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处理从源头控制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

2021-05-28 13:00秦吉洋浦田惠子孔祥英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卷叶螟稻飞虱空白对照

秦吉洋,温 凯,浦田惠子,孔祥英,张 桥

(1.江苏省仪征市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站,江苏 仪征 211400;2.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农作物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邗江 225009;3.江苏省仪征市植保植检站,江苏 仪征 211400)

水稻是国家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约占全国人口总量65%的人以水稻为主粮,水稻高产、稳产对确保粮食安全尤为重要。在水稻生产中,优良品种、科学技术是基础,水稻病虫害防控则是关键。历史上因为病虫害大爆发导致粮食绝收的例子数不胜数,在水稻秧苗成长期发生病虫害若不能及时防治,会使水稻产量降低,甚至出现大面积绝收[2]。

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是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3]。在2000~2003 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年发生超过8500×104hm2,其中虫害明显重于病害[4]。刘万才等[5]研究发现,2006~2015 年10 年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防治平均挽回损失所占比例依次为35.66%、19.09%、13.31%、8.71% 和 23.23%,实际造成损失占比依次为29.51%、17.17%、14.34%、11.03% 和27.95%。

为探索噻虫嗪、精甲霜灵·咯菌睛、氰烯菌酯、噻呋酰胺、异噻菌胺·肟菌酯、氯虫苯甲酰胺、三氟苯嘧啶等复配配方种子处理剂对水稻恶苗病、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效果,特进行了本次试验,旨在为水稻病虫害源头控制、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落谷前按方案选用不同药剂分别进行种子处理,详见表1。选取面积约0.2 hm2田块,平均分成面积相同的4 个小区,小区面积约为0.05 hm2,自南向北分别设置为:常规对照、处理二、空白对照、处理一,统一条件下进行试验对比。

表1 试验小区处理和防治方案

1.2 田间管理

1.2.1 育秧栽插。按照试验设计进行种子处理;机插硬盘育秧,流水线机播,5 月25 日落谷,暗化处理2~3 天后摆盘到秧池田。6 月14 日机插移栽,移栽前进行秧苗素质考察。行株距设置:28 cm×18 cm,每穴1~2 苗。

1.2.2 大田管理。基肥施[45%(15-15-15)复合肥450 kg+尿素112.5 kg]/hm2;分蘖肥施(尿素75 kg+大田壮秧剂150 kg)/hm2;穗肥施尿素75 kg/hm2。总施氮量202.5 kg/hm2,基肥:蘖肥:穗肥=6:2:2。根据试验设计进行病虫害防治,并做好水浆管理。

1.3 效果调查

1.3.1 安全性观察。秧苗期调查各处理出苗情况和秧苗素质,目测水稻秧苗有无出苗晚、生长迟缓、叶片发黄等药害症状,若出现药害,记录药害症状、发生程度及恢复时间。

1.3.2 防效调查。调查各处理对恶苗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螟虫、稻蓟马等的防治效果。恶苗病在秧苗期、分蘖期、破口前各调查1 次,记录病株数,计算防效。稻蓟马在7 月上旬调查1 次。稻瘟病在秧苗期、7~8 月上旬分别调查1 次苗瘟、叶瘟,记录病叶率,计算防效。纹枯病在8 月中下旬~9 月中旬拔节期、破口前调查各1 次,记录病株率、病指,计算防效。稻纵卷叶螟在8 月中下旬、9 月中下旬各调查1 次,调查白叶率,计算白叶防效。螟虫在7 月下旬~8 月下旬调查1 次枯鞘、8 月下旬~9 月下旬调查1 次枯心,计算螟害防效。各处理同空白对照防效作比较。

1.3.3 农艺性状调查。调查不同试验处理小区水稻的生育期、茎蘖动态和产量结构等农艺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播后不定期观察各处理出苗情况,处理一、二与对照比无明显差异,常规对照苗稍弱,在苗床较为明显,栽入大田后差异逐步减小。播后17 天调查各处理成苗情况,计数2 dm2毯苗秧的总秧苗数,处理一、处理二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秧苗素质考察,处理一、处理二株高、根长、鲜重和茎基粗等指标与空白对照无明显差异,好于常规对照,表明药剂处理对出苗和秧苗素质无影响,详见表2-1、表2-2。

表2-1 播后17 天各处理出苗情况考察

表2-2 播后17 天各处理秧苗素质考察

2.2 病虫害防效

2.2.1 稻蓟马防效调查。播后45 天调查,处理一和处理二对稻蓟马防效分别为35.8%和39.1%,较常规对照防效高,表明2 处理对前期稻蓟马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详见表3-1。

表3-1 各试验小区稻蓟马防效调查(播后45 天)

2.2.2 稻纵卷叶螟防效调查。(2 代)稻纵卷叶螟发生较轻,防效无法调查。(3 代)稻纵卷叶螟在8 月24 日,即常规防治药后15 天为害定局后调查束叶率,计算防效,处理一、二分别为26.1%和46.0%,表现出一定的控制效果,但较常规防治防效96.4%低。(4 代)稻纵卷叶螟在9 月21 日,即常规防治药后23 天调查,处理一、二防效为28.3%和42.4%,较常规防治防效95.3%低。详见表3-2、表3-3。

2.2.3 二化螟防效调查。试验田在6 月14 日移栽,基本避开了一代二化螟产卵期,防效未表现。二代二化螟在8 月24 日为害定局后调查,处理一、二防效分别为59.3%和27.5%,较常规防治防效98.9%低,详见表3-2。

2.2.4 稻飞虱防效调查。田间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发生均较轻,(2 代)稻飞虱8 月24 日调查,处理二对稻飞虱的防效为86.7%,与常规防治防效87.3%相近;处理一对稻飞虱基本无防效,详见表3-2。(3 代)稻飞虱因田间虫量急剧下降,防效无法显现。详见表3-3。

2.2.5 纹枯病防效调查。田间纹枯病为害定局后,即8 月24日调查纹枯病防效,处理一、二防效分别为80.2%和96.3%,略优于常规防治防效68.9%,详见表3-2。

表3-2 第一次药后18 天各试验小区防效调查(单位:%、只)

2.2.6 稻曲病、稻瘟病防效调查。9 月21 日调查稻曲病与稻瘟病,处理一、二对稻曲病的防效分别为38.5%和46.2%,与常规防治防效53.8%)相近。稻瘟病无发生,防效未能表现。详见表3-3。

表3-3 第二次药后23 天各试验小区防效调查(单位:%、只)

2.3 农艺性状调查

2.3.1 生育期调查。由表4-1 可知,各处理生育期均在140天左右,处理一和处理二的生育期略长于空白对照和常规对照,始穗期也略迟2~4 天,各处理生育期与大区示范种植的“两优688”接近。

表4-1 各试验处理的生育期

2.3.2 茎蘖动态调查。由表4-2 可知,各处理高峰苗期在7/17 前后,高峰苗在433.5~501.0 万/hm2,与大区示范种植的“两优688”接近。处理一和处理二高峰苗分别比空白对照高15.6%、6.2%。

表4-2 各试验处理的茎蘖动态(月/日、万/hm2、%)

2.3.3 产量表现调查。从表4-3 可知,处理1 和处理2 的产量均接近常规对照,常规对照、处理1、处理2 的产量分别比空白对照高18.5%、17.8%、18.8%。处理1 和处理2 的有效穗分别比空白对照高5.4%、1.8%;处理1 和处理2 每穗粒数比空白对照高19.0%、22.7%。由此可知,种子处理对每穗粒数、有效穗提高有一定作用,增产效果接近常规防治。

表4-3 各试验处理的产量结构

3 小结与讨论

3.1 安全性观察

安全性观察表明,处理一、处理二两种药剂配方对水稻发芽、出苗和生长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在水稻生产应用中较安全;对照药剂对秧苗生长存在一定的延缓作用。

3.2 病虫防效

从各病虫防效调查结果看,处理一和处理二对水稻恶苗病、稻蓟马、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螟虫等主要病虫均能表现一定的控制效果。24%噻呋酰胺(满穗)药剂拌种对中期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表现较好,与后期喷施24%噻呋酰胺(满穗)效果接近,控制时间可达90天以上。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佰靓珑)对中期稻飞虱的控制效果表现较高,与后期喷施吡蚜酮相近。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对中后期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均具有一定防效,但与常规防治相比,防效存在明显差异。由此可知,在大田复配药剂配方选择上,需根据不同药剂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筛选、组合和优化。

3.3 农艺性状

数据调查显示,处理一、处理二药剂配方对水稻有一定增产作用,主要影响穗粒数;生育期、茎蘖动态和产量结构等农艺性状接近常规防治。

3.4 讨论

本试验应用复配药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处理,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效果和价值,为开展水稻绿色防控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次试验示范田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较轻,特别是恶苗病、稻瘟病、稻曲病和后期稻飞虱等病虫害轻发生,药剂防效或未充分显现,加之示范未设重复,因此调查数据和结论尚需进一步进行试验论证。

猜你喜欢
卷叶螟稻飞虱空白对照
小麦不同肥力下经济效益试验研究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例析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Galectin—9蛋白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镜像治疗截肢后幻肢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