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清
摘要:在以往,单篇文本阅读教学模式始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尽管单篇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更透彻地理解某一篇文章,但是,却不利于学生拓展阅读视野,不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也不利于学生丰富语言知识,更不利于学生积累阅读经验……而“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则不然。它能够让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进一步拓展阅读视野、掌握阅读方法,丰富语言知识以及积累阅读经验。正因为如此,群文阅读能够实现从“1”到“X”的嬗变。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从“1”到“X”;嬗变
将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愿景”拘囿于一篇文本之中,将掌握各种阅读方法的“厚望”寄予到一篇文本之中,让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的“任务”糅合到一篇文本之中,将积累阅读经验的“目的”融入于一篇文本中……这一切,都是传统单篇阅读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因为阅读视野拘囿于一篇文本之中,所以学生不能够活用阅读方法,不能够厚积语言知识,不能够开阔阅读思维,不能够丰富阅读经验……一篇连带多篇的“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则不同。群文阅读,能够让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活用阅读方法、厚积语言知识、开阔阅读视野、发展阅读思维以及丰富阅读经验。
“1+X”是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1”,可能是一篇文章,也可能是一个主题。但,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个主题,它都是连接“X”篇文章的纽带,都是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起始点,这是“1+X”群文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不过,窃以为,“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的“1”,还可以看作是“1”种阅读模式,因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这“1”种阅读模式,可以嬗变为小学生的“X”种语文素养;也可以看作是“1”节阅读课堂,因为“1”节群文阅读教学课堂,可以嬗变为学生的“X”段阅读时光……下面笔者将围绕这三个方面,详细论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从“1”到“Ⅹ”的嬗变。
一、从“1”篇文章阅读,嬗变为“X”篇文章阅读
“1+X”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含义,是一篇文本阅读连带多篇文本阅读,或一个主题连带多篇文本阅读。的确,从表面来看,“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但,事实上,“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的“增量”,同时,还会“增质”“增趣”“增效”。
在传统单篇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只会聚焦一篇文章积累语言知识、研习写作方法、体会思想情感、梳理文本结构等。在“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当学生的阅读过程从“1”篇文章阅读,嬗变为“X”篇文章阅读之后,这一切,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在本单元中,有《草船借箭》和《景阳冈》两篇教读课文,以及《猴王出世》和《红楼春趣》两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其中一条线索是“人文精神”,即“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另一条线索是“语文素养”,即“让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以及学习写读后感”。在教学该单元时,笔者将其中的“人文精神”作为“1+X”群文阅读教学的主题,据此,引领学生从“1”篇文章阅读,嬗变为“X”篇文章阅读。围绕“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这一“1+X”群文阅读主题,笔者潜心组文。在组文过程中,除了纳入本单元的两篇教读课文和两篇自读课文之外,笔者还纳入了《三顾茅庐》《景阳冈打虎》《三打白骨精》和《黛玉葬花》这几篇文章。
乍看上去,此次群文阅读有八篇文章,似乎学生的阅读任务很重,阅读难度很大。但,实则不然。因为这八篇文章彼此关联、通俗易懂、趣味盎然,所以不仅不会增加學生的阅读负担,还会很好地满足学生进一步“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的强烈愿望。学生的阅读质量因为从“1”到“X”的嬗变而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从“1”到“X”的嬗变而变得更加浓厚;学生的阅读效益因为从“1”到“X”的嬗变而得到了明显提高。
显然,从“1”篇文章阅读,嬗变为“X”篇文章阅读,并不是毫无依据地不断“增量”,而是以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需求、阅读兴趣为依据,适时适度地“增量”。
二、从“1”种阅读模式,嬗变出“X”种语文素养
相比于传统单篇阅读模式而言,“1+X”群文阅读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横向对比多篇文本的过程中,更为清晰地认识不同文本的异同之处;能够让学生在纵向对比多篇文本的过程中,更为通透地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因此,“1+X”群文阅读教学,能够从“1”中阅读模式,嬗变出“X”中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教育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的新使命。而“1+X”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正是小学语文教师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条蹊径。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围绕该单元的人文精神,即“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笔者展开了“1+X”群文阅读教学。围绕“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一主题,笔者进行了组文。本着立足教材之中,着眼教材之外的原则,笔者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和《各具特色的民居》这几篇文章,作为本次群文阅读的篇目。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或通过小组合作,或通过自主探究,或通过教师引领,深入挖掘、细致梳理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和《各具特色的民居》这几篇课文中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俗风情。而这样一来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另外,通过对比阅读这几篇文章,学生还会发现:课文脉络结构清晰、描述过程有详有略,是这几篇课文的一个共同特征。透过这些特征,学生就会感悟到一些阅读方法与写作方法,如,在阅读时,可以在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依据文章结构快速精准地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情感;在写作时,可以依据写作需求,根据写作对象,巧妙布局文章结构等。当然,无论是在运用写作方法方面,还是在呈现民族文化方面,这四篇文章也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诸如,《北京的春节》中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文化,《腊八粥》中与“腊八”相关的民俗文化,《藏戏》中与“藏戏”相关的民俗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