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心衰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的最佳时限及对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2021-05-26 13:04汪美丽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肺心病时限左室

汪美丽

肺心病心衰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病程时间长,由于机体内存在长期体循环淤血,患者临床常表现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肠源性蛋白丢失,营养状态不良,患者难以应对日常生活与工作,生存质量降低[1,2]。患者长时间处于该状态下体重会持续下降,加重心脏能量代谢异常,进一步加重心衰[3]。本研究主要探讨肺心病心衰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的最佳时限及对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6年5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 例肺心病心衰患者,由计算机编号,按照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 例,年龄65~88 岁,平均(77.02±15.46)岁,病程1~4 个月,平均(2.53±0.67)个月。观察组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龄66~86 岁,平均(76.84±16.02)岁,病程2~5 个月,平均(3.02±0.70)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检查证实为肺心病心衰者;随访资料完整,在参与研究前3 个月内未发生心肌梗死或近期感染者;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患者独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陈旧性心肌梗死、严重瓣膜疾病以及心律失常者;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存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精神状态或认知功能异常无法正常沟通者。

1.2 方法100 例患者均接受吸氧、扩张血管、强心等常规纠正心衰治疗措施与肠内营养治疗,由医院营养师结合患者实际身体状况给予三九肠内营养制剂,按照20~25kcal·kg-1·d-1供给能量,热量密度为1kcal/ml,选择短肽、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对于不愿口服者,给予鼻饲治疗,其余患者均口服。第1 天按照全量1/3 服用,从第2~3 天开始逐渐过渡至全量。其中对照组治疗时限为1 个月,观察组治疗时限为6 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营养指标。体质指数(BMI):于晨起空腹且排空大小便状态下着病号服对患者体重进行测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指导患者上臂自然下垂,自左上臂背侧肩胛骨肩峰至尺骨鹰嘴连线中点上方2cm 处捏起皮肤连同皮下脂肪,呈皱褶,使用压力大小为10g/mm2的皮褶厚度计测量。上臂肌围(AMC):指导患者上臂自然下垂,使用软尺测量上臂中点处的围长(AC),AMC=AC-3.14×TSF。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②心功能。使用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③血流动力学。包括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营养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营养指标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BMI(kg/m2) TSF(mm) AMC(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17.75±1.64 19.97±1.82a 5.99±1.45 9.76±1.84a 17.02±2.91 29.35±1.14a对照组 50 17.73±1.62 18.30±1.91a 6.01±1.43 8.72±1.65a 17.01±2.90 24.28±1.32a t 0.061 4.476 0.069 2.976 0.017 20.555 P 0.476 0.000 0.472 0.002 0.493 0.000组别 例数 TP(g/L) ALB(g/L) PA(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50.67±1.48 63.37±1.89a 28.69±1.30 41.23±1.30a 138.39±12.45 177.39±10.20a对照组 50 50.68±1.45 58.34±1.20a 28.70±1.28 35.17±1.64a 138.40±12.46 163.04±12.86a t 0.034 15.887 0.039 20.476 0.004 6.182 P 0.486 0.000 0.485 0.000 0.498 0.000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径(mm) 左室收缩末径(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41.80±5.23 48.67±3.43b 58.03±5.14 53.14±5.07b 48.39±4.92 43.52±5.16b对照组 50 41.89±5.46 46.29±3.37b 57.71±5.36 55.48±5.12b 48.20±5.11 46.23±4.30b t 0.084 3.500 0.819 4.740 0.189 2.853 P 0.467 0.000 0.207 0.000 0.425 0.003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对比(±s)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对比(±s)

组别 例数 SV(ml) CO(L/min) SVR(kPa·s/L)观察组 50 83.11±10.23 11.20±2.83 152.26±54.08对照组 50 56.42±7.58 6.73±1.04 174.67±55.98 t 14.823 10.483 25.747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肺心病慢性心衰患者体循环与肺循环中存在明显淤血、腹水现象,既往常规洋地黄类药物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淤血症状,但会伴随胃肠道反应,导致患者消化功能下降;同时由于肺心病心衰患者通常处于高代谢、高消耗状态,其体内蛋白质分解率较高,而糖分、脂肪等却难以吸收,氨基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代谢循环异常,极易出现负氮平衡,临床表现为营养不良[4,5]。营养不良导致患者免疫力与抵抗力下降,又加重了心衰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延长治疗时间,加重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经济负担。研究证明,营养不良与慢性心衰转归具有直接关系,可影响预后[6~8]。因此临床应积极探索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的措施,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增强患者体质,以遏制心衰病情持续发展,改善预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治疗肺心病心衰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而肠内营养具体治疗时间长短也会对患者营养状态产生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维持患者6 个月时限肠内营养治疗效果优于1个月时限,可为患者提供充足营养。而由于心肌功能改善与其营养状态密切相关,当患者营养指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时,其心功能改善程度也与治疗时长有相关性[9]。对于采用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因为有效营养支持能够恢复患者机体内正常能量代谢功能,促使抗体合成与分泌,提高抵抗疾病能力与免疫功能,增强心功能。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提示肠内营养支持为6 个月时,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同时肠内营养可对胃肠功能起到有效保护作用,避免肠黏膜萎缩,积极预防与减少肠道细菌以及内毒素移位,阻断或者减少毒血症、败血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维持血液动力学正常运行,避免由于肠衰竭所引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10]。本研究观察组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给予6 个月肠内营养治疗可维持机体血液内循环正常运行,与上述分析相符。

综上所述,给予肺心病心衰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不同治疗时限其治疗效果不同,选取最佳治疗时限为6 个月,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肺心病时限左室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你了解肺心病吗?4个常见症状应提前知晓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基于ETAP软件的反时限定值分析
平行时空
3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低分子肝素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