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萍,林秀孟,吴雪华,冯秋红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宁德 35210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自身对疾病的重视度增加,但就当下的情况来看,脑部疾病发生率却仍然居高不下,特别是脑梗死,该疾病具有致残、致死的高风险,即使治疗良好、抢救及时,仍然会给患者预后带来不可估计的后果。与此同时,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是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该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部分患者可能具有头晕、一侧肢体麻木等相关症状,溶栓治疗是常用治疗方式[1]。有研究机构表明在患者发病后3~6 h是黄金治疗周期,临床不仅对早期溶栓治疗提出要求,还需以运用科学、严谨的护理辅之,保证治疗效果[2]。鉴于此,随机抽选2017年4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溶栓患者80例,观察细节化优质护理效果。现报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该院常规护理的脑梗死溶栓患者(80例)设置为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62.53±8.32)岁。挑选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采用细节化优质护理患设置为观察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3.51±9.45)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知情同意;②均符合脑梗死溶栓标准[3];③该研究经医院理论部门许可。排除标准:患有其他重大疾病者。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及时接待患者,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工作,开放绿色通道,护理人员遵医嘱为患者安排各项检测,详细了解患者实际情况,明确患者病史、体征等基本信息,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工作,遵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对陪同家属进行安抚,说明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介绍成功治疗案例,解答家属疑问,避免家属出现哭闹、不安等问题。
观察组采用细节化优质护理:①溶栓前。在接收患者后,护理人员需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采血、检测患者各项凝血功能,询问患者有无溶栓治疗禁忌证,包括严重创伤、大手术及出血等,确认无误后,立即为患者进行治疗。②溶栓中。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测量患者体温、血压及肌力等变化,增加巡视次数,若患者出现溶栓过敏,立即停药,并查看患者有无出现出血症状(测皮下出血、穿刺点出血、口腔牙龈出血、便血、泌尿系统出血等),若出现异常立即与医师进行沟通,协助医师进行处理。③心理疏导。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及情绪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的情绪有无出现波动,给予患者相应的鼓励、安慰,并开导患者不良情绪。在医生允许范围内,护理人员为患者播放舒缓音乐,安抚患者波动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可与患者进行交谈,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和关怀,若患者意识不清醒,也可与患者交谈,对其进行良性刺激,安抚其神经状态。④溶栓后。护理人员需将护理重心放于预防并发症上,不仅需要熟读后脑损伤、血管再闭塞、脏器实质性出血等多种并发症相关知识,同时需加以预防,如叮嘱换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评估神经系统的变化等。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重点监测其血压、心率和血脂水平变化趋势,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工作,强化床旁监测工作,此外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干预和疏导工作,及时解决患者出现的突发事件,评估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根据具体恢复情况评判血管再堵塞风险,制订针对性处理方案。
①护理效果:显效(护理后患者情绪稳定,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基本趋于正常,患者遵循医护人员指导,无抵抗情况)、有效(护理后患者情绪波动减轻,各项检查结果均改善,在护理人员和家属协助下遵医行为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患者整体状态不佳),护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②情绪变化: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4]进行评估,两组均对患者生命体征状况、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等进行评估,以分值评判情绪状态程度,0~80分评分,得分低即情绪好,其中前者临界值为50分,后者临界值为53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评估;③生活质量:简易生活质量表(SF-36)[5],对患者健康状况、精力、情感状态、社会功能等进行评估,以分值评判生活质量,得分高即生活质量好;④希望水平评估,使用希望水平量表,主要评估患者对现在、未来的积极态度、积极行动和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的情况,共计12项条目,1~4分评分,总分48分,分值越高说明希望水平越高。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 (92.5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前,两组情绪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为(34.28±1.32)分,SDS为(34.28±1.42)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情绪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情绪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SAS治疗前 治疗后SDS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55.28±2.34 55.36±1.25(45.24±1.23)#(34.28±1.32)#55.24±2.14 55.27±1.24(45.28±1.35)#(34.28±1.42)#0.197 0.849 38.419 35.507<0.001 0.077 0.939<0.001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2.25±1.25)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生活质量护理前 护理后45.28±1.25 45.26±1.23(64.58±1.34)*(72.25±1.25)*0.072 0.942 27.507<0.001
护理前,两组生活希望水平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希望水平评分为(35.58±2.98)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希望水平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希望水平护理前 护理后24.28±3.25 24.26±3.23(30.25±3.11)&(35.58±2.98)&0.028 0.978 7.826<0.001
依据当下的临床数据报道,脑梗死作为脑部疾病中致残、致死高的病症之一,发病原因多在于局部性脑组织供血不及,致使该区域组织缺氧死亡,一旦发现不及时该患者就会出现严重性后果,比如:全瘫、死亡[5-6]。脑梗死治疗过程中,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良好,及时对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提升活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活性,促进于血栓组织的溶解的作用,但针对早期溶栓治疗时机的掌握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不仅需要医师精湛的技术,同时也需要护理人员的配合,这样既可以实现保证治疗效果的目的,又能够帮助患者早期康复[7-8]。因此对于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在保证溶栓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应强化护理干预服务工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了解其真实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服务,消除风险因素,促进患者更好地恢复,利于患者预后症状及体征改善,进而达到良好的干预效果。
该文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医护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0.05);在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情绪评分SAS(34.28±1.32)分、SDS(34.28±1.4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5.24±1.23)分、(45.28±1.35)分](P<0.05);在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72.25±1.2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4.58±1.34)分(P<0.05);护理后,观察组希望水平评分(35.58±2.98)分高于对照组(P<0.05)。原因分析:①细节性优质护理依据溶栓治疗的时机,护理人员第一时间采集血标并完成检验,通过凝血功能数据变化,协助医生迅速完成患者既往史信息采集,特别是一月内是否存在出血现象、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或者就诊,以便排除禁忌证,进而以便减少入院到救治时间[9-10]。②于脑梗死患者来说,若不能得以早期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针对早期溶栓治疗时间内患者的情绪进行安抚,较大的情绪波动不仅会加剧病情进展,还会引起其他的一系列病灶,所以护理人员应通过肢体接触、语言鼓励等方法,使他们的情绪稳定下来,使患者尽早得到精心救治,做到不耽误患者病情[11]。③刘玉娥等[12]研究显示:给予患者细节化优质护理,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生活质量为(98.40±12.50)分,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似。原因在于溶栓治疗过程中,细节化优质护理重点在患者,实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依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及恢复情况,合理开展工作,并在溶栓治疗完毕后,加强并发症预防措施,能改善患者预后,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④细节化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相对比,细节化优质护理立足于常规上,故其既具有常规的优势,又将自身优化的护理措施应用于临床护理,重视整个溶栓治疗期间的每项细节工作,开展围绕患者的一系列细节护理服务,维持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情绪,进而改善其预后。因此,两种护理方法相对比,细节化优质护理更符合临床的需求。
综上所述,细节化优质护理应用于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效果较好,有利于患者情绪的稳定及生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