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ze
扬·聂鲁达是19世纪捷克伟大的诗人、小说家,被誉为捷克文化界的“三杰”之一,在全世界享有盛名。如今,想要缅怀这位著名的文学家,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聂鲁达街,便是最好的去处。
聂鲁达街最初叫马刺街,修建于奥托卡二世时期,曾是波西米亚王国“皇家之路”的一部分。街道不宽,路面都是由石块铺砌而成,整条路十分陡峭,一直倾斜延伸到山上的城堡。1845年至1857年,聂鲁达曾在这里居住,并写下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小城故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以他的名字重新命名了这条街道。
走进这条历史悠久的街道,你会立即被房屋外墙上各种各样漂亮的标识吸引——这里的每栋建筑门头上方,都设计有浮雕,太阳、小提琴、白天鹅、孪生天使……不同的元素代表着主人不同的职业、信仰和爱好,这些符号共同组成了聂鲁达街别具一格的文化看点。
沿着陡峭的街道攀爬漫步,每幢建筑里似乎都能找到一个独属于它的故事。在“红狮子之屋”的大门上方,狮子的前掌抓着一只金色的杯子,这里曾是捷克著名画家彼得·布兰德的住宅;门头是三把小提琴浮雕的巴洛克风格建筑,讲述着三个小提琴制造家族过去的辉煌;有两个太阳徽记的“双太阳之屋”,是聂鲁达曾经的居所,这栋黄色小楼的两扇窗户间,还镶嵌着一块聂鲁达纪念铜牌;“金星之屋”“绿龙虾之屋”“金马蹄之屋”……这些建筑如今或用作咖啡馆、酒吧、餐厅,或作为大使馆使用,焕发出新生的魅力。
除了不同的浮雕,细心的人还会发现,这里的每栋房屋都有红色和蓝色两块门牌号码。如果说门头上的浮雕承载着主人强烈的个人风格与情怀,那么这一蓝一红的门牌号,则记录着当地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两种颜色的门牌分属于两种编号机制。红色门牌为老编号,首次编制于1770年玛利亚·特蕾西亚统治时期,采用的是一种老式的编号方式——普鲁士门牌编制法。这种编制法一般是从街头至街尾,顺时针绕一圈,再回到街头,按照自然数顺序排列。但1805年~1815年,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重新编排,1805年以前的建筑均按位置顺序编号,1815年以后的建筑则按建造时间先后编排,越新的建筑号码越大。
1857年,这里增加了蓝色门牌,是一种从欧洲引入的门牌编制法,通常按照从东向西、从南向北、左奇右偶的顺序进行编号。如果在两幢老建筑之间修建新建筑,则采用临近号码加后缀的方式进行编排。
特殊的门牌串连起了聂鲁达街的历史与文化脉络,也使之成为布拉格乃至捷克最具特色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