际引文的技术知识扩散与中国技术创新呈正相关[27]。
2.2.4 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扩散研究
将社会网络分析运用于知识扩散网络中,可以深入挖掘知识的扩散过程,了解知识扩散的规律,为提高知识扩散绩效提供建议。根据知识扩散研究知识图谱发现社会网络分析主要是聚类在对知识扩散网络空间结构和数据挖掘等方面。
1)网络空间结构。在地理学科中,知识扩散网络被广泛应用到产业集群[28]、高技术企业联盟[29]等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中。在工商管理中,知识扩散网络被应用到企业网络、董事网络[30]等企业内部空间结构中,还有供应链网络[31]、科研合作、产学研协同创新等内外结合空间结构[32]。在教育学中,主要是对社交关系[33]和教师知识的教育空间结构研究。知识扩散网络还被应用到医学研究领域、软件行业领域、信息技术领域等众多学科领域中。
2)数据挖掘研究。数据挖掘主要是包括一些竞争情报、大数据等的数据挖掘。研究发现众多不同的学科领域的知识扩散研究对数据挖掘都结合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尤其是计量经济学、情报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如计量经济学中的知识计量和知识图谱、情报学领域中的情报挖掘和图书馆大数据、教育学领域中的教育学习和学习管理系统、为知识扩散研究提供数据挖掘支持[34-35]。
2.3 国内知识扩散研究前沿分析
研究前沿是指某一研究领域中最具有研究潜能的方向,可以通过突现词分析,分析关键词的时间分布、频次变化等。突现词是指在某段时间内大量出现或者突增的词汇术语,通过突现词分析,可以显著地显示出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变化情况。本文采用CiteSpace5.3 R2软件的突现词分析功能对知识扩散研究前沿进行探析,Term Type类型选择为“Burst Terms”,采用Pathfinder算法,“Timeline View”视图下得到知识扩散关键词聚类结果。
知识扩散关键词突现率较高的有0#演化博弈、1#知识共享、2#知识创新、3#产业集群、4#社会网络、5#引文分析、6#知识创造、7#异质性,说明这些关键词代表了知识扩散领域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如图4所示。根据文献和主题内容,将2#知识创新和6#知识创造合并,再者知识创新、引文分析、社会网络、产业集群一直都是知识扩散的热点研究领域,图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这些领域的研究之后也依然是热点领域,前一小节热点研究分析时已经详细分析过了,在此不再重复,因此主要分析演化博弈、知识共享、异质性3个前沿领域的知识扩散。
2.3.1 基于演化博弈的知识扩散研究
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问题是从不同层面运用博弈论分析法对知识扩散的整个过程进行演化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研究学者将博弈理论运用到知识扩散领域主要是通过对主体间博弈的演化机理对创新扩散问题的研究。基于演化博弈这一研究领域来研究知识扩散在2010—2018年间突现程度都比较高,研究发现多数学者主要是对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扩散研究热点中提到的知识扩散层次、位势以及内容上的演化规律的研究。通过对多核产业集群的演化分析,发现知识主体对知识的吸收转化能力与知识扩散呈正向,企业发生机会主义的可能性与知识扩散呈负向[36]。基于演化博弈对知识扩散的实证分析,于斌斌等[37]揭示了绍兴市5个百强产业集群的新产品更新率、各商家间合作程度、企业竞争力等因素都对产业集群技术扩散存在正向影响。
2.3.2 知识共享与知识扩散研究
知识本身的特性使得知识扩散与知识共享之间具有较强的重叠性和相似性,知识扩散包括知识溢出和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可以看作是更为精确、特殊的知识扩散。知识主体之间相互融合、知识共享形成长期稳定的组织关系,才能实现知识的扩散与创新,促进知识主体持续发展[38]。对知识共享的研究是对知识扩散的研究的基础,知识主体之间稳定的组织关系是知识扩散的前提条件。通过知识共享这一研究领域来研究知识扩散在2010—2015年间突现程度很高,学者们从不同视角研究知识扩散的效率问题,认为合作关系资本可以加深成员间的信任,从而加深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意愿[39],团队知识共享意愿能够促进非正式隐性知识扩散,进而促进知识社会化,有利于知识交流和创造。
2.3.3 知识扩散的异质性研究
异质性本是医学里不同的突变基因产生相同或相似的临床表现的遗传病,常被用于传染病研究。疾病的传播会引起更多的群体被感染,呈扩散状;而知识主体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有同样的扩散特征,所以疾病传播这一原理被借鉴用来研究知识扩散现象。异质性理论在知识扩散研究领域的应用在2011—2017年突现程度较高,成为知识扩散未来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有对空间异质性、企业异质性[40]、个体异质性等方面的研究。苏加福等[41]采用异质元胞自动机探索协同创新团队隐性知识的扩散,发现成员间知识可达性与隐性知识扩散绩效呈正向相关。考虑网络异质性,有学者发现基于无标度网络的协同创新网络演化过程中,整体知识水平持续上升,知识分配均匀。
3 结论及研究展望
为了更好的了解知识扩散领域的研究发展,利用中国知网(CNKI)核心数据库来检索知识扩散的相关文献,运用知识图谱和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对检索出来的22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知识扩散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得出研究结论如下:
1)通过对知识图谱共词分析发现对知识扩散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为科技进步与对策,以黄训江、李秀霞为代表的团队为该领域贡献了较多科研成果,武汉大学在众多高校研究机构中发挥了带头作用。研究可知高校作为知识扩散的主要来源,对推动知识扩散研究发挥了重要影响作用。
2)运用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出知识扩散研究领域呈现出“核心-边缘”的放射状结构,知识图谱网络反映出知识扩散关键词共现网络比较稀松,网络集聚性弱,说明知识扩散相关研究热点之间缺乏联系,尚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扩散研究体系。
3)运用关键词突现分析,揭示知识扩散研究前沿主要在集中在知识演化博弈、知识共享与知识扩散互动及知识扩散异质性3个领域。研究发现产业集群为知识扩散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演化博弈揭示知识扩散机理,知识扩散特性属性以异质性为主要研究内容,其中知识扩散的问题以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为展现途径,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引文文献和社会网络为主。
结合知识扩散的最新研究情况及前沿热点,探讨知识扩散研究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总结得出以下研究展望:
1)文章主要是以中国情境下的知识扩散研究领域进行了分析,日后的研究可以致力于对国外研究热点的分析,对比分析国内研究热点,对技术创新、区域创新及知识生态系统创新的扩散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2)已有的知识扩散研究较多的关注运用一些理论去研究知识扩散的特性、机理、影响因素等,较少关注这些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理论与知识扩散之间的关系。未来可根据相关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加深对知识扩散的相关研究,明晰各理论之间的异同之处,注意相关理论对知识扩散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TEECE D.Technology transfer by multinational firms:The resource cost of transferring technological knowhow[J].The Economic Journal,1977,87:242.
[2] KROGH V.Care in knowledge creation[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8,40(3):133.
[3] KALLING T.Organziationinternal transfer of knowledge and the role of motivation qualitative case study[J].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gement,2003,10(2):115.
[4] KIM H,PARK Y,Structural effects of R&D collaboration network on knowledge diffusion performance[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8,36(5):8986.
[5] PORTER A,RAFOLS I.Mearsuring and mapping interdisciplinarity in six research fields over time(1975-2005)[J].Scientometrics,2009,81(3):719.
[6] ANNEGRET S,TOBIAS S S,CATHARINA R B,et al.The sectoral configur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s: Patterns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diffusion in the lithiumion battery technology in Japan[J].Research Policy,2017,46(4):709.
[7] 張理,魏奇锋,顾新.科研合作网络中的知识扩散种子选择研究[J].现代情报,2020,40(2):122.
[8] 俞立平,万晓云,项益鸣,等.一个评价学术期刊知识扩散深度的新指标:CJH指数[J].情报杂志,2019,38(8):145.
[9] 李梅芳,王梦婷,齐海花,等.科技政策国际研究的演化[J].科学学研究,2018,36(9):1565.
[10] 夏恩君,宋剑锋.开放式创新研究的演化路径和热点领域分析:基于科学知识图谱视角[J].科研管理,2015,36(7):28.
[11] 项后军,裘斌斌,周宇.核心企业视角下不同集群演化过程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33(2):225.
[12] 王福涛,钟书华.创新集群的演化动力及其生成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8):72.
[13] 向希尧,蔡虹.组织间跨国知识流动网络结构分析:基于专利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29(1):97.
[14] 陈柏彤,张斌.产业集群知识扩散动态演化分析[J].情报科学,2016,34(9):150.
[15] 刘闲月,林峰,孙锐.网络位势对集群企业知识扩散与创新的影响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6):90.
[16] 陈金丹,胡汉辉,杨煜.基于网络视角的产业集群知识演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29(1):91.
[17] 王超,武华维,赵燕清,许海云,方曙.基于创新全过程的知识内容扩散强度分析模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10):137.
[18] 禹献云,曾德明,陈艳丽,文金艳.技术创新网络知识增长过程建模与仿真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10):35.
[19] 陈伟,周文,郎益夫.基于集群创新合作网络的知识创新与扩散过程建模及仿真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4,23(6):257.
[20] 杜维,马阿双.联盟企业失败知识协同创新的动态决策模型[J].软科学,2018,32(1):62.
[21] 陈素鹃,孙锐.知识型企业知识扩散与知识创新的协调困境及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2):133.
[22] 韩牧哲,李秀霞,张艺蔓.我国网络计量学研究的知识扩散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研究,2016,9(4):82.
[23] 邱均平,瞿辉,罗力.基于期刊引证关系的學科知识扩散计量研究:以我国“图书馆、情报、档案学”为例[J].情报科学,2012,30(4):481.
[24] 张玲玲,张宇娥,杜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视角下图情领域知识扩散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0):60.
[25] 张李义,叶艳.Google H5指数与CiteScore指数的期刊定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基于知识扩散的视角[J].情报杂志,2017,36(11):175.
[26] 赵蓉英,魏绪秋.引证视角下的作者知识扩散规律探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9(8):12.
[27] 李平,宫旭红,齐丹丹.国际文献引用、技术知识扩散与中国的技术创新[J].世界经济研究,2012(1):20.
[28] 胡平,陆燕萍,焦阳.信息服务业集群内企业与机构间知识扩散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31(2):250.
[29] 孙耀吾,卫英平.基于复杂网络的高技术企业联盟知识扩散AIDA模型与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6):130.
[30] 王文姣,夏常源,傅代国,等.独立董事网络、信息双向传递与公司被诉风险[J].管理科学,2017,30(4):63.
[31] 沈睿芳,王道平,杨吉江.敏捷供应链知识网络演化模型及知识扩散仿真[J].控制与决策,2014,29(11):2094.
[32] 陈云伟.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情报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学报,2019,38(1):21.
[33] 赵坤,郭东强,刘闲月,等.互联网创客孵化项目融资成效研究:基于海尔海创汇平台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8,39(7):168.
[34] 李淑敏,李正风.STS领域的知识图谱:基于贝尔纳奖获得者共被引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8,36(7):1170.
[35] 李力,刘德洪,董克.我国竞争情报领域知识扩散结构研究[J].情报科学,2015,33(12):13.
[36] 项后军,许磊,于洋.核心企业知识扩散范围及其分歧问题的重新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29(10):1511.
[37] 于斌斌,余雷.基于演化博弈的集群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研究[J].科研管理,2015,36(4):30.
[38] 李凯,安实,王成亮,等.基于LotkaVolterra生态模型的企业知识传播竞争机制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30(3):75.
[39] 党兴华,肖瑶.基于跨层级视角的创新网络治理机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33(12):1894.
[40] 孙冰,王弘颖.企业异质性对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2):25.
[41] 苏加福,杨育,张娜.基于异质元胞自动机的知识协同团队隐性知识扩散研究[J].管理学报,2017,14(2):245.
[编辑:厉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