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语学习者中介语“节首+节核”结构分析
——以“塞音+小舌擦音+元音”结构为例

2021-05-28 03:50
关键词:辅音制约音节

路 晨

内容提要 中介语不同音节结构的成因一直是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塞音+小舌擦音+元音”为例,旨在发现与我国法语学习者中介语中“节首+节核”结构相关的音段层面、超音段层面的隐性制约条件。在分析中,我们首先收集了48名A1水平的法语学习者所产出音节结构,并发现学习者倾向以CVCV、CVV以及CV三种结构对目标语中的CCV结构进行替换。其次,通过比较三种中介语音节结构和目标语音节结构,我们发现控制中介语音节结构产生的隐性制约条件既存在于音段层面,也存在于超音段层面:CVCV、CVV结构所涉及的隐性制约条件既属于音段层面的,也属于超音段层面的,而CV结构所涉及的隐性制约条件则属于超音段层面。分析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中介语音节结构都可以从音段层面进行解释,其还受到超音段制约条件的影响。中介语音节结构的复杂性的正是来自目标语和母语音段特征、超音段特征的组合、聚合的拼合,因此一种兼顾音段以及超音段特征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分析中介语音系中的音节结构。

引 言

本文旨在以法语“塞音+小舌擦音+元音”结构为例,通过材料收集以及音段、超音段两个层面的对比分析,讨论与我国法语学习者中介语中的“节首+节核”结构相关的隐性制约条件,并借由隐性制约条件对中介语的音节结构做出解释。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音系习得一直是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作为音系习得研究的重点,中介语(IL)音节结构因其不仅涉及音段层面的,同时还涉及超音段层面母语(L1)与目标语(L2)的影响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该主题的既往研究可以从理论假设,相关实践以及结论两个方面被概括如下:

在理论假设研究中存在有两类观点:第一类观点围绕着母语迁移展开:伊莱恩·塔罗内(Elaine Tarone)认为中介语音节结构来源于“母语习得再激活(Reactivation of L1 acquisition)”,“母语迁移(L1 transfer)”以及“普遍习得过程(universal process)”①Elaine Tarone, Frauenfelder Ulrich Hans, Larry Selinker.« Systematicity/variability and stability/instability in interlanguage systems ».Language Learning, 1976, p.93-134.,指出母语的迁移作用是中介语音节结构产生的主要原因②Elaine Taron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Foreigner Talks, and Repair in Interlanguage ».Language Learning, n 30, 1980, p.148.。第二类观点围绕着“制约条件③该类研究的共同点是都采用了优选论(Prince & Smolensky 1993)的分析方法。”展开,如罗伊·C·梅杰(Roy C.Major)④Roy C.Major.Foreign accent.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1.、弗雷德·埃克曼(Fred Eckman)⑤Fred Eckman.« Universals, Innateness and Explan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tudies in Language, 2004.、佩特·乔(Pater Joe)和安德烈斯·科特兹(Andries Coetzee)⑥Pater Joe, Andries Coetzee.« Lexically Specific Constraints: Gradience, Learnability, and Perception ».Proceedings of the 3rd Seou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onology.The Phonology-Morphology Circle of Korea, 2005.等均提出了“母语对于音节结构的限制等于中介语的初始音节限制”的观点。在此基础之上,埃伦·布罗兹洛(Ellen Broselow)进一步提出在中介语中存在“隐性制约条件”的假设,即母语中存在有部分标记性制约条件,这些条件在母语中处于隐性状态,但在中介语中得以展现⑦Ellen Broselow.« Unmarked Structures and Emergent Rankings in Second Language Pho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2004.。

在不同假设下,相关研究实践进一步展开。以我国外语学习者为目标群体的既往中介语音节结构研究为例,相关研究主要涉及英语音系习得研究,其结论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对应英语复杂节首、节尾的中介语CV结构来自汉语音节结构的迁移作用,由此造成元音增音(vowel epenthesis)和辅音删音(consonantdeletion)现象,代表研究如伊莱恩·塔罗内(1980)⑧Elaine Tarone, op.cit.;第二,对应英语复杂节首、节尾的中介语CV结构不仅是我国外语学习者,还是其他母语者所倾向使用的音节改造策略,即使用“弱标记性”结构(CV)代替英语中“强标记性”结构。代表研究如约翰·R·安德森(John R Anderson)(1987)⑨John R Anderson.« The Markedness Differential Hypothesis and Syllable Structure Difficulty ».Interlanguage Phonology: The Acquisition of a Second Language Sound System.New York: Newbury House, 1987.、布隆文·班森(Bronwen Benson)(1988)⑩Bronwen Benson.« Universal Preference for the Open Syllable as an Independent Process in Interlanguage Phonology ».Language Learning, 1988, n 38.、罗伯特·S·卡莱尔(Robert S.Carlisle)(1997,1998)⑪Robert S.Carlisle.« The Modification of Onsets in a Markedness Relationship: Testing the Interlanguage Structural Conformity Hypothesis ». Language Learning, 1997; Robert S.Carlisle.« The Acquisition of Onsets in a Markedness Relationship: A Longitudinal Study ».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8, 20(2), p.245-260.、弗雷德·埃克曼(1991)⑫在Eckman(1991)提出了架构一致性假设(Structural Conformity Hypothesis),实际指出的是人类语言的共性结构也存在于中介语中。Fred Eckman.« The Structural Conformity Hypothesi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Consonant Clusters in the Interlanguage of ESL Learners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1, n.13.;第三,汉语母语者的中介语音节结构还会受到“隐性制约条件”的影响,如汉语制约条件“不允许阻塞音作为节尾”包含了“无阻塞浊音作为节尾”,从而造成韵尾清化(L2:/vig/→IL:/vik/)。代表研究如埃伦·布罗兹洛(2004)⑬Ellen Broselow.« Unmarked Structures and Emergent Rankings in Second Language Pho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2004.。

相较于英语相关研究,以法语为目标语的中介语音节结构研究较少涉及,尤其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中介语音节结构则更少被谈及⑭以我国台湾地区法语学习者为例的相关研究虽然涉及到音节结构,但常采用声学实验以及数据统计的方式对学习者的不同音节结构中的音段成分进行描述、概括。如Landron(2017)。Dylan Rimpault.« Interphonologie et Remédiation Phonétique en Français Langueé trangère : Enjeux didactiques pour l’enseignement de laprononciation à des apprenants chinois ».Toulouse : Université Toulouse, mémoire de Master, 2018, p.71.”。对于前者来讲,值得注意的是超音段层面的因素开始被纳入到了音节结构分析中,如伯特兰·索泽德(Bertrand Sauzedde)⑮该文属IPFC项目(Interphonologie du Français Contemporain),该项目成立于2008年,旨在专门讨论法语学习者的中介语音系问题。Bertrand Sauzedde.« Acquisition de la structure syllabique du français par les apprenants japonais ».Nantes : Université de Nantes, thèse de Doctorat, 2018.发现日本法语学习者的中介语音节结构和莫拉数量有一定的关联,这使得开音节成为中介语音节结构中最典型的结构。对于后者而言,谢锦辉作为目前国内的同类研究者,不同于以往研究只关注增音、删音现象,还通过调查指出了汉语母语者的中介语中存在有“使用CCV结构来替代法语CCCV结构”的现象⑯Xie Jinhui.« La phonologie de l’interlangue chez les apprenants chinois de français et l’acquisition de la phonologie cible : une approche de la théorie de l’Optimalité ».Beijing : Université des Langues étrangères de Beijing, mémoire de Master, 2012.。对于该现象,该文提出的解释方式是设立了“CC”结构节首的中介语标记性制约条件,从而使得删除第二辅音成为合理选项,如L2 :/tʁwa/→IL :/twa/。

概括来讲,既往研究一方面对我国外语学习者中介语音节结构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调查,揭示了中介语中的不同音节结构,另一方面也对不同音节结构给予了一定的解释。但在材料、分析以及结论中也存在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首先,材料标准有待讨论,既往研究对于音节结构的考察都是基于“词”,而并不是音节本身,词本身就涉及毗邻音段或者更大的“词境”的影响,相关研究并没有对该问题进行澄清;其次,研究层面有待讨论。音节不仅是音段实体序列,还包含超音段特征,中介语的音节结构并不会特殊于此。相关研究对于中介语音节结构的超音段特征讨论依然有待补充;最后,结论有待于完善。既往研究结论概括来看有三类:第一类结论属于对比性结论,旨在说明母语、中介语、目标语之间的共性个特性;第二类结论属于数据性结论,旨在提供如某一时间点或者某一时间段中的中介语音系特征或者特征变化;第三类结论属于解释性结论,旨在说明某一语音现象的产生原因,或者说是针对中介语音系“复杂性”⑰Klaus Vogel, Jean-Michel Brohée, Jean-Paul Confais.L’Interlangue: La langue de l’apprenant.Toulouse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u Mirail, 1995.的解释。第一类,第二类研究此处不再讨论。对于第三类研究而言,音段层面的原因对于中介语的大部分音节结构具有解释性,但“对于少数结构存在有解释的困难”⑱Sato(1984)中已经注意到Tarone(1980)基于音段层面的解释只能覆盖一部分的音节结构,但其结论并没有提及超音段因素,而是对于后者所提出的“CV开音节是默认结构选择”进行反驳。Charlene J.Sato.« Phonological Process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other look at interlanguage syllable structure ».Language Learning, 1984, n.34, p.45.。对于不受音段层面因素影响的语音现象的解释依然有待补充。以伯特兰·索泽德(2018)⑲Bertrand Sauzedde, op.cit.为代表的研究一方面说明了该主题研究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该角度研究的可行性。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试以我国法语学习者对法语中的“破裂音+小舌擦音+元音”结构的习得为例,在音段、超音段两个层面,通过寻找隐性制约条件对中介语的“节首+节核”结构的成因进行解释。

基于该研究目标和过程,本文的第一部分围绕着实验设计以及实验结果展开,该部分主要介绍实验相关信息,包括实验背景、材料收集方法以及材料结果概述;第二部分为基于音段层隐性制约条件的材料分析部分,该部分主要在音段层面对比不同中介语音节结构,进而找寻隐藏制约条件,并指出音段层面限制条件的局限性;第三部分为基于超音段层的隐性制约条件的分析部分,该部分主要对比不同中介语音节结构,并由此分析位于超音段层的隐性制约条件,进而对中介语中的不同音节结构的成因进行解释;第四部分为本文的讨论部分,该部分主要涉及本文对于中介语音系的认识;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部分。

一、实验设计以及实验结果概述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者所在大学的48名法语学习者,其中女性发音人40人,男性发音人8人。该群体的法语学习时长约60-100小时之间,即符合《欧洲语言共同标准》关于A1语言水平学习时长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该群体完成了法语语音部分的学习,该部分内容包括音位学习(包含16元音/17辅音/3半元音),音位组合学习(包含法语中所有常见的音节结构),以及基本的韵律模式学习(词包含重音,语调)。

材料的收集分为两步:第一步为录音环节,第二部为录音转写音标环节。

在录音环节中,所有发音人均会将所见材料阅读两次,间隔时间两秒。两次结果一致的情况下为有效数据,否则发音人被要求进行第三次材料阅读。

在录音转写音标过程中,研究者根据录音材料进行转写,转写方式为宽式音标。在转写完成后对材料进行分类,并记录各类型比例。

在发音材料的设计上,塞音按照发音部位分为三组,每一组按照分为清、浊,总计6个辅音。在与塞音搭配的元音的选择上,本文选择法语中的五个基本元音:/a/、/i/、/u/、/e/、/o/与“塞音+小舌擦音”进行搭配。发音材料合计30种组合,语音材料合计1440条。

表1 发音材料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将所收集数据结果概括如下:

在“唇塞音+小舌擦音+元音”组合中,发音人表现出三种倾向:第一,小舌擦音音段消除,例如/bʁa/→/ba/;第二,小舌颤音音段消除,以央元音进行代替,形成“唇塞音+元音+元音”的组合,如/bʁa/-/bəa/;第三,小舌擦音音段被软腭擦音/x/代替,在唇塞音后添加插入元音/u/或/ə/,形成“唇塞音+插入元音+软腭擦音+元音”的组合,如/bʁa/-/bəxa/。我们通过C(辅音)、V(元音)的模式对三种表现进行转写,那么三种表现的占比排序为:CVCV(60.4%)>CVV(6.7%)>CV(3.2%)。

在“齿塞音+小舌擦音+元音”的组合中,发音人所表现出的三种音节结构与唇塞音组保持一致,但是在不同类型所占比例上存在不同,具体排序为CVCV(53%)>CVV(19.5%)>CV(3%)。

在“软颚塞音+小舌擦音+元音”的组合中,三种音节结构所占比例排序为:CVCV(63%)>CVV(6.8%)>CV(3.8%)。

概括来看,发音人对于法语中的“塞音+小舌擦音+元音”音节结构有三种改造方式。第一,发音人以软腭擦音/x/代替小舌擦音/ʁ/,并在塞音后增加元音/u/或/ə/,使法语中的CCV结构成为CVCV结构。第二,发音人将目标语中的小舌擦音/ʁ/删除,在塞音之后增加元音/ə/,使法语中的CCV音节结构成为CVV音节结构。第三,发音人将法语中的小舌擦音/ʁ/删除,并只保留辅音,使得法语中的CCV音节结构成为CV音节结构。节首塞音的不同虽然造成了中介语三种音节结构的比例不同,但从音节类型角度来观察,三组实验数据保持了一致:CVCV结构比例最大,其次是CVV结构,最后是CV结构。

二、基于音段层隐性制约条件的音节结构分析

在本部分内容中,我们将会对材料中三种音节结构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隐性制约条件的分析限于音段层。

基于音段层的隐性制约条件寻找方法共分为以下三个基本步骤:首先设定母语以及目标语的制约条件,其次再根据中介语音节模式进行分析,进而得出隐藏性制约条件,最后将隐性制约条件与其他制约条件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对中介语中的音节结构进行解释。

我们在该分析方法下首先分析汉语节首的制约条件。

汉语的音节结构分成了两个部分,即声母和韵母。后者的最大结构由韵头(G)、韵核(N)以及韵尾(C)构成,因此汉语的基本音节结构为CGVC。通过该结构可以观察到的是汉语对于节首的限制为“无复杂节首”,这里的“复杂”即节首辅音数量为1(喉塞音也算在节首的情况下)。该制约条件为汉语的标记性制约条件,如果一个音节结构的节首违反了该条件,就会被视为严重违反而被淘汰的不合法结构。一般来说,标记性制约条件还包括有关于辅音种类的限制,本文所分析的塞音均可以出现在汉语节首位置⑳我们在分析中不考虑塞音的送气特征,送气特征并不会在法语中引起意义的改变,例如:法语中的“面包pain[pɛ~]”中的唇塞音是不具备送气特征的,加上送气特征后的[phɛ~]并没有引起意义的改变。因此,我们默认汉语、中介语以及法语在塞音节首上没有区别。。因此在分析中不再考虑。

在节首忠实性制约条件上,汉语遵循“不可增音”“不可删音”以及“清浊一致”的三个制约条件,从而确保输出形式和输入形式的匹配。

所以,根据上述制约条件,我们可以列出汉语节首制约条件排序:

不允许复杂节首(辅音数量=1)>>不可增音>>不可删音>>清浊一致

不同于汉语,法语作为多音节语,其最大音节结构为CCCGVCCC(Walker 2001:26)。观察可发现在节首位置上最多可接受三个辅音,最少需要保持一个辅音(同样考虑喉塞音的情况下)。因此,法语在节首的标记性制约条件则是“允许复杂节首出现”,该条件包含节首辅音数量的限制,即1≤数量≤3。如果一个结构的节首位置出现多余3个辅音,那么就会被视为严重违反制约条件。在节首辅音种类限制上,因本文所分析的“塞音+小舌擦音“的组合并不违反,同样不再赘述。

在忠实性制约条件上,法语和汉语一致,其中都存在有“不可增音”“不可删音”以及“清浊一致”三个制约条件。依据上述制约条件,法语节首制约条件排序如下:

允许复杂节首(1≤数量≤3)>>清浊一致>>不可删音>>不可增音

在中介语中共有三种音节模式,即CVCV,CVV以及CV。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节首的制约条件上中介语和汉语一致,即不允许复杂节首出现,即辅音数量为1。而在忠实性制约条件下,中介语主要表现在违反“不可增音”以及“不可删音”制约条件:CVCV结构因为在辅音间插入元音而违反一次“不可增音”制约条件;CV结构则因为删除了输入项中的辅音音段,因此违反了一次“不可删音”制约条件;CVV结构虽然并没有违反“不可删音”以及“不可增音”限制,但是相较于输入项的CCV结构,原本的C音段被改变为V音段。

针对三种音节结构的解释,既往研究提供的方式是通过隐性制约条件或制约条件条件的重新排序对不同结构进行解释。但是,对于以上三种音节结构而言则不都具有可操作性,我们从隐性制约条件以及制约条件排序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在节首设置隐性制约条件无法形成最优选。中介语的三种音节结构在节首位置只具有一个辅音,且该辅音始终与目标语保持一致。针对该位置的标记性制约条件实际就是母语中节首标记性制约条件,同时也并不违反目标语在节首的标记性制约条件。所以,无论从母语或是目标语的角度增设隐性制约条件都无法形成唯一优选。

第二,在节首以外位置设置隐性制约条件同样也无法形成最优选。中介语的三种音节结构相对于目标语音节结构CCV分别是:CVCV增加一个元音音段;CVV删除一个辅音音段并增加一个元音音段;CV减少一个辅音音段。如果通过原有的“不可删音”和“不可增音”进行选择,那么CVCV违反一次制约条件,CVV违反两次,CV违反一次,因此无法形成最优选。假设在“不可删音”“不可增音”下设置隐性制约条件,那么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个限制条件本质是对于音段数量的限制。如果我们将“不可删音”和“不可增音”定义为音段变化幅度限制,那么该限制即“变化幅度为±0音段”。那么与之相关的隐性制约条件必然是关于“增加”或“减少”音段数量的制约条件,这也就是说,如果存在隐性制约条件,那么制约的是“大于±0音段”的幅度。因此,观察三种音节结构可发现潜在的隐性制约条件即为“不可删音/增音超过一个音段”。我们将这两个条件同原本的忠实性制约条件进行组合可产生以下3种情况:

1.不可增音超过一个音段>>不可删音超过一个音段

2.不可增音超过一个音段>>不可删音

3.不可增音>>不可删音超过一个音段

在1排序下,目标语音节结构为CCV。CVCV、CVV、CV均未违反限制条件;在2排序下,目标语音节结构为CCV。CVV、CV各违反一次制约条件,CVCV未违反制约条件,成为最优选;在3排序下,目标语音节结构为CCV。CVCV、CVV各违反一次制约条件,CV未违反限制条件,成为最优选。

我们接着对1、2、3排序中的两个限制条件顺序改变,使“删音”限制条件的优先级高于“增音”限制条件,并再次观察三种音节结构的违反条件情况。

1.不可删音超过一个音段>>不可增音超过一个音段

2.不可删音>>不可增音超过一个音段

3.不可删音超过一个音段>>不可增音

我们可以发现在1排序下三种音节结构均未违反任何限制条件;在2排序下,CVCV是最优选;在排序3下,CV是最优选。

同样,因为中介语中辅音的清浊和目标语一致,所以在“清浊一致”制约条件下增设隐性制约条件以及改变限制条件排序也无法形成对三种音节结构制约。

总结来说,我们通过隐形制约条件的设置以及对制约条件进行重新排序只能够选出中介语中的CV以及CVCV结构,而对于CVV结构无法解释。因此,我们在下文中从超音段层展开分析。

三、基于超音段层隐性制约条件的音节结构分析

在上文中,无论是母语、目标语还是中介语,与音节结构相关的限制条件的产生都是基于音段层。但对于现代音系理论来说,音节本身还具有超音段层的特征,例如骨架层(Skeleton Tier)存在于音段实体和音节实体之间。由相同音段实体组成的音节在骨架层上也有不同的音系表征。这种音系表征的描述方式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方式是乔治·N·克莱门斯(George N.Clements)和塞缪尔·杰伊·凯泽(Samuel Jay Keyser)提出的“CV理论”,该理论基于音段的特征对骨架层进行描述,辅音音段和元音音段在骨架层上分别以[+辅音性](简写为“C”),[-辅音性](简写为“V”)进行标识[21]George N.Clements, Samuel Jay Keyser.CV Phonology: A Generative Theory of the Syllable.Cambridge.MA: MIT Press, 1983.;第二种方式是朱丽叶·莱文(Juliette Levin)提出的“X空位”理论,该理论取消C和V的特征的区分,在骨架层上统一用不含有任何特征的“X”来对音段进行标识[22]Juliette Levin.A Metrical Theory of Syllabicity.Doctoral Dissertation, MIT, 1985.;第三种是(Bruce Hayes)提出的莫拉(mora)理论[23]在布鲁斯·海耶斯的理论中,音节核和音节尾具有莫拉,而音节首不具有莫拉。例如,CV音节具有一个莫拉,CVC音节具有两个莫拉。Hayes B.« Compensatory Lengthening in Moraic Phonology ».Linguistic Inquiry,1989, 20(2), p.253-306.,该理论通过莫拉在骨架层上对音节的音量进行描述。我们以/pʁa/为例,当我们用三种描述方式进行表述时, /pʁa/的表述即如图1所示:

图1 三种骨架层描述方式对于/pʁa/结构的解释

从三种描述来看,我们所观察到的是音段的特征、音段的数量以及音段所形成的音节的音量。

借由以上描述方式,我们对比目标语音节结构CCV和三种中介语音节结构CVV、CVCV、CV:

表2 CVV、CVCV、CV骨架层描述对比

观察表格2,我们可以发现中介语音节结构相较于目标语音节结构的变化:目标语中的CCV结构在骨架层上对应3个X位,1个莫拉单位,音段特征为[+辅音性][+辅音性][-辅音性]。相较于目标语,中介语中的CVV结构在骨架层上少一个X位,增加一个莫拉单位,音段特征变为[+辅音性][-辅音性][-辅音性];中介语中的CVCV结构在骨架层上增加一个X位,增加一个莫拉单位,音段特征变为[+辅音性][-辅音性][+辅音性] [-辅音性];中介语中的CV结构在骨架层上减少一个X位,莫拉数量保持一致,音段特征变为[+辅音性][-辅音性]。

在变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不同中介语音节结构之间的一致性:最直观可以观察到的是CVV和CVCV在莫拉数量上相同,两个结构分别可以表示为CVμVμ和CVμCVμ,也就是说分别具有两个莫拉;进一步可以观察到的是X位数量上变化幅度的一致,CVCV(X位数量为4)和CV(X位数量为2)相对于目标语中的CCV(X位数量为3)的变化幅度一致,即在目标语X位数量基础上±1个X位;最后可以观察到的是特征层面的一致,中介语中的CVV和CV都具有节首的辅音,而与之相对的CVCV包含两个节首。反映在特征层面即CVV和CV都是只包含了[+辅音性]特征,而CVCV结构包含了[+辅音性][+辅音性]特征。

在不同中介语音节结构一致性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致性包含了排他性:例如,中介语音节结构CVV和CVCV与CV在莫拉数量上存在对立,前两者的莫拉数量为2,而后者的莫拉数量为1,这使得在分析中可以排除前两者。这种对立还反映在X位的数量上以及音段的特征上。在前者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中介语音节结构CVV与CV和CVCV的对立,前者在骨架层上对应着3个X位,而后两者分别对应2个和4个X位,即分别+1X位和-1X位。在音段特征上,中介语音节结构CVCV与CV和CVV构成对立,前者音节中包含有2个[+辅音性]特征,而后两者只有1个[+辅音性]特征。一致性中包含的排他性实际等同于“隐性制约条件”。

根据三种音系表征下的一致性和排他性,“隐藏制约条件”可设为以下三条:

1.骨架层上的X位数量与输入项保持一致。

2.骨架层上投射的莫拉数量与输入项保持一致。

3.骨架层上音段总体特征与输入项保持一致。

在三个条件中,条件1和条件2涉及删音、增音现象,属于忠实性制约条件“不可删音”“不可增音”中的隐性制约条件。条件3涉及音段特征,所以属于忠实性制约条件“清浊一致”的隐性制约条件。除此之外,在以上隐性制约条件的使用中还包括一个额外的限制,即在每次优选分析中只能使用其中之一。这是由于三种骨架层的描述本身不能混用决定的。

在加入隐性制约条件之后,新的制约条件排序如下:

1.不允许复杂节首>>不可增加X位数量>>不可减少X位数量>>清浊一致

2.不允许复杂节首>>不可增加莫拉数量>>不可减少莫拉数量>>清浊一致

3.不允许复杂节首>>不可删音>>不可增音>>音段特征与输入项保持一致

我们以首先根据制约条件排序1列出目标语输入项CCV至中介语输出项CVV的优选分析表:

表3 目标语输入项CCV至中介语输出项CVV的优选分析表(★表示违反一次)

在该优选分析表中,输入项为目标语音节结构CCV,在骨架层上的X位数量为3。输出项a和输出项c在骨架层上的数量上分别为2和4,两者均违反一次“不可增加X位数量”和“不可减少X位数量”条件,而选项b则因为X位数量为3,且未违反任何一条制约条件而成为最优选。

接着我们根据制约条件排序2列出目标语输入项CCV至中介语输出项CV的优选分析表:

表4 目标语输入项CCV至中介语输出项CV的优选分析表

观察可见,输入项的音节结构为CCVμ,因此只具有1个莫拉。输出项b和输出项c分别是CVμVμ和CVμCVμ,二者均具有两个莫拉。所以,这两个输出项均违反一次“不可增加莫拉数量”制约条件。输出项a的音节结构为CVμ,因为该结构具有1个莫拉,所以未违反任何一个条件而成为最优选。

最后我们根据制约条件排序3列出目标语输入项CCV至中介语输出项CVCV的优选分析表:

表5 目标语输入项CCV至中介语输出项CVCV的优选分析表

在该优选分析表中,从音段特征上来看目标语音节结构CCV包含了两个[+辅音性]特征,而输出项a和输出项b分别只具有一个[+辅音性]特征,所以均违反一次“音段总体特征与输入项保持一致”制约条件。输出项c和输入项的音段总体特征保持一致,且并没有违反以上任何制约条件,因此输出项c成为最优选。

四、分析结果以及结果对于中介语音系的启发

在上文中,我们通过音段层面和超音段层面的隐性制约条件对我国法语学习者中介语中的“节首+节核”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以从实验材料、理论分析以及结论三个方面进行概括:首先从实验材料来讲,不同于以往音节结构分析中常见的音节删音、增音描述,在本文材料中还体现了学习者采用CVV结构用以替换目标语中的CCV结构的现象;其次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讲,既往研究通过音段层面制约条件能够实现对于部分中介语音节结构的解释,然而对于受到超音段层面制约条件控制的音节结构,如CVV,存在一定的解释困难。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超音段层面隐性制约条件对无法解释的音节结构进行重新解释,同时指出受音段层面制约条件限制的音节结构,如CV,CVCV结构,也可以从超音段层面的制约条件进行重新解释;最后从结论上来讲,不同于既往研究在音节结构分析中将音段和超音段层面区别开来,本文则认为需要结合两个层面对中介语不同音节结构进行分析。这一点恰恰是符合音节的双重特征性,即音节既有音段层面的特征,也有超音段层面的特征。

在分析结果之上,我们对中介语音系的进一步思考也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中介语音系分析中的优选分析法,二语音系习得过程以及中介语音系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优选分析法、制约条件、隐性制约条件是中介语音系分析中的常用分析工具。该分析工具的核心在于通过制约条件达成“唯一性”或“排他性”,使得特定中介语语音现象成为优选。但是,如何理解中介语中的“优选”?我们认为,中介语中的语音现象都可以理解为优选,而优选的前提是对于制约条件的界定。制约条件必然涉及不同层级,有音段层级,也有非音段层级的制约条件。不同层级决定了“优选”实际是不同层面的优选,也就是说不同的语音现象之间并不一定存在“非此即彼”的现象,表面上多种语音现象共存实际是不同层级语音现象的共存。

二语音系的习得过程被认为是由母语音系逐渐过渡至目标语音系。在这个过程中,中介语音系特征来自母语特征、目标语特征或者是母语和目标语特征的结合。那么,如何理解“来自”?或者更具体地说“母语、目标语音系为中介语音系提供了什么?”我们认为,母语和目标语音系特征既包括线性的、音段层面,也包括非线性的、超音段层面。中介语音系是母语和目标语不同层面特征的“拼合”。中介语音系特征可能是“母语音段特征+目标语超音段特征”,也可能是“母语超音段特征+目标语音段”。这类“拼合”方式的复杂性是中介语音系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中介语音系研究需要区分层级是本文最主要认识。在该认识之上,更多的问题需要被回答。例如:语音调查材料是否对超音段特征有详细的记录?学习者在音系习得过程中是否有倾向?是音段特征先于超音段特征,抑或是超音段特征先于音段特征?在音段/超音段特征中是否存在先后顺序?这些顺序和母语、目标语是否存在关联?是否具有类型学意义?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形成有效的语音教学方案?这些问题在进一步研究中都值得进一步讨论。

结 论

本文以“塞音+小舌擦音+元音”为例,通过音段层面以及超音段层面的制约条件对我国法语学习者中介语“节首+节核”结构成因进行分析。

本文首先通过调查材料指出了在该类学习者的中介语中存在有CVCV、CVV以及CV三种替代音节结构。然后通过音段层以及超音段层的隐性制约条件对不同音节结构的成因做出分析。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介语不同音节结构的隐性制约条件既有音段层面的,也有超音段的层面:中介语中CVCV,CVV结构所涉及的隐性制约条件既可以是音段层面的制约条件,又可以是超音段层面的,而CV结构所涉及的隐性制约条件为超音段层面的制约条件。

在研究结果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中介语音系研究中的优选分析法,二语音系学习得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认为:运用优选分析法分析需要考虑到相关制约条件所涉及的层级,不同层级的制约条件说明了中介语音系特征来自母语和目标语音段和超音段特征的拼合。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中介语音系中各类成分的习得顺序,习得顺序和母语、目标语的关联,关联基础上的音系习得类型学意义以及语音教学方案的建设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辅音制约音节
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
BR Sounds
英语的辅音连缀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拼拼 读读 写写
看音节说句子
第二讲 元音和辅音(下)
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制约和促进因素
武陵山区民族村寨民生体育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浅析金融制约“三农”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