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芳
故事背景
保育中心的户外场地经过改造后有了专门的车道,孩子们第一次看到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原本随意停放和驾驶的小车,被孩子们开到了长长的灰色车道上。瞧!有开着黑色皮卡车带朋友逛马路的,有骑着三轮小车运货的,还有两两一组比赛的……一时间,在车道上开车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户外游戏活动。
撞车啦
户外活动刚开始没多久,车道上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你快走开!快走开!”我循声看过去,只见慢慢和栒栒纠缠在一起,慢慢使劲推栒栒的车,栒栒身体和头前倾,双手紧紧护住车把,两人互不相让。很快我就知道了原因:两人驾驶的车子从不同方向开来,撞在了一起。我遏制住上前拉开的冲动,在保证他们安全的前提下站在一旁观察:慢慢推了几下栒栒没有推开,就直接往后倒车再使劲朝栒栒车的方向撞过去,栒栒灵活地躲开了。
教师的反思
幼儿从之前在操场上随意开车,现在能有意识地在车道上行驶,可见幼儿能够留意到户外场地的变化,同时将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迁移至日常游戏中。但是,如何在车道上开车,孩子们并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又因为年龄尚小,操作、控制车子的能力有限,所以发生车辆碰撞事件并不奇怪,而且一段时间内,“撞车”事件还将时有发生。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后续需要持续留意的问题,也是幼儿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由谁来解决、怎么解决呢?不管怎样,我决定先让孩子们意识到撞车问题的存在。
积极想办法
第二天户外活动开始时,我没有直接让幼儿去开他们喜爱的小车,而是先请所有人坐到操场边上,听我讲述昨天两位小朋友撞车的情形。考虑到托班幼儿以直观思维为主,为了让他们更加了解整个撞车事件的过程,一位老师配合我还原了当时的情形。介绍完之后,我让孩子们在玩开车游戏时想一想“怎么才能不会撞车”的问题。
当示意他们自由游戏时,多数孩子又去开车。不一会儿,他们一个接一个组成了一条长长的车队,我上前询问为什么这样做,笑笑回答说:“我们在排队,这样就不会撞到了。”为了加深孩子们对于解决“撞车问题”的印象,我故意提高嗓门说:“你们想到用排队的方法避免撞车,真棒呀!”但是开着开着,车队就四分五裂了,撞车事故再次发生。
这时我发现智霖搬来了两个大积木墩子放在路中间。
“智霖,你在干吗?”我问。
他很简短地回答我:“路障。”
“为什么要放在这里?”
“一个接一个。”他头都不抬地说。
他的回应没有解答我的疑惑,我还是不知道他要用这两个路障做什么,所以决定继续观察。只见每次有车子开过来,如果只有一辆,智霖就会用手示意通过,如果有两辆以上,他就会把两个路障合在一起,这样后面的车子就需要等前车离开后再通行,这下我才明白他说的“一个接一个”是指让车子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就像生活中汽车过收费站一样。为了肯定智霖爱动脑筋的行为,我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你们快看,智霖想出了设置路障来减少撞车的好办法!”这句话似乎鼓舞了智霖,只见他对我笑开了花,然后继续根据车辆情况拿放路障,忙得不亦乐乎。其他幼儿也被吸引过来,他们一起合作收放墩子,指挥着交通。
教师的反思
对于托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让他们带着问题在行动中自行寻找解决办法有些困难,很多幼儿可能一转身的工夫就把老师的叮嘱抛诸脑后了。但也有个别幼儿比如笑笑、智霖,他们爱动脑筋且很希望得到老师表扬,在玩的过程中能一直记得需要思考的问题且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于是,我果断抓住这一契机,及时给予反馈,一方面强化幼儿积极思考的正面行为,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幼儿树立了榜样。另外,在真情境中解决真问题,才能让幼儿真正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意义和价值。排队和设置路障的方法确实解决了幼儿同向开车时的“撞车”问题,但幼儿一旦从不同方向开过来时,还是容易出现撞车情况。于是,我决定继续引导幼儿关注“如何避免汽车相撞”这一问题,自己则想到了设置红绿灯这一方法。
交通管理员上线
户外活动的第三天,我继续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思考解决撞车问题的办法。有的孩子一直在留意车辆是否排队行驶,有的孩子像智霖那样设置路障,但智霖今天和大家都不一样,他站在车道中间,伸开手直接告诉其他幼儿:“不可以,现在是红灯。”在之前的班级谈话时,孩子们确实曾聊起过等红绿灯的经历,但没有人提出用它来解决撞车问题。在没有提醒的情况下,智霖能主动将此经验迁移过来以解决问题,这让我非常惊喜。“智霖,你这样会不会被撞到呀?”智霖听后,快速向身后的绿色地面移了一步,站到了车道边上,继续指挥着交通。但由于没有信号指示牌的示意提醒,全凭智霖用说的方式告诉其他人是红灯还是绿灯,所以难免会出现长时间的红灯,有的幼儿直接选择无视,有的幼儿不愿意长时间等待也会绕道走开,还有的幼儿气呼呼地跑来告状。虽然整体上没有了撞车问题,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堵车。
教师的反思
虽然幼儿在平时散步活动中也会说“红灯停,綠灯行”,生活中也有过不少过马路的经验,但从行为表现来看,他们对于红绿灯的设置位置、规则以及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进而导致了严重的堵车问题。于是,我决定请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带幼儿到十字路口处认真观察一下红绿灯的变化以及马路上汽车的行驶情况。
红绿灯的讨论
新一周开始了,孩子们刚到幼儿园就兴致勃勃地谈论起周末观察红绿灯的情况。见此情形,我决定临时调整晨谈内容,播放周末去十字路口拍摄的汽车等待红绿灯的视频并与幼儿进行了一番交流和讨论。通过讨论,我发现他们已经真切了解到“红灯停、绿灯行”规则的实际意义,意识到每个路口、每个方向的红绿灯秒数未必完全一样,红绿灯的设置是为了帮助人们快速、有序地通过马路。
户外时间,我和孩子们又一次来到操场,我对他们的表现充满期待。只见几名幼儿拿到我事先准备的红绿灯指示牌后,刚开始确实是在路口指挥交通,可没过一会儿就开始拿着红绿灯指示牌追着车子乱跑,早已忘记自己是在指挥交通,并没有缓解撞车、堵车的问题。
教师的反思
虽然红绿灯能让幼儿有意识地等候停车,但并没有减少撞车和堵车的情况。分析过后,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对于幼儿来说,在车道上开车是一种游戏,并不需要完全遵照现实生活中的交通规则。第二,要求不到3岁的幼儿一直站在固定位置,拿着红绿灯指示牌重复同一任务确实也比较困难。那到底怎样才能避免撞车呢,我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我意识到,幼儿在十字路口时有的想往右转、有的想往左转,方向上的不统一是引发撞车事故的最大原因,于是我想或许可以通过指示行驶方向来减少这一问题。
十字路口的箭头
户外游戏之前,为了让幼儿在开车时分清前行方向,我直接在各个十字路口处贴上了指示箭头,想看幼儿会做何反应。游戏伊始,就有眼尖的幼儿发现了车道地面上的变化,但他们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并不理解各个箭头的含义。于是我邀请一名幼儿配合我的讲解进行示范,帮助他们学会根据箭头提示开车。后续的游戏中,只有个别幼儿开到路口会有意识地寻找箭头,按照箭头指示方向前进,很多幼儿则完全忽略了箭头,撞车问题还是没能解决。
教师的反思
在路口增加指示箭头似乎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仔细想来,真实世界中交通秩序的维持需要准确无误的红绿灯系统,需要成人的道德自觉和对交通法规的严格遵守等,绝非仅凭某一种因素的作用就可以实现。这对于各方面发展尚不成熟的托班幼儿来说,在这么狭窄的车道上做到不撞车确实有不小的难度。虽然在某种角度上看,我们的确走了弯路,花费了时间却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但我坚信这绝不是浪费时间!在这些天的探索中,孩子们围绕这一问题积极思考、大胆尝试、热烈交流,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出人意料的结局
后来,由于连续的阴雨天气,孩子们好几天没有到户外玩开车游戏了,我也因为心态的调整和其他事情的牵绊没有再关注撞车问题。一个晴朗的午后,我带领孩子们一起到户外,他们又开心地玩起了开车。让我惊喜的是,很多孩子开车时已经有意识地前后观察,眼看要撞上的时候就会赶紧调整方向避让,或者立刻减速停下来。当然,偶尔还是会有幼儿一不小心撞在一起,但他们不再告状了,而是冲对方笑一笑,相互退让,然后朝各自的方向继续开。原来,时间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幼儿的自我学习能力真的远超我们的想象!
人生很长、成长要慢
在《园丁和木匠》一书中,高普尼克教授从孩子成长的规律出发,以园丁与木匠为喻探讨了如何当父母的问题。“园丁父母”为孩子提供丰富、稳定、安全的环境,接受和欣赏孩子自然生长出来的样子;“木匠父母”则按照自己的想法雕刻、塑造孩子,木匠父母的心里实际上有个“模范孩子”的标准。
同样,教师虽然常被喻为“辛勤的园丁”,但很多教师有时更像是“辛勤的木匠”,他们总习惯不厌其烦地直接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却很少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与时间。我也曾一度习惯于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思路来,但想到教师要“追随幼儿的脚步”,想到自己一直坚信的教育理念——“缓慢、专注、温柔”,我就会及时调整心態、改变策略,去追随幼儿,适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自己做到了园丁应该做的事情,我提供了土壤——让幼儿尽情探索与尝试;我提供了养分——家长也参与其中,支持幼儿的成长;我提供了阳光——给予探索过程中必要的指导。这个过程中,我和孩子们都收获颇丰:孩子们对红绿灯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懂得需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止一种,体会到互相谦让的意义和快乐;而我也更加坚定:幼儿的成长源自一次次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后的经验积累,教师做好园丁该做的事情,不急于求成才能帮助幼儿的生命之树结出丰硕的成长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