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实施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研究

2021-05-27 06:46王立柱华小全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安徽省绿色金融

王立柱,华小全

(1.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1;2.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重点任务进行决策部署,其中明确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以及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等相关举措。2021年1月央行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相关要求。在此背景下,金融服务机构(银行、证券、保险等)作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主导机构,需要深入研究碳中和的实施路径,并结合碳中和的实施进程动态调整绿色金融政策,以达到政策导向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相匹配。因此,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地方绿色金融发展的创新路径,通过鼓励绿色信贷和完善企业绿色征信管理制度等举措,进一步完善地方绿色金融体制。

1. 相关基础理论和概念

1.1 碳中和

根据《巴黎协定》的相关要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在本世纪中叶,也就是 2050 年以后,碳排放净增量归零,也就是所谓的“碳中和”。具体而言,“碳中和”是某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能够与植物等吸收二氧化碳量相互冲减,进而实现净增量归零的目标。所以,“碳中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概念,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联。在实施路径上,可以概括为两大途径:一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重点聚焦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产业,通过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大幅度降低碳排放总量;二是加强自然碳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采用碳捕获与封存(CCS)等技术手段提高“负排放”效能。

1.2 绿色金融

关于“绿色金融”概念,国外学者认为,它是金融行业与绿色产业结合在一起,并将环境效益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旨在通过金融投资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国内学者认为它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金融工具创新,其融通资金主要投向清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产业,采取诸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手段,加大对上述产业的政策扶持,满足相关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从发展趋势上,“绿色金融”内涵应逐步从金融政策层面向金融产品创新层面转变,即主要涵盖用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态资源等,以适应全球气候变暖的专属金融服务,即在产品和流程设计上有别于传统金融服务。

1.3 绿色金融作用机制

在实际投资中,资金往往投向短期效益好的产业领域,过多关注短期效益而忽视长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绿色金融”旨在政府适当干预下,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资金转向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参与主体包括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政府根据经济激励等相关政策引领相关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实践和开发绿色金融产品,给企业投资带来环境友好型项目,并将该投资的潜在社会效益纳入其投资和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并且带动民间相关投资。

2.地方绿色金融的实例剖析—以安徽省为例

2.1 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需求分析

2.1.1 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的背景

纵观安徽省碳排放强度水平,可以发现其仍然处于逐渐上升通道之中,其中人均的碳排放量增长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究其根本,安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进程阶段,粗放式增长模式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换挡转型,进而面临资源的供给有限和环境的容量削减之间的矛盾,这在较大程度上制约安徽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成为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1.2 安徽省碳排放的水平测度

本文根据陈诗一的测量方法进行计算,即排放因子和碳活动水平的乘积,其中碳排放因子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指南》,中的IPCC缺省排放因子来计算。碳排放量公式如下:

其中,CC是能源的排放量,Ei是i类的能源消耗量,δi是第i类的能源碳排放系数,以碳排放量的计算为基础,根据如下的公式来计算出CO2的排放量。

“十三五”规划期间,安徽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019年安徽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分别为7.9%、41.3%、50.8%,对标2015年产业结构比例,第一产业结构下降2.1PP,第二产业结构下降4.2PP,第三产业结构增加6.3PP,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从工业和建筑业结构占比来看,2019年工业占比为30.9%,建筑业占比10.5%,总体依然居高不下。

通常,碳排放主要来源就在于工业和建筑业。基于现有能耗数据分析来看,2019年安徽省能源消耗总量为13869万吨标准煤,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3.04%,整体保持增长趋势。根据图1数据分析,“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碳排放、CO2排放量、人均CO2排放量指标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其走势与能源消耗总量走势基本吻合。因此,我们认为,现阶段,安徽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对于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还存在不足,使得碳排放工作成效不明显,难以满足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

图1 2006-2019安徽省碳排放数据

2.2 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的水平测度

2.2.1 绿色金融发展指标体系的构成

根据国际和国内对绿色金融工具划分,可分为四部分:绿色融资、绿色保险、绿色投资和碳金融。本文据此设立绿色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绿色融资指标:绿色信贷占比,即反映商业银行鼓励环境优化的力度;绿色债券,即用债券总发行量中绿色债券的比例来反映绿色债券的发展状况。

绿色投资指标:绿色产业风险投资占比和绿色产业的基金规模,即该指标反映资本市场对于绿色投资的关注程度,说明绿色金融产品的流动性和吸引性。

绿色证券指标:绿色企业市值的占比和上市公司的绿色信息披露的程度,该指标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于绿色产品的关注度和管理规范性。

碳金融指标:碳交易市场活跃度,即将配额现货市场的成交量和配额的总量进行相除来计算该指标。

2.2.2 多指标评价体系下的数据标准化方法

指数法:设定基准值,然后计算每个观测值和基准值间的离差,通过标准化反映此指标的变化情况。

均值方差法:把所有观测值减去均值然后再除以标准差,将样本的分布转变成均值是0和标准差是1的分布,最大度地保留样本原有分布特征。

极差法:反映所观测数值在指标总体的分布区间的位置,且处理后的数据处于[0,1]间,有利于进行深度分析和保留样本的原有分布特点。

2.2.3 安徽省绿色金融综合评级结果

本文采取熵权法建立多目标评价体系,并给各指标进行赋权,减少主观偏差。在测算中,使用标准化方法得来的数据来计算a地区b指标的权重:

根据该指标来计算第b项指标的熵值ea和变异的系数gb:

xab的离散程度越小,eb就会越大;在各样本的指标相差极大时,eb的取值越小在样本的比较上就会起到极大的一个作用,在综合的指标中就要赋予较大的权重。第b项指标在综合评价的权重是:

根据该权重公式统计分析,安徽省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状况如下表所示:

表1 安徽金融指标权重与安徽省的得分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安徽省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比较发达。但安徽省运用直接融资的工具来进行绿色融资比较困难,绿色投资工具的二级流动性比较低,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安徽省内有关绿色产业的上市公司在该省上市公司中比重偏低;二是安徽省绿色产业的基金规模在总基金规模中所占的比例较低。

2.3 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顶层的设计没有到位,缺少引导全省的绿色金融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蓝图。同时,未将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政府部门的职责挂钩,使得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在实施上规范化和具体化成效不显著,在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安徽省的绿色金融发展。

其次,支持和鼓励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普遍性和适用性,即绿色信贷缺乏具体的实施步骤指导性文件。同时,绿色基金和债券的管理办法也比较少,并且绿色保险的市场交易管理办法也较为宽泛。前期已经出台的政策规定未能根据绿色金融发展需要来及时作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最后,绿色金融思想观念并没有深入地植入到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思想中,依然注重GDP增长、注重经济利益而轻视环保利益。此外,对于大多数金融机构而言,多将绿色金融当作单一金融工具,缺少绿色融资产品的创新动力。

3.金融业推进安徽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研究

3.1 银行业推进安徽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

3.1.1 建立和完善绿色信贷的风险分担机制

根据安徽省当前银行业实施的绿色信贷产品,主要涵盖行业贷款、项目贷款、合同能源管理、CND保理业务、产业基金以及收费权质押等。但由于所涉及的产业领域还存在标准不达标、技术不成熟以及企业治理水平低等现实问题,导致绿色信贷业务面临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与欧美绿色信贷体系相比,主要缺乏绿色信贷产品的风险分担机制。借鉴国外 “损失分担机制”,建议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为绿色信贷项目分担损失比例,即在强化事先风险评估的前提下,设立专项环保基金,以及采用贷款保险模式来分担贷款风险,促进银行业加快绿色信贷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3.1.2 坚持低碳行业优先,优化信贷结构

银行业根据不同类型行业中的特点,把各行业中的碳排放量水平作为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把传统行业比如一些“三高”的煤炭、水泥、造纸等归类到限制发放信贷的行业中,把贷款的高能耗占比逐年降低,重点扶持污水处理、现代物流、电信运营等低碳行业,增加信贷政策的倾斜度,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政策。同时提供一揽子的配套服务例如:企业年金、银行卡和电子银行,持续提高低碳贷款的占比,优化信贷结构。

3.2 碳金融推进安徽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

3.2.1 建立碳金融市场

结合产业创新升级方向,建立碳金融市场,统筹规划省内碳排放资源的分配,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设定省内年度碳排放量预算目标,然后以各地市碳排放特点作为排放额的分配标准,制定相关分配制度来把其分配到相关产业和企业;二是增加碳交易试点,加大碳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可考虑推进碳期权、碳债券和碳基金等相关碳金融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健全碳金融的交易体系,提高碳交易市场的活跃程度;三是制定碳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降低相关金融机构投资的碳信贷风险,以及提供投资和信贷等配套政策,引导相关利益主体主动参与其中。

3.2.2 培育良好的中介市场

目前,安徽碳交易主要以CDM项目为主,但CDM项目类型比较单一。而CDM项目能否顺利开展与金融中介市场成熟度密不可分。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鼓励民间机构与非银金融机构进入碳金融市场,允许中介机构联合开发CDM。

3.3 保险业推进安徽绿色金融发展的路径

3.3.1 加强绿色保险的法律法规建设

一是在现行国家绿色金融法律框架下,完善与绿色保险相关的条例,出台实施细则,选择相关地市进行试点,不断完善绿色保险制度;二是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强制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推进绿色保险的市场化交易,将绿色保险基金纳入绿色金融产品范畴;三是支持保险公司间断性地开展环保性检查,建立各机构间风险通报机制,使得保险公司快速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加快索赔和赔偿进度;四是鼓励省内保险公司灵活运用风险规避的手段,定期地向社会传播绿色保险知识,强化保险意识。

3.3.2 推出巨灾的绿色保险配套措施

目前,责任险种和巨灾保险都主要是以经验估费,精确度不高。因此,建议健全省内巨灾保险数据库,基于历史数据对过往巨灾风险的损失概率和安全标志进行评估,通过寻找相关规律来确定合理的费率,从而提高对巨灾保险的费率和巨灾保险产品的定价权。

4.结语

碳中和的提出实际上对安徽能源结构和产业经济结构优化提出巨大挑战,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整体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导致能源总能耗依然保持增长趋势;二是利用绿色金融支撑低碳绿色产业发展力度不够,处于粗放式阶段,没有充分发挥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主体作用。因此,要根据各类金融服务机构的业务特征,制定差异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从不同渠道支撑低碳经济发展,以确保实现碳中和目标。同时,就碳中和目标下未来绿色金融发展路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政策保障,比如出台税收补贴和信用担保等政策;二是逐步从行政手段向市场手段转变,未来绿色金融必然是以市场机制为核心,从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三是绿色金融要与碳中和实施进度相匹配,即碳中和实施必然与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能耗产业转型相互协调,而绿色金融对碳中和的本质作用就是对这些重点产业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扶持,从而激发相关产业参与绿色金融的活力和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安徽省绿色金融
绿色低碳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