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技能与工匠精神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1-05-26 01:55叶小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工匠院校

叶小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非常重要的教育体系。搞好高职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稳定就业,输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撑。因此,党和政府不断提出高职院校的招生改革计划,旨在通过降低高职入学门槛,不降低高职教学质量的方式来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发展[1]。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初提出高职百万扩招计划下,高职院校目前既有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队伍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急需探索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来保证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2]。另外高职教育的精神之一——工匠精神,是打造具有现代化职业精神,能专注于职业和行业发展,进行技术创新、技能沉淀和分享的特殊资源,是未来行业发展的精神动力[3]。因此,高职教育需要着手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就有必要在人才培养体系上着力打造。

1 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高职扩招背景下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搭建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各个地区的高职院校也乘着国家顶层设计的东风,实现系列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但是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多数高职院校的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存在不足[4]。

1.1 对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认知不准

第一,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不准。高职扩招背景下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各个专业招生数量的随意扩招,而是要高职院校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中,展开对学校的高水准专业群的搭建和扩招。但是事实上,当前高职院校在扩招中未能遵照自己的发展战略,探索出独特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在办学定位中严重忽视了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对职业技能的培育。一味地追求各种证书、 就业率等指标,所展开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能够很好地体现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有机融合,第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化同质化发展。当前搭建起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需要基于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下所展开的,只有如此才能够展开教学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片面化认知,如过于重视对学生知识目标的培育,而忽视对学生素质能力目标的设计。导致学生即便是掌握了丰富的工匠精神理论知识,也无法应用到实际职业操作中。

1.2 对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不够

第一,新人才培养模式缺少资源支持。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一定的教学资源支持,但是事实上,当前高职院校并未完成对相关教学管理资源的配备,导致职业技能无法同工匠精神相结合。如高职扩招背景下对于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主要是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招聘过来的,教师缺少实践应用能力,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工匠精神和职业技能不高,更无法展开双师型教育教学活动[5]。

第二,新人才培养模式缺少相应的制度支持。人才培养活动不是在课堂教学中展开,更需要在课后、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落实方面面临着保障制度不齐全等问题。如学生的职业技能同工匠精神相融合的质量需要拥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质量评价标准,且需要为高职的各种教学资源配备、教学活动展开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但事实上,在高职扩招背景下,传统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无法满足新阶段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需求,整体上对高职教学活动中的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相融合培养的效率不高,效果不佳。

2 高职扩招背景下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其包括制定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所展开的教育活动,为实现这一过程教学活动所拥有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高职扩招背景下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正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6]。

2.1 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高职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要能够立足于当前的市场需求,明确职业教育的整体培养目标,完成本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如高职院校基于对扩招背景下学生整体文化素质的分析,明确当前高职学生存在文化素质基础不高,缺少实践创新素质能力的现状,从而确定培养整体目标是要培养起以就业为导向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比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为: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该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本省土木工程建筑业、房屋建筑业等行业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群,能够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2 制定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教学课程体系

展开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相融合发展,其需要让学生拥有丰富的职业知识体系、职业技术水平,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工匠精神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业技能。基于此,高职院校梳理清传统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重理论知识结构而轻实践探索的不足,在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教学背景下,重新规划设计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活动等。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强调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设为40%:60%(具体可参照图1)。理论教学中,素质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学时占总学时的5%。

图1 职业知识、技能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教学过程

2.3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评价制度

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能力测评为主,突出能力培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多元化、全过程性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为本,充分发挥课程考核评价的导向、检验、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练、以考促改的目的。一般地,根据专业课程的类型、性质和教学内容,参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科学设置考核内容以及灵活选用考核评价形式,考核评价的主体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任课教师、企业指导教师、行业技术专家、学生等人员。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课程的考核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占40%~60%(其中包括训练、作业、实训大作业等),期末考试成绩占40%~60%。

(1)突出过程评价,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结合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际操作、课后作业、任务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考核。

(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2]。

(3)强调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图2 所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教学的全过程评价。

3 高职扩招背景下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情况

在高职扩招背景下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势在必行,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层次组成可知,当前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措施中逐步践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8]。

3.1 构建基于职业技能大赛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当前要求各大高职院校能够以岗位技能训练为抓手,以技能比赛为平台,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在学生人才培养中的引领导向作用。如要求能够对接企业发展需求,搭建职业技能竞赛平台,可使在校大学生掌握面向市场所需要的各种技能技术情况,使在职实习大学生可以实现对各种职业技能技术的巩固练习,由此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精神。

3.2 构建融合工匠精神“崇德尚志”的校园文化观

图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教学的全程评价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求学生拥有勤奋好学、认真钻研的做事态度和原则,对此要求能够从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就展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分析,这有助于展开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活动,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让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够同工匠精神相融合。在专业理论教学活动中,则要求能够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日常教学中,教师首先领悟到专业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和时代精神,而后在教学内容中,实现工匠精神的融合教学,激发学生投入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则需要将工匠精神当作是职业技能竞赛考核评价的主要指标内容,在实践实训中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校内文化熏陶下的职业素养培养路径,具体见图3。

图3 “崇德尚志”校内文化熏陶下的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3.3 构建以岗位技能为核心,工匠精神为重点的教学课程体系

第一,对接市场需求,不断的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发展而言,其所需要的学生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具体表现是不同的。对此要求高职院校可以对接市场岗位的实际需求,将现实中的专业问题当作课堂教学的案例,使学生能够通过真实的岗位技能要求,发挥自己的工匠精神,参与到岗位实际问题的优化处理。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开发路径,具体见图4。

第二,对接教育信息技术,不断优化职业技能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同工匠精神的融合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缺少岗位技能实践的环境背景,在展开职业技能学习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而当前通过一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实践实训教学环境,同时还可以借助情景教学方法、微课教学技术等,不断激发高职学生展开职业技能学习、时代工匠精神内涵的自主探究学习。

3.4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搭建多功能人才培养平台

图4 基于施工全过程的课程开发路径

图5 职教集团下多功能人才培养平台

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提高高职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提高其就业能力。当前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校企合作机制一方面要求能够加快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高职专业教育中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提供能够凸显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走出去,以岗位经验为依托,在实践中掌握岗位的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如完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让学生感受到职业岗位的实际情况,感受到职业岗位中专业技能同工匠精神有机整合的经验和方法,使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职业实践活动中,融入学生对于职业岗位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中。如笔者所在单位与72 家企事业单位共同搭建了“广州城市建设职教集团”,以形成稳定的“互利共赢”关系,为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具体见图5。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现代化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责无旁贷,高职扩招正是新时期职业教育迎合市场需求所做出的创新之举,但是受到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偏差、职业教育产业化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忽视了对学生展开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技能的培育,致使工匠精神没有办法同职业技能实现有机整合,成为制约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瓶颈。因此,结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现状,结合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现状,提出高职院校实现职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能够完成职业院校办学定位、 办学理念的转型升级,通过推动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模式展开,不断地将职业技能同工匠精神相结合。最后要实现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的转型升级,借助实践教学平台,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课程体系,完成对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工匠院校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工匠风采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