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TAD策略优化小学低年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2021-05-28 12:26史书清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摘 要] 学生—小组—成就型合作学习(Student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 Cooperative Learning,简称“STAD型合作学习”)已被应用于社会研究、学科教学和语言艺术等众多领域。在以“金山画王”为主题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主要运用STAD型合作学习模式来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文章从小学低年级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际出发,以“金山画王”主题教学为例,详细介绍了STAD型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步骤。

[关键词] 信息技术;STAD型合作学习;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史书清(1983—    ),女,江苏南京人,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应用STAD型合作学习正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如何学。

一、学生—小组—成就型合作学习介绍

学生—小组—成就型合作学习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合作学习类型。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应先进行授课,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责任感等,将学生分成4~5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形成小组长带领组员学习的样态。小组成员之间共同研究、讨论,互相帮助,小组长对每位组员的学习都应负起责任。

在教师授课和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每位组员进行测验,采用“进步制”的方法对学生的成绩做出评价,如以学生过去的表现为依据,统计学生进步后的成绩,同时,根据每位组员的进步程度来计算整个小组的进步程度。

二、小学低年级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主题教学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的教学必须面向学生,以学生的体验、理解、决策、评价等为基础,在信息技术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交流、合作是他们必须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STAD型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对某项任务或技能的学习,必须通过组内交流及与组员之间的共同合作、努力来完成。

通过主题学习,学生既能懂得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学习各种探究技能与方法,得到最终的作品,又能全面发展自身的多方面技能。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以“金山画王”软件为载体、利用STAD型合作学习模型的电脑绘画主题教学。

三、STAD型合作学习具体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1.确定小组规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教室的布局,将全班45名学生分成A、B、C、D、E、F、G、H八个小组,其中B、D、F组每组5人,其他组每组6人。

2.组员任务分配。每组选出1名小组长,负责协助其他组员学习每堂课的操作技能,学会使用绘画工具。在组员绘制出相应的图形后,小组长负责盖章,为之后的组内评价提供依据。

3.布置教室。信息技术教室设置了8个圆桌,每桌最多可坐6人,方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4.准备合适的教学材料。教师需要准备两类材料:一是学习绘画的工具以及待绘制的图形;二是学生掌握绘画基础后进行融合、创新的图形。例如,在讲授“可爱的毛毛虫”一课时,教师准备了“金山画王”中的圆形工具,绘制了粗细、大小、颜色各异的圆形,让学生对照模仿。之后,教师利用圆形工具绘制了各种小动物,如毛毛虫、蝴蝶、蜻蜓等,并以毛毛虫为重点,让学生模仿、创造,利用已掌握的圆形工具,组合创新出其他新奇的事物。

(二)第二阶段——教学过程

1.角色分工。每位小组成员需要掌握每堂课的学习内容,小组长负责指导和监督。组员之间必须互助、合作,确保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例如,在讲授“跳草裙舞的夏威夷人”一课时,教师先呈现了“跳草裙舞的夏威夷人”的组图,让学生找出图片的共同之处,再由小组长负责汇报。小组成员也可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创作,绘制跳草裙舞的夏威夷人。

2.分解学习任务。在“水墨山水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呈现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即掌握水彩笔的使用。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能,能够熟练使用水彩笔绘制基础图形之后,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自由讨论:如何根据已掌握的绘制方法,组合其他图形,创作出新的图形,或效仿绘制教师提供的图形。

3.组员评价。小组成员各司其职,通过交流、讨论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开展学习与合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绘制工具的掌握程度,综合考虑学生的作业质量来评定学生的个人得分。小组成绩的高低视组员的进步程度而定。

4.个人职责的完成度。在主题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个人職责是否完成,取决于小组成员得到了多少个小组长的签章。其中,个人分数=其他小组的评定(50%)+同伴评价(30%)+个人自评(20%)。

5.小组评价。在学生提交作品后,教师可以从其他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根据小组作品的主题设置是否完整、内容表现形式是否丰富、版面设计是否简洁、作品是否具有趣味性等方面,为作品打分,最终的小组成绩=小组成员进步分数之和/小组人数。进步分数由本堂课与上一堂课小组得分的差值算出,分数为正,表示小组成员在共同进步;分数为负,表示小组成员仍需再接再厉。

6.互帮互助,合作共赢。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时,积极寻求小组长的帮助。

7.善于倾听他人观点。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时积极倾听,适时给予补充、总结,共同努力,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第三阶段——控制和介入

在STAD型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变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给予详细的介绍和解释。在讲授一个全新的知识点时,教师需要在小组成员交流、合作之前,给予详细的介绍和解释。例如,在进行“阳光里的小蜻蜓”这一主题教学时,蜻蜓翅膀中的光照效果使用了“滤镜”,而这一工具对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所以,教师需要在小组合作前解释“滤镜”的效果,之后,再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

2.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在小组合作阶段,教师需要频繁巡视,表扬做得好的小组,鼓励表现欠佳的小组。

3.在必需时给予帮助。例如,在学习“拼拼贴贴现美景”时,学生第一次使用神奇的“仙女袋”工具,在自己的画作上堆满了植物,这时,教师需要适时地提点,告诉学生应适当地为画面留白,不适宜的堆砌并不美。

(四)第四阶段——评价

教师应根据小组成员提交作业的数量、质量,对学生在“金山画王”主题教学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的个人成绩由自评、互评得出,学生的个人分数=其他小组的评定(50%)+同伴评价(30%)+个人自评(20%);小组分数的高低,视组员的进步程度而定,小组成绩=小组成员进步分数之和/小组人数。进步分数即本堂课与上一堂课小组得分的差值,分数为正,表示小组成员在共同进步;分数为负,表示小组成员仍需再接再厉。

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STAD型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很大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可以提供或接受其他学生的帮助和支持,也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进步。这种积极的合作方式能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有益于他人、有益于团队。学生不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对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和整个小组负责。

参考文献

[1]朱婉珍,李未材.大学数学STAD的小组构建与活动方案设计[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21(4):369-372.

[2]何李来,邵景进.STAD型合作学习简介:目标、模式、实施及评价[J].外国教育研究,2005(1):60-62.

[3]李远航,秦丹.利用STAD策略优化教学——以《图文混排》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3):29-30.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