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璠
摘 要:“十年磨一剑”,教师上课如侠客,需不断地打磨课堂。一课多磨,磨教材,磨学情,磨教学方案,磨出经验,磨出能力。教师专业成长由理论走向实践、由青涩走向成熟,在教学上不断精益求精、完善自我,都离不开一次又一次的磨课。上课,评课,议课,研究再实践,再研究再实践,反反复复地斟酌修改,教师正是在一次次的痛苦磨课中蜕变,成长,成熟。
关键词:磨课;斟酌;反复;成长
“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磨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这是教育行为修炼颠扑不破的法则,所以教师要上出好课,就必须下苦功夫去磨课。
一、 什么是磨课?
磨课是指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磨课的“磨”字如侠客十年磨一剑一样,道出了教师在磨课中的反反复复的修改斟酌和耗费大量的精力,也道出了一节成功好课的艰辛和不易。
磨课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程序:选定磨课课题——开展备课分析,编制教学方案——在备课组说课,集体讨论修改——专家指导,同行对比研讨,二次修改方案——组织同伴观课、议课,三改教学方案——二次执教,录像回放,四改教学方案——如此反复,直到满意为止,形成终结教案——撰写磨课体会——磨课教案结集共享。
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使教师对新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讀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以发展。
二、 磨课是如何促进教师成长的?
(一)磨课促使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磨课的过程首先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教师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好的教学方案,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反复思量。
如在研讨《众数》一课时,教材呈现的是从20名身高不等的同学中(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选择10名同学参加集体舞比赛,你要怎么选?这节课是统计范畴的知识。要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衡量。本课创设的情境和呈现出来的数据特点用众数来反映更合适。最初研读教材,确定的教学思路是以旧引新,先让学生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475)和中位数(1.485),以此为标准来选择10名同学,都不合适。用平均数1.475选出的学生有: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这10个同学,数据里有7个1.52都没被选上,不符合常规,身高那么多个相同的,应该被选上。用中位数1.485选出的学生是: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有4个身高1.52的学生没被选上,这也不符合常理,1.52的学生要选上的话,应该一起被选上,经过这样的计算对比,让学生发现应该以1.52为标准来选拔更合适,因为整组数据里有7个1.52,只要再选与 1.52 最相近的3个数据就可以了。感觉这个对比性的教学预设,还是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也能突显众数的适用性。第一次试讲下来,心情特别沉重,看似挺合理的教学方案,一到课堂显得那么冗长,计算平均数和中位数占用课堂大量时间,后面内容无法实施,练习量也不够。针对这个问题,教研组成员认为在此环节应缩短时间,把时间让给后面的练习。那么如何缩短时间呢?之前第一次试讲,是全班一起计算平均数和中位数,现在分组来计算,时间可以缩短很多。第二次试讲,按预设分组计算,时间是节省了一些,但是仍然觉得这些计算太占用时间,整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处理不够得当。如何既能做到在对比中突出众数的优势,又不会占用太多时间,教材该如何处理,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案?在第二轮的磨课中,大家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正当大家愁眉不展的时候,一位老师盯着课本,不经意地说了句:这节课重点在于计算平均数吗?当然不是。但这个时候,这句话却有着醍醐灌顶的作用,它给教研组老师一个提醒:是否一定要计算出平均数,不计算平均数行不行。似乎是黑暗中的一丝曙光,引领大家走出之前思路的那个死胡同。教研组老师试着往不计算平均数,又能对比突出众数的优势的思路去思考,最终想出了一个更省时合理的教学方案。
在磨课中,教研组成员更加认真地钻研教材,大胆提出疑问、见解,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在相互讨论中,从他人的见解中得到启发,思路更加开阔,新的思路在讨论中产生,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更加有层次,深度,简约,合理,适用。
磨课过程其实就是研读教材,解读教材,对教材的深刻理解之后的删繁就简,去伪存真的过程,最终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简单的教学方案。但这种简单的教学设计又不是纯粹的简单,它的背后隐藏着多少复杂的思考与尝试。可以说简单的背后是复杂而又缜密的思考,可谓是简约而不简单。
(二)磨课能修饰完善教师的教态和教学语言
磨课与平时的教研不同点在于磨课一般是因公开课,或大型教研课,更多的是赛课的研讨,磨课中,对执教教师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师的教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学设计、课堂驾驭等)进行研究探讨,从而对执教教师和其他教师都有改进、完善、提高的引领辐射作用。
教师的教态要端庄、自然、得体、大方,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执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什么小动作或坏习惯,比如有的老师不由自主地抓痒、抓头、身体总倾斜一边等,这些在磨课中都会被磨掉的,取而代之的是举止得体,自然大方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