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斌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生重要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平台,同时也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帮助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专业社团作为学生社团的重要类型,不仅具有一般性学生社团的功能,还有较强的专业背景。通过与专业学习、专业研究的结合较为紧密的专业社团,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作用,践行专业社团实践育人的理念,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专业兴趣,培养专业思维,增加实践能力。因此,有必要对专业社团的研究发展动态、热点及前沿进行研究。
文献计量学是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大量文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可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专业社团研究现状提供新的角度。当前大量学者通过文献计量法对高等学校育人机制领域的论文进行统计,进行可视化分析,预测研究未来的发展态势,为高等学校研究者的选题及实验的开展提供有力参考,并辅助高等学校管理者提出正确的科研决策。李岩等以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成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计量法研究发现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研究热点分为“思想政治”“专业发展”“队伍建设”三方面[1]。唐业喜等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趋势进行研究,发现随着时代发展,“新媒体”、“人文关怀”、“网络舆情”等有可能成为新的研究热点[2]。但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研究专业社团的研究尚未见到。
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发表的专业社团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采用文献计量法识别文献中研究热点,追溯专业社团的发展规律,探讨专业社团研究发展态势和脉络以及研究前沿,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帮助。
本文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搜索2000~2019年主题词为“专业社团”的文献,剔除不相关文献及重复文献后,以得到的807篇文献为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主题文献作统计与分析,从而获得研究需要的直观数据及图表。使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对关键词的内在关系及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全面、直观地展现专业社团研究的发展动态、热点及前沿,展望专业社团发展规划趋势。
通过检索发现最早的文献发表于2000年。通过筛选得到的2000~2019年共807篇专业社团文献,其中核心期刊51篇,CSSCI论文16篇,整体呈增长趋势。发文数的年度增长趋势见图1a,对发文年份进行分析,专业社团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2000~2009年,为专业社团研究的起步阶段,文章数量发展缓慢,这一阶段共发表论文37篇。第二阶段在2010~2014年,专业社团研究多元化发展阶段,发文数量开始呈现增长趋势,研究主题渐趋丰富化、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方法多样性。5年内共发表文献258篇。这与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的出台息息相关。第三阶段在2015~2019年,为专业社团研究深化推进阶段,发表的论文数量显著增加,5年来共发表文章512篇。2019年一年内发表论文104篇,处在研究的高峰期,说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专业社团研究仍将是研究热点之一。
不同机构的发表情况见图1b。对发文机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除2012和2013年外,高职院校的发文数均高于本科、研究所和其他机构。从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到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再到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今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决策成为两会关于教育方面最引人注目的焦点,表明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同时高职院校的专业社团研究也进入了深化研究时期。
图1 2000-2019年论文数量年度分布:(a)发文类别;(b)发文机构
关键词通常体现论文的研究价值和选题方向,对关键词进行梳理,可以合理地展示三个阶段专业社团研究趋势。不同阶段关键词按出现频次顺序的统计结果见表1。关键词的中心度越高,节点的关联性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在专业社团领域的重要性越强[3]。
表1 不同阶段关键词统计表
2000~2009年,相关的前沿关键词统计表中包括“专业社团”“大学生”“大学生社团”“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等,这表明学界普遍持续关注这几个研究主题,但这阶段研究内容仅涉及到社团内的活动。2010~2014年,除“专业社团”“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社团”等中心度和出现的频次高的关键词外,还开始出现有关“对策”“建设”“实践教学”等关键词,表明对专业社团的研究向对策和实践研究转变。2015~2019年,研究主要围绕“专业社团”“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等关键词展开,除以上高频词外,出现较多的还有“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这些核心关键词既涵盖了宏观层面的研究,还包括微观层面的研究。这些关键词的变迁也体现出专业社团热点演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一方面,专业社团研究紧跟时代的步伐,坚持服务社会,重视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专业社团研究也以推动创业文化和创新力量为导向,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有力地为专业教育提供实践支撑和理论价值引导。根据中心度可知,关于“创新创业”“第二课堂”主题的研究中心度较低,说明尚未形成其他更多的相关主题,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推断出,未来关于“创新创业”“第二课堂”的研究可以从更多方向或者延伸角度进行深入关注。高校专业社团可以通过落实及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4]。
2.3.1 研究前沿演变
图2为2000~2019年专业社团研究突现词,揭示了专业社团研究前沿的演变过程,代表了新事物的诞生,并很可能成为以后的研究热点[5]。
图 2 2000-2019 年突显关键词
专业社团研究的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职学校和工匠精神,各突现词的突现强度分别为3.863、4.8435、3.0721和3.3143,且突现的时间跨度皆延伸到2019年。这表明今后一段时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职学校和工匠精神将成为今后研究热点。
创新创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为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专业社团应提供全方位的创业就业实践活动,增强专业知识、激发创新思维、凝聚创业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6]。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人才培养。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机构,其一切工作都是为培养人来服务的。专业社团要实现人才培养战略要求,以提升我国人才的培养成效和未来竞争力。学习专业社团要认清时代发展所赋予的社会责任,要依托学科优势加强学生的培养,通过专业社团活动应坚持以学生中心原则,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中职学校。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规模上的重大突破,中职学校的专业社团也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中职学生思想不成熟、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中职学校的专业社团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活动,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社团的活动中。中职学校的专业社团应注重学生的科技发展,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还要提高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7]。
工匠精神。在专业社团的建设中,应鼓励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培育工匠精神。2020年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根据上述分析,专业社团的发展方向,应根据专业学科的特点,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价值进行科学定位,积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一是应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中心,通过课堂专业知识模块的创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和相关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创业打好思想基础;二是以创新、创业校园氛围建设为落脚点加强专业社团环境和氛围的建设,通过模拟真实创业环境使学生体验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三是以创业实践为载体,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岗位实践进行创新,能力提升创业成功率,为工匠精神的延续奠定基础[8,9]。
2.3.2 近五年研究热点
为进一步考察专业社团相关研究热点的知识结构,探寻关键词的组合分类,需要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图3为时间跨度为2015~2019年的关键词时间线图,在图3左上方的数据可以看到,模块值Q=0.6205,一般认为Q值一般在「0,1」)区间内,Q>0.3意味着结构显著,聚类结构是有效的[10]。在对专业社团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聚类主要包括“途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社团活动”“对策”“实践”“素质教育”“建设”“学生专业社团”“专业群”“学前教育专业”。
图3 2015-2019年关键词时间线图
综合分析图3中的研究聚类,发现专业社团研究热点和趋势主要集中在专业社团建设途径和对策,主要表现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和“加强实践教学要求”两个方面。
专业社团建设途径和对策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专业社团建设最重要的价值和走向首先就是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从专业技能知识、心智发展水平社会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入手开展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培养。
专业社团建设途径和对策要加强实践教学要求。专业社团建设要转变过去知识型理论型培养思路,专业社团必须要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的培养成效,从社会需要和未来人才竞争力与发展视角出发,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研究通过对专业社团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重点挖掘期刊论文数据中隐含的规律,以量化和可视化方式呈现专业社团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弥补了传统的研究者仅通过主观描述和简单统计得出结论的不足。专业社团相关研究论文在2000~2009年呈缓慢增长趋势,在2010~2014年论文数量显著增长,在2015年以后持续快速增长,说明该研究领域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处在研究的高峰期。专业社团的研究由仅针对活动内容研究到专业社团政策和实践的研究开始出现多样化,发展到呈现出坚持服务社会、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