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李竹林,现任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检查中心部长。自1985年至今,李竹林已经陪伴家电院走过了36个春秋。在他看来,无论是最初从事的小家电、电动机等产品检测、标准制订、产品设计、质量改进等工作,还是如今从事的CCC产品认证工厂检查工作,其本质都是为了推动整个中国家电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这是家电院的职责,也是每个家电院人必须有的担当。”
工厂检查是提升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厂检查工作,李竹林认为,虽然很多普通大众对它还不太熟悉,但其推进情况却关系着万千消费者的家电产品应用安全,关系着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工厂检查是产品认证的重要一环,其主要目的有两个,评价工厂的质量体系是否能满足认证要求以及检查工厂批量生产认证产品的一致性。”概括来说,就是评价工厂是否具有持续生产满足认证要求产品的能力,以保证批量生产的认证产品与已获型式试验合格的样品的一致性。
《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对电器产品生产厂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主要有11个方面,包括:职责和资源、文件和记录、采购与关键件控制、生产过程控制、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检验试验的仪器设备与人员、不合格产品控制、内部质量审核、认证产品的一致性、产品防护与交付、认证标志和证书的使用。“有别于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工厂检查包含了体系审核和产品审核,它涉及到了产品形成过程的多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不容疏漏。”李竹林说道。工厂检查工作本就繁杂,而他所在的检查中心,主要承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下达的强制性和自愿性产品认证工厂检查工作,涉及的产品主要有家用电器、电器附件、低压电器、电动机、电动工具、照明电器及附件等,业务领域非常宽泛。繁杂的流程叠加繁多的品类,让检查中心的工作量直线上升。
“长期出差和加班是我们的工作常态。但这并不是最难的。”李竹林坦言,从事产品认证工厂检查工作就是要与人打交道。但就目前而言,很多生产企业对认证要求的认知、认可程度并不高,导致了很多工作推进困难。“提高工厂对认证要求的认知、认可程度是我们检查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承担引领职责,惠及行业发展
作为国家级的专业机构,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致力于引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李竹林表示,检查中心是家电院检测认证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积累,是行业的佼佼者,同样应该以服务企业、助力行业发展为己任。为了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李竹林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努力。
针对工厂对认证要求认知度、认可度低的难题,检查中心积极推动普及认知。“通过耐心讲解、举例说明、帮助工厂了解《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让他们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落实。”李竹林告诉记者,检查中心所辖的工作区域是华北地区,很大部分工厂的规模都比较小,生产条件相对也较差,他们通常会采用通过咨询机构的服务以达到认证水平,而当下的咨询机构能力参差不齐,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成为了提高整个行业水平的关键。“我会对他们进行悉心指导,并编写一些作业文件供他们使用。”自2002年起,李竹林编写了大量的培训教材和相关作业指导书,如,《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检查员培训教材》、《“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中的质量计划》、《认证产品一致性控制与产品一致性检查》等,这些举措为提高整个行业的认证水平做出了很大贡献。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保持专业优势,检查中心高度重视人员能力提高、完善。“我们会定期进行内部培训讨论会,及时发现问题并前瞻性的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帮助。”同时,李竹林和他的同事们还会根据企業发展实际需求,及时更新工作方法。例如,在疫情期间,为了不影响工厂复工复产,检查中心及时调整工作方式,采用文件审阅、远程检查等方式满足了委托方的要求,尽自己所能为企业的复工复产扫清障碍。
李竹林强调,产品认证工厂检查工作是为了督促工厂不断改善其质保能力、以便持续稳定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这就决定了检查中心的工作价值:帮助工厂完善自身的质量保障体系,而非给企业生产制造门槛。
扎根家电领域三十余年,李竹林见证了中国家电产业的从弱到强,也亲身经历并推动着检测认证行业的不断向前。他认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整个中国家电行业整体水平得以迅速提高,就生产企业而言,“站的高度不同,认证需求自然不同。”目前,我国产品认证模式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证实工厂质保能力的方式除了传统现场检查外,有些产品还可采用“自我声明”。面对这些新变化,检查机构必须有相应的举措调整,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在李竹林看来,面对全新的形势,在确保专业、严谨的前提下,检查中心的工作方式、态度都应该更加灵活,在更好地服务企业的同时,也持续为整个家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构筑屏障。“认证是在传递信任,是督促行业规范、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内核都不能变,这正是我们存在的价值!”他如此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