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福建省乡村产业振兴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探析

2021-05-27 12:18黄玉蕊
中国农村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素质福建省培育

文/黄玉蕊

近几年来,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在全国掀起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热潮,培养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4年,农业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9年,《农业农村部2019年人才工作要点》提出,要“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结构,坚持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同年,农业农村部提出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启动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推动职业农民培育转型升级,从注重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农业农村部2020年人才工作要点》提出,要“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突出产业导向,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全年培训100万人次”。

可见,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正是时代需求,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参与培训的农民数量逐年增加,培训内容越来越丰富,培训效益也日益显现。

高素质农民又称新型职业农民,实际上是属于新型职业农民范畴。“新型职业农民”一词,从2012年首次提出并延用多年。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其类型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提出要“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由此“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提法转变为“高素质农民”。

高素质农民,一般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先进知识和技术,能从事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高素质农民包括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三大类,其特点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高素质农民较新型职业农民来说,具有更高的文化素质、丰富的生产技术、更好的产业基础、高效的管理水平和创新的现代理念。高素质农民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

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分析

本部分数据以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为来源,首先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和计算,然后通过表格、图形等形式直观表达出来,并进行综合性分析和归纳,得出近几年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状。具体如下:

图1 2016~2020年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训总数情况

由图1可以看出,从2016至2020年,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训总人数逐年增加,2020年培训总人数达到近5万。可见,高素质农民培训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睐,队伍也越来越强大。

图2 2016~2020年福建省高素质农民不同性别培训情况

由表1和图2可知,2016~2020年,从培训人数上看,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训男性人数较女性多,两者培训人数都有增加趋势。但是,从培训比例上看,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训男性比例有所下降,由69.0%下降到51.1%;而女性比例有所增加,由31.0%增加到48.9%。可见,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了高素质农民培训队伍。

表2 2016~2020年福建省高素质农民不同年龄培训情况

图3 2016~2020年福建省高素质农民不同年龄培训走势图

由表2可知,近几年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训,年龄在46岁以上的人数明显较多,35岁以下的人数偏少;2020年40岁及以下的占29.6%,其中35岁及以下仅占17.7%。这反映出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劳务而中老年人群留守的问题。

由图3走势图可知,从2016至2020年,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训46岁以上的比例有减少趋势,培训35岁以下的比例有增加趋势。可见有更多的青年人加入了高素质农民培训队伍,高素质农民呈年轻化趋势。

表3 2016~2020年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训文化程度情况

图4 2016~2020年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训文化程度情况

由表3可知,近几年福建省培训的高素质农民文化程度都不高,初中及以下学历者较多,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偏少,其中2020年高中及以上学历仅占28.3%。

由图4走势图可知,从2016至2020年,福建省培训的高素质农民初中及以下学历者比例有减少趋势,高中学历者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比例有增加趋势。可见高素质农民文化水平总体上有提升。

图5 2016~2019年福建省高素质农民不同类型培训情况

图6 2020年福建省高素质农民不同类型培训情况

由图5可以看出,从2016至2019年,在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训的不同类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人数所占比重最大,呈逐年增加趋势且变化比较明显;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培训人数也较多,但培训数量变化不大。由图6可知,2020年,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训以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三大类型为培训目标。其中,专业生产型最多,培训26390人,占53.2%;其次是技能服务型,培训18687人,占37.7%;再次是经营管理型,培训3577人,占7.2%。

福建省乡村产业振兴对人才的现实需求

农业产业化是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为一体的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当前,福建省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为目标,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全面推进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创建,打造产业强县强镇强村。同时,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积极抓好农产品加工,培育壮大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挥农产品产销联盟、供应链协会等作用,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通过农村电商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这种产业集聚融合发展模式,必然渴求大量“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型”的各类高素质人才。2021年,福建省将开展百万农民培育行动,其中计划培训高素质农民10万人次。根据第三节的分析结论,从福建省乡村产业发展目标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类人才需要加强培育:

优秀青年人才。目前,农村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外流现象严重。而留在乡村懂技术有经验的技能人才大部分都年龄较大、知识水平较低,后劲不足,急需引入具有新发展理念的优秀青年人才。比如,通过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思路新途径,来拓宽延伸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从而带动和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新活力。

专业技能人才。在乡村技能型人才相对不足,特别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人才缺乏。而农业产业化需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需要能在产前、产中环节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推广的专业技能人才,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模式。比如,推动农业向数字化转型,推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等等。

经营管理人才。在乡村经营管理型人才严重缺乏。传统的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在销售渠道上受到很大限制;而农业产业化强调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需要大量懂经营、会管理的产后服务人才,开拓市场,畅通销售渠道,提高经济效益。2021年,在《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强调要“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重点面向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民,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加强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支持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就要分类实施好农业经理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培育计划。

创新创业人才。农业产业化强调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人才,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高效服务。比如,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吸引城市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参与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因此,要搭建乡村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者和“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到乡村创新创业。

福建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对策措施

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要加快构建开放、多元、立体的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一是由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承担培训项目,利用农广校、农机推广机构等开展培训;二是整合各类资源,比如涉农大中专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等各类机构,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形成培育高素质农民的强大合力;三是继续遴选一批基础条件好、经营管理规范、示范带动作用大的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实训基地,进一步推动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质量和水平。

创新培育机制和模式。以需求为导向,根据高素质农民实际需求开展摸底调查,在课程设置上强调针对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强化分类指导;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培育模式,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分段培训,契合高素质农民的特点和学习规律,注重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田间课堂、生产基地搞实训让农民参与互动;充分利用网络课堂、在线直播等现代信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培训、在线咨询、在线管理和评价,做好跟踪服务等等,以提高培育工作的有效性。

突出培养重点群体。高素质农民培育要突出重点群体,特别是对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农业农村部2020年人才工作要点》提出,要“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大农村创新创业导师、示范园区管理人员和优秀带头人等培训力度,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培训,为乡村产业发展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根据福建省乡村产业振兴对人才的现实需求,要加强青年农业科技人才、专业种养加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青年等骨干力量的培养,根据不同需求开展分类分层分模块培训,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要搭建乡村创新创业平台,比如建设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更好的培训、实训机会,为实现产业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高素质农民,政策扶持是根本保障。在政策措施上是否支持高素质农民发展决定了农民愿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农业补贴、税费减免、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是否有吸引力。目前,高素质农民培训资金仍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民间资金流入有限,社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要加大对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由政府主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教育财政等各部门密切配合,出台相关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高素质农民倾斜,对高素质农民给予在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方面的支持,增强高素质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意愿和信心。

优化后续跟踪服务。这是容易被忽略但又很重要的一环,虽然高素质农民培训课程已经结束,但是后续跟踪服务必不可少。培训到底有没有效果,对农民今后的生产经营效益是否有促进作用,在培训后还有没有遇到其他实际问题,这些都需要做后续跟踪回访。一是要提高后续跟踪服务意识,认识到跟踪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要稳定教师队伍,建立培育高素质农民长效机制。通过后续定期跟踪服务,及时了解和解决参训农民遇到的难题,才能真真正正让高素质农民培训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

树立典型推介宣传。要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新媒体积极宣传和推广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典型、优秀人才等评选活动,树立和推介一批具有特色的新模式好典型,并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表彰和政策扶持。以点带面、扩大影响,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乡村产业振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乡村产业振兴必须依靠人才振兴,需要大量具有高技能的科技与管理人才。随着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专业化生产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融合化必然要求农民素质的提升。因此,要着力培育高素质农民,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乡村特色产业、休闲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等培训,为乡村产业振兴培育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让高素质农民成为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内生动力,从而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猜你喜欢
高素质福建省培育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