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晶 王苑 阮霄
南京城理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在倡导“以人为本”的大众旅游时代,观光游正在向休闲度假游转变。作为南京东郊由来已久的度假胜地,汤山从旅游风景区到省级旅游度假区再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变化,正面临升级转换的发展瓶颈。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两山”理念深入人心,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也在适时调整运营思路,寻求创新发展路径。
2017年5月,管委会委托我司编制《南京汤山新城温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温泉片区规划”)。为促进产城融合,项目组立足于发展现状与需求,提出“叠加”与“激活”两大策略,并打造主客共享的公共休闲空间,为矿坑公园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1.1.1 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温泉主题较为单一,产品丰富度不足
汤山旅游度假区以温泉为主题,陆续引进并建设了颐尚温泉度假酒店、香樟华苹酒店、百联奥特莱斯、欢乐水魔方、御豪汤山温泉国际酒店、游客中心、温泉文化中心、国际沙滩排球等旅游服务配套项目。在产品类型和数量上,温泉度假酒店产品占据度假区项目的绝大部分,合计床位数约2 400张,全年平均入住率55%~80%;在度假区仅有的少量观光产品和主题游乐产品中,农业休闲产品虽然有7个,但规模都较小,导致产品业态丰富度不够、项目品牌影响力不足、产业链延伸不足。在空间分布上,项目基本集中布局在汤山山体四周,特别是温泉度假酒店呈现包围山体的态势。
1.1.2 城市建设拉开框架,但功能培育滞后,人口吸引力不足
在《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和《南京紫东地区近期发展规划纲要》中,汤山均被定位为文旅之城。这就要求其不但要大力发展旅游,同时要成为一座自我功能完善的独立新城,未来将发挥综合节点新城的区域职能,辐射南京都市圈东部。
现阶段核心区中部的旅游城镇建设已经初步完成框架搭建及空间集聚,即将迈入功能提升阶段。尽管路网体系成型、公共设施建设起步且环境品质较高,但由于前期建设以旅游项目开发为先,仍然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方式单一、通勤不便等问题,人口集聚效应不佳。因此,改善交通条件与完善城市职能,成为下一步汤山主要发展任务。
1.2.1 大众休闲时代的到来
根据国际经验,步入休闲时代有两个基本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和休闲时间保障1。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黄金周、小长假、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进,休闲生活已逐渐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具体表现为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消费的增加,外来游客在城市内休闲活动的增多,城区休闲项目的丰富以及环城休闲旅游带的形成等。
1.2.2 从景区景点走向全域旅游
发展全域旅游,即把整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打造。空间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突破“景点”与“非景点”的对立,实现从“点”到“面”的延展;产业上,休闲旅游消费成为新一轮旅游发展的驱动力,突破旅行社、景点、宾馆三大业态的格局,催生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同时新兴业态也将层出不穷,融合、跨界、创新将成为旅游发展的常态。
1.2.3 居民和游客的休闲与旅游行为方式趋同
随着全域旅游的推进,休闲与旅游的区分逐渐模糊,居民与游客的身份也经常互相转换。游客和当地居民共同拥有城市资源,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居民在休闲中享受生活,感受城市发展带来的变化;而居民的日常生活本身也是游客体验的兴趣点。正如卞之琳的《断章》所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汤山的旅游开发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城市的发展。一方面,旅游项目需要进一步升级,丰富产品层次、“叠加”多元价值;另一方面,城市需要补充公共休闲空间以完善服务,进而提振产业、带动消费,“激活”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汤山所亟需的是既有良好的内部经济性、又对区域整体产业生态环境具有积极带动作用的旅游产品,正是具有广泛吸引力和参与性、能紧密链接旅游与城市的公共休闲空间。
公园作为一种综合型的公共休闲空间,传统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但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城市公园将不再单一地服务于市民,也将服务于游客。随着城市自身的发展及市民、游客外在需求的拉动,城市公园将会增加更多的休闲、游憩、娱乐等主题产品。
公共休闲活动的参与者可以分为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两大主体,不同主体对公共休闲空间的要求不尽相同。
2.2.1 城市居民
城市居民是休闲消费群体,对应的公共休闲空间一般具有公益性,是开放共享和便捷舒适的。
这里的城市居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汤山居民对休闲空间的日常活动需求,为缓解工作疲劳、融洽家庭关系、联系亲友感情而进行的日常短时间的休闲游憩活动。与酒店、主题乐园不同,公园的公益性使得周边居民可以随时前往,具有周期性、时间短、频率高的特点。居民对公共休闲空间更加注重实用性,有更强的依赖性和归属感。
二是南京市民在周末等闲暇时间的活动需求,城市居民大多偏好于寻求郊野休闲空间,通过郊野休闲、游乐活动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具有时间短、路程短、体验性强的特点。此类活动使城市能够辐射郊县乡村,促进了环城休闲旅游带的形成。
2.2.2 外来游客
外来游客是旅游消费群体,对应的公共休闲空间一般具有经营性、消费性,追求核心吸引物和景观文化的差异。
谢彦君等编著的《旅游学概论》中提出,旅游的两个最突出的外部特征是异地性和暂时性,追求的是自然与人文的差异化。游客对公共休闲空间具有更强的支配性,除使用功能以外,也很注重空间的景观性、文化性。所以知名度较高的景点会成为外来游客的主要空间聚集区,也是游客开展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游客对特色的景观、产品、活动、体验等消费空间兴趣浓厚,“不常来”使得游客更加乐于消费。
2.3.1 公共休闲空间为旅游发展提供载体,与旅游相互促进
从城市角度来看,公共休闲空间是城市社会生活的“容器”,社会生活又是它的内容,两者相互依赖。从旅游角度来看,休闲空间与城市旅游之间相互促进,即特定的空间与场所吸引特定的客源。游客的旅游行为和活动的倾向性,也对城市的持续发展产生能动作用。
2.3.2 公共休闲空间旅游要素的丰富性增强了旅游吸引力
公共休闲空间作为一种城市空间要素,同时吸引着游客与居民。随着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环境的改善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形成了丰富的吸引力要素,使城市具有了旅游管理、接待集散和辐射周边的功能,逐渐成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统一体。
矿坑公园兼具公益和经营属性。对于南京,她是一座城市公园,既有开放共享的公园环境、特色的主题游乐项目,又有标志性的矿坑差异化景观。对于汤山,她是独具特色的日常休闲场所,服务居民,完善本地化城市服务;同时还具备区域性旅游职能,辐射区域,吸引着外来游客。
1 汤山温泉片区原有旅游项目分布
2 汤山原有旅游产品类型统计
矿坑公园通过链接居民与游客、城市与旅游,实现了主客共享。因为游客的到来,当地居民可以就近就业,激活城市产业、提高生活质量,使旅游提升城市化质量,与城市形成良好的互动。
对矿坑周边空间的利用本身就存在空间基底特征的叠加:矿石开采后呈现出大面积的裸露岩壁、较深的石坑和散落的碎石等景观特征;停止采矿之后,自然植被生长蔓延,场地周边呈现出大量自然山林的生态特征;遗址内部因多年人工干扰,场地内部荒废的建筑基址、运送石料的出入口等展现了人文特征。在宕口地质修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矿坑独特的地貌特征及地形高差建设活动场地、组织内部功能,营造不同规模尺度的多样化交往空间。加强引导景观及竖向设计,打造88m高的山体瀑布,在台地上组织空中栈道,对工矿遗迹进行再利用,也是一种遗产的保护与更新。
规划从主客共享的视角提出补充公共休闲空间,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空间并赋予其旅游的职能。变矿坑遗迹为标志型景观资源,构筑核心吸引物。以公园为主要职能建设配套设施,并通过设计和策划的进一步完善,实现居民的日常需求与游客的差异化需求。
在功能策划上,这是一个由“休闲服务+游憩体验+文化创意”多种业态叠加的公共休闲空间。矿坑公园除了配套游客服务中心、云几江南茶宴、星空餐厅、温泉体验中心等休闲服务设施,还设计了面向儿童的矿野拾趣乐园,面向年轻人的卡丁车、皮划艇、滑翔伞体验项目,面向家庭的亲子营地以及大众普适的热气球灯光秀等游憩体验活动,能够满足多种人群需求,强化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此外,先锋书店、大凹剧场、音乐节等文化设施及活动,又为公园增添了文化创意的色彩。
矿坑公园的建设不仅修复了宕口的生态环境,而且逐渐恢复了场地内部的生态系统。通过走“大众精致”路线,以环境营造为基底,管委会邀请多位设计大师操刀公园景观设计和其配套设施的建筑设计,形成了瀑布水系等自然景观、花海草地等植物景观、小尺度公共设施等建筑景观相互交融、层次丰富的环境艺术。
除了建筑和景观设计,矿坑公园的诞生也离不开用地规划的管控引导。温泉片区规划与公园景观设计同步展开,引导设计的同时划定用地布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比和景观视廊,突出公园属性和核心景观,保障文化设施的规模并预留一定比例的可租售物业,适时引入市场运营机构,有效保障后期可持续发展。
3 设施-云几江南茶室
4 设施-星空餐厅
5 设施-先锋书店
6 景观-空中栈道
7 景观-瀑布
8 景观-石趣谷
9 活动-旷野拾趣乐园
10 活动-草地
11 活动-热气球体验
“温泉”早已成为汤山的独有商标,但其他类型的产品明显不足。矿坑公园的出现,在服务对象上吸引了更多儿童和年轻人。在产品类型上与周边错位、补充缺项,丰富了原本较为单一的功能业态。在空间布局上,规划从区域层面梳理了现状旅游产品的分布,以山脚下的酒店集聚区作为重要节点,最终结合宕口的位置明确了公园选址。体系上延续了指状的山水景观格局,改变了酒店围绕山体的封闭现状。
就目前的运营效果来看,“新晋网红地”矿坑公园自开园以来已然成为各类活动的宠儿,基本实现了“周周有看点、月月有变化”,有效激发了汤山旅游的活力,是完善旅游产品体系的点睛之笔。
矿坑公园作为主客共享的公共休闲空间,提升了当地居民的休闲生活品质,使城市居民更具幸福感和自豪感。通过公共休闲空间的营造,使全域旅游逐步以“城市微度假”的形式渗透入城市的各个角落,同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旅游业的发展成果能反哺社区的发展。最终进一步加强外部吸引力,加快人口集聚,激活城市内生发展动力。
如今,矿坑公园不仅成为了汤山旅游的新名片,也成为了汤山新城的一处高品质公共空间,完善了城市功能。以创新思维突破现有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汤山矿坑公园虽名为“矿坑公园”,其内涵却远不止“矿坑+公园”。国内现有的矿坑改造除了将生态恢复为公园之外大致还有两类:一是商业化改造为主题园或酒店,二是植入工业文化打造博物馆,都是典型的旅游项目开发,并未考虑城市居民的实际休闲需求。
项目组将矿坑遗址作为主客共享的公共休闲空间进行打造,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也满足地方发展诉求。汤山矿坑公园的叠加特性和激活效应,将旅游与休闲紧密结合,让游客与居民共建共享,将旅游与城市有效连接,对于汤山创新发展及南京探索郊区化路径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注释
1 1999年,美国《未来学家》杂志曾预测2015年左右,世界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休闲将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
图3,5~11由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提供;图4为宫溟飞摄影;其余图片均为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