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成因及对哥伦比亚超大陆演化的指示意义

2021-05-25 05:49张永旺刘汇川于志琪王凯
岩石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克拉通塔里木锆石

张永旺 刘汇川 于志琪 王凯

1.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1.

图1 塔里木克拉通区域构造图(据Lu et al., 2008改编)研究区夹持于古亚洲洋和特提斯洋两大构造域间,区内分布有西昆仑山、东昆仑山、祁连山、天山等近东西向的构造带Fig.1 Regional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Tarim Craton (modified after Lu et al., 2008)

图2 塔里木盆地古元古代岩浆岩(a)、变质岩(c)年龄频谱图以及A型花岗岩年龄分布图(b)数据来自表1Fig.2 Relative probability plots of published zircon U-Pb ages of the Paleoproterozoic 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Tarim Craton (a, c) and age spectrum of the Paleoproterozoic A-type granitoids (b)

塔里木克拉通位于我国西北部,主体是由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和巨厚元古代以来沉积盖层组成的大型叠合盆地(图1)。塔里木盆地北接中亚造山带,南临滇藏特提斯构造带,古老基底和地层出露于塔里木盆地周缘,盆地内部接近90%的区域被沙漠覆盖。前人研究已表明塔里木克拉通经历了与哥伦比亚超大陆演化相关的俯冲造山和陆内裂谷相关事件。比如,在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发现古元古代的兴地塔格群与杨吉布拉克群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陆松年, 1992)。Zhaoetal. (2002b)将这种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和不整合覆于其上的中-新元古界沉积盖层构成认为是古元古代末期的一次重要构造事件,可能与哥伦比亚大陆汇聚有关;这种结构在华北板块普遍发育,Lee (1939)、李江海等(2000)等学者将其命名为吕梁运动。随着高精度年代学的持续发展,部分学者获得了一些塔里木盆地古元古代年代学数据,显示了塔里木盆地古元古代构造-热事件的存在(表1)。如辛后田等(2011, 2012)将塔里木盆地古元古代构造格架分为古元古代中期(2.15~2.10Ga)的陆壳俯冲、古元古代晚期(2.05~1.93Ga)的碰撞造山、古元古代末期(1.87~1.85Ga)后造山等三个阶段。但塔里木克拉通内部古元古代岩浆岩相比华北和扬子克拉通研究程度较低,尤其是对特殊类型的岩浆岩系统研究缺乏,制约了我们对塔里木克拉通构造演化过程的认识。

特殊类型的岩浆岩或岩石组合能指示其形成时的构造环境。A型花岗岩具有无水、碱性的特征,并多形成于非造山的构造环境,其常与碰撞后或者弧后的地壳伸展减薄有关。塔里木克拉通内分布了一些古元古代A型花岗岩(Longetal., 2012; Yuetal., 2014; 王玉玺等, 2017; 高山林等, 2018)。前人对这些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的歧义解释,造成我们对塔里木克拉通的古元古代构造环境及记录的哥伦比亚超大陆演化的地质信息认识不清。本文通过对塔里木克拉通内古元古代A型花岗岩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将其分为两期(图2),分别形成于岛弧和碰撞后裂谷环境。这一发现为我们更好认识塔里木克拉通的古元古代构造环境及记录的哥伦比亚超大陆演化的地质信息,提供了新的证据。

1 塔里木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背景

塔里木克拉通北接中亚造山带,南临滇缅特提斯构造带,前寒武纪地层露头出露于塔里木盆地周缘,分别位于塔西北的阿克苏-乌什地区、塔东北的库鲁克塔格地区、塔西南的叶城、西昆仑地区以及塔东南的阿尔金地区(Hanetal., 2011; Zhangetal., 2013)。塔里木克拉通前寒武纪构造演化主要分为太古代盆地基底演化阶段、古元古代塔里木盆地对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和裂解的响应阶段以及新元古代塔里木盆地对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的响应等阶段(Longetal., 2012, 2015; Huangetal., 2017)。塔里木盆地发育有丰富的古老烃源岩和油气资源,是我国古老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和主要产区之一,也是古老深层-超深层油气研究的热点地区(Zhuetal., 2018, 2019a, b, 2020b, c, d; 朱光有等, 2017, 2018)。

郭新成等(2013)采用LA-ICP-MS U-Pb测年方法获得了赫罗斯坦杂岩体中紫苏辉石麻粒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为3137.3±4.1Ma,其地球化学特征与TTG岩石相似,该年龄被认为代表了塔里木克拉通可能存在太古代古陆核。该杂岩体被2.34Ga和2.41Ga花岗质岩体侵入,并经历了1.9Ga的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郭新成等, 2013; Yeetal., 2016)。塔里木克拉通塔东北的“托格杂岩体”主要由TTG岩系和花岗岩组成(2492~2337Ma; 郭召杰等, 2003; 陆松年, 1992)。陆松年(1992)测定其中片麻岩的锆石TIMS年龄为2582±11Ma。随着塔里木盆地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塔东的敦煌地区、塔西南的西昆仑构造带以及塔东南的阿尔金地区陆续发现了大面积的TTG岩体。敦煌地区的TTG主要形成年代为2.70~2.72Ga(Zongetal., 2013) 和2.50~2.56Ga(赵燕等, 2013),该地区的TTG岩体的Hf同位素研究显示新太古代出现了显著的地壳增生(赵燕等, 2013)。阿尔金北缘同样也发育有太古代岩体,前人将之命名为米兰岩群,该岩群主要为一套高角闪岩-麻粒岩相高级变质岩系,其中的盖力克正片麻岩年龄为2674±142Ma(崔军文等, 1999)。如引言中提到,塔里木克拉通内分布有一些古元古代地质记录。此外,塔里木克拉通还分布有大量中新元古代沉积盖层、变质岩和岩浆岩。Zhangetal. (2003, 2007)通过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确定了塔西南连卡特群中火成岩的年龄为1.2Ga,通过变质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40Ar/39Ar年龄为1.05~1.02Ga。但Heetal. (2014)发现塔里木库鲁克塔格和阿克苏地区的新元古代碎屑岩均缺乏1.3~1.0Ga的碎屑锆石年代学记录。Chenetal. (2004)和Zhanetal. (2007)报道了侵入阿克苏蓝片岩并且未变质的基性岩墙SHRIMP U-Pb的年龄分别为803Ma和785Ma;Zhangetal. (2009)和张健等(2014)分别通过SHRIMP U-Pb定年方法获得该基性岩墙的年代为759Ma和760Ma。此外,Luetal. (2017)通过对阿克苏蓝片岩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获得最年轻的锆石峰值为790Ma。Liouetal. (1996)获得阿克苏蓝片岩中多硅白云母40Ar/39Ar年龄为750Ma、阿克苏蓝片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698±26Ma。Yongetal. (2013)在阿克苏蓝片岩内同样获得了750Ma的多硅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该40Ar/39Ar坪年龄代表了阿克苏蓝片岩低温(300~400℃)变质年龄。前人研究将塔里木克拉通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分为四期:前二期以820~800Ma和780~760Ma的超铁镁质-铁镁质杂岩、A型花岗岩和大规模分布的基性岩墙群为代表 (Longetal., 2011; Zhangetal., 2011, 2009);第三期以780~770Ma的库鲁克塔格双峰式侵入岩为代表 (Xuetal., 2009; Zhangetal., 2011, 2013);第四期以650~635Ma的基性岩墙群、安山岩以及钾质花岗岩为代表(Zhuetal., 2008, 2011)。

本次研究以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分别综述了塔里木克拉通北部沙雅隆起、西北缘大红山、东南缘敦煌地块和东北缘兴格尔等地区的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通过详细综述研究区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岩石主微量元素、Nd-Hf同位素和同位素年龄等信息,重新解释塔里木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时空分布特征和成因,为更好认识塔里木克拉通的古元古代构造环境及记录的哥伦比亚超大陆演化的地质信息,提供了新的证据。

2 塔里木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2.1 塔里木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岩相学和年代学特征

塔里木克拉通北部沙雅隆起、西北缘大红山、东南缘敦煌地块和东北缘兴格尔等地区的古元古代晚期A 型花岗岩相学和年代学特征如下:

(1)东北缘兴格尔A型花岗岩:Longetal. (2012)在塔里木克拉通东北缘兴格尔地区塔北变质体识别出古元古代A型片麻状花岗岩,其中锆石Th/U比值为0.15~0.95,34颗锆石的LA-ICPMS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915±13Ma。其原岩为中粒至粗粒二云母花岗岩,主要含有20%~35%石英、35%~45%碱性长石、15%~25%斜长石、10%~15%黑云母、10%白云母、<5%的角闪石和副矿物(如锆石、磷灰石和磁铁矿等)。

(4)位置。肺癌肿块分布可分为左肺叶、右肺叶、上叶、下叶几个部分。在36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中,肿块在左肺的上叶有8例,其比例为22.22%;中叶的有4例,其比例为11.11%;下叶的有8例,其比例为22.22%。患者中,肿块在右肺的上叶有4例,其比例为11.11%;在中叶的有2例,其比例为5.56%;在下叶的有10例,其比例为27.78%。

(2)北部沙雅隆起A型花岗岩:高山林等(2018)在塔里木克拉通北部沙雅隆起QG2井识别出古元古代杂岩体,其包含了钾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等浅变质中酸性岩,和板岩、角闪片岩、透辉石岩、片麻岩等变质岩。其中的钾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847±19Ma。

(3)西北缘大红山A型花岗岩:王玉玺等(2017)在塔里木东南缘识别出古元古代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正长花岗岩,前者锆石U-Pb年龄为1732±7Ma。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为肉红色,细粒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包含42%斜长石、32%钾长石、24%石英、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以及榍石、锆石、磷灰石、独居石、萤石等副矿物。片麻状正长花岗岩为浅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包含50%钾长石、10%斜长石、37%石英和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副矿物主要有榍石、锆石等。

(4)敦煌地块A型花岗岩:敦煌杂岩位于敦煌市东南方向20km处,由太古代(2.67Ga)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古元古代晚期花岗岩组成,并经历了强烈的古元古代晚期高达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Yuetal. (2014)在敦煌杂岩识别出了A型花岗岩,对其四组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测定结果分别为1779±7Ma、1777±5Ma、1770±4Ma和1774±3Ma。敦煌花岗岩体主要呈岩墙或岩块状产出,且被后期闪长质岩脉或辉绿岩脉切割;花岗岩主要包括30%~40%钾长石、25%~35%斜长石、15%~25%石英和少量角闪石及榍石等矿物。

2.2 塔里木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塔里木克拉通周缘四地的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如下:

(1)东北缘兴格尔A型花岗岩:兴格尔A型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2(75.45%~78.49%)、K2O(3.84%~5.46%)和Na2O(1.85%~3.54%)含量,较低的MnO(<0.06%)、MgO(0.06%~0.56%)、CaO(0.37%~0.97%)、TiO2(0.01%~0.35%)和P2O5(<0.05%)含量(Longetal., 2012)。Al2O3含量为10.31%~13.80 %,Fe2O3T为0.19%~3.27 %。其A/NK和A/CNK比值分别为1.14~1.26和0.97~1.13(图3),在QAP上落在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区内(图4)。富集轻稀土元素,其 (La/Yb)N比值为7~64,同时表现为强烈的Eu负异常,其Eu/Eu*=0.18~0.83。蛛网图表现出强烈的Sr、Ti、Nb、Ta和U的负异常(图5b)。

图3 塔里木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硅碱图(a,底图据Le Bas et al., 1986)、SiO2-K2O图解(b,底图据Le Maitre et al., 2004)和A/CNK-A/NK图解(c,底图据Maniar and Piccoli, 1989)Fig.3 TAS (a, base map after Le Bas et al., 1986), SiO2 vs. K2O (b, base map after Le Maitre et al., 2004) and A/CNK vs. A/NK (c, base map after Maniar and Piccoli, 1989) diagrams for the Paleoproterozoic A-type granitoids in the Tarim Craton

图4 塔里木克拉通古元古代A型花岗岩QAP图解(底图据Strecheisen, 1976)Fig.4 QAP diagram for the Paleoproterozoic A-type granitoids in the Tarim Craton (base map after Strecheisen, 1976)

(2)北部沙雅隆起A型花岗岩:样品的SiO2含量为66.32%~76.39%、碱含量(Na2O+K2O)为7.13%~8.93%、FeOT为1.53%~4.43%、CaO为0.78%~2.91%、TiO2为0.29%~0.57%、MgO为0.09%~0.27%、P2O5为0.01%~0.07%,K2O/Na2O为2.28~3.71、Mg#为9.36~14.0。Al2O3含量为11.20%~13.46%,铝饱和指数(A/CNK)为0.89~0.99,CIPW标准矿物中未见刚玉,属于准铝质钾质花岗岩(图3c)。样品的稀土元素总量为64.4×10-6~212.7×10-6,轻稀土与重稀土比值(LREE/HREE)为8.05~9.19,(La/Yb)N为10.2~13.8、(La/Sm)N为2.06~5.37、(Gd/Yb)N为1.71~3.06。样品表现为右倾的轻稀土富集的稀土元素配分图(图5a),轻稀土分异作用显著,重稀土相对平坦,Eu/Eu*=0.82~1.03。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样品明显富集Rb、Ba、U、K、Th、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相对富集Zr、Hf等高场强元素,Sr、Ti、P元素则表现出明显的负异常(图5b)。

(3)西北缘大红山A型花岗岩:大红山花岗岩具富硅(SiO2=71.14%~75.85%)、富碱(Na2O+K2O=8.32%~9.94%)和贫铝(Al2O3=11.99%~13.13%)特征,K2O/Na2O=1.12~1.65。MgO、CaO、P2O5含量相对偏低,分别为0.05%~0.13%、0.74%~1.33%、0.01%~0.03%。样品A/NK和A/CNK比值分别为0.92~1.15和0.82~0.98,属于准铝质花岗岩(图3c)。在K2O-SiO2图解上,样品落在高钾钙碱性系列(图3b)。大红山花岗岩具有高的稀土总含量(634×10-6~1401×10-6),轻稀土与重稀土比值(LREE/HREE)为1.70~7.56,(La/Yb)N为4.70~25.51、(La/Sm)N为2.67~5.31、(Gd/Yb)N为1.26~2.78。其稀土元素配分图表现为典型的略右倾的“海鸥型”样式(图5a),Eu/Eu*=0.08~0.30。微量元素显示较高Rb(81×10-6~737×10-6)、Th(17×10-6~1470×10-6)、Ga(28×10-6~52×10-6)、Nb(53×10-6~2840×10-6)、Zr(325×10-6~1680×10-6)、Y(62×10-6~220×10-6)、Yb(6×10-6~24×10-6)、Sr(9×10-6~79×10-6)、Ni(0.3×10-6~1.8×10-6),Rb/Sr比值为1.06~10.54。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呈现略微右倾的锯齿状,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相对亏损Sr、P、Ti、Eu等(图5b)。

图5 塔里木克拉通古元古代A型花岗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a)和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b) (标准化值据Sun and McDonough, 1989)Fig.5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a) and primitive mantle-normalized trace element spider diagrams (b) for the Paleoproterozoic A-type granitoids in the Tarim Craton (normalization values after Sun and McDonough, 1989)

(4)敦煌地块A型花岗岩:敦煌A型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2(70.83%~76.24%)和K2O(4.35%~5.13%)含量及K2O/Na2O比值(1.50~1.64),较低的MgO(0.17%~0.27%)、TiO2(0.32%~0.35%)和MnO(0.03%~0.06%)。样品A/NK和A/CNK比值分别为0.92~1.10和1.01~1.28,属于准铝质到弱过铝质花岗岩(图3c)。所有的样品具有相似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图5a),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为9~27,Eu强烈负异常,Eu/Eu*=0.10~0.61。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强烈亏损Nb、Sr、P和Ti,富集Rb、K、La、Ce、Zr、Hf、Nd和Sm(图5b)。

2.3 塔里木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Yuetal. (2014)和Longetal. (2012)分别对敦煌地块A型花岗岩和兴格尔A型花岗岩开展了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研究,分别代表了两类不同的A型花岗岩。第一类A型花岗岩谐和的22个分析测试点176Hf/177Hf(t)值为0.28121~0.28137,εHf(t)值为-13~-5.2,t2DM为2.9~3.3Ga(图6)。第二类A型花岗岩176Hf/177Hf(t)值为0.28149~0.28190,εHf(t)值为-5.9~+8.7,t2DM为1.9~2.8Ga(图6);只有Yuetal. (2014)对敦煌地块A型花岗岩开展了全岩Sm-Nd同位素研究,其εHf(t)值为-6.2~-2.5,t2DM为2.3~2.7Ga。

图6 塔里木克拉通古元古代A型花岗岩锆石εHf(t)与锆石U-Pb年龄图解亏损地幔、基性地壳和平均地壳演化线据Yang et al. (2008)Fig.6 Plot of zircon εHf(t) versus their apparent ages of the the Paleoproterozoic A-type granitoids in the Tarim Craton

3 讨论

3.1 塔里木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时空分布和成因

塔里木克拉通内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克拉通东北缘兴格尔、北部沙雅隆起、西北缘大红山、东南缘敦煌地块等四地。根据其年龄可将其分为1.95Ga和1.85~1.73Ga两期(图2),前者即为前述第一类A型花岗岩,包括东北缘兴格尔A型花岗岩;后者为前述第二类,包括北部沙雅隆起、东南缘大红山和东南缘敦煌地块等A型花岗岩。

图7 塔里木克拉通古元古代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判别图(a) FeOT/MgO对(Zr+Nb+Ce+Y)(据Whalen et al., 1987); (b) FeOT/(FeOT+MgO)对SiO2(据Frost and Frost, 2001);(c) Zr对(Zr+Nb+Ce+Y)(据Whalen et al., 1987); (d) Ce/Nb对Y/Nb; (e) Y-Nb-Ce (d,e据Eby, 1992)Fig.7 Diagrams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A1 and A2 of the the Paleoproterozoic granitoids in the Tarim Craton

两期塔里木克拉通内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按其地球化学特征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1.92Ga的东北缘兴格尔A型花岗岩;第二类为1.85~1.73Ga塔里木克拉通北部沙雅隆起、东南缘大红山和东南缘敦煌地块等A型花岗岩。相比较而言,第一类A型花岗岩形成时代较老,SiO2含量和A/CNK比值较高、K2O含量较低(图3),在QAP图中落于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而第二类几乎全部落于二长花岗岩区域内(图4)。但两类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出相似的微量元素蛛网图和稀土元素配分图(图5):稀土元素配分图件明显的Eu的负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可见强烈的Nb-Ta、Sr、P和Ti的负异常。两类样品均显示了较高的Y、Ce、Zr和Nb含量,较高的Y/Nb、Ce/Nb、FeOT/MgO和FeOT/(FeOT+MgO)比值。在图7a-c中,两类样品点均落于A型花岗岩区域内。在图7d-e内,第一类样品点落在A2花岗岩区域内,第二类样品点落在A1和A2型花岗岩的过渡区域内。

图8 塔里木克拉通古元古代A型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底图据Pearce et al., 1984)VAG-弧花岗岩;syn-COLG-同碰撞花岗岩;WPG-板内花岗岩;ORG-洋中脊斜长花岗岩Fig.8 Tectonic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for the Paleoproterozoic A-type granitoids in the Tarim Craton (base map after Pearce et al., 1984)

A型花岗岩有四种潜在的成因,即(1)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2)幔源基性岩浆的分离结晶;(3)壳源源区的部分熔融;(4)壳源和幔源岩浆的混合(Eby, 1990, 1992; Turneretal., 1992; Shellnutt and Zhou, 2007; Pankhurstetal., 2013)。Hirose (1997)实验表明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一般形成基性到高镁的安山岩。塔里木克拉通内晚古元古代A型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66.3%~78.5%)和较低的MgO含量(0.05%~0.56%),因此其不可能直接来源于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幔源基性岩浆的分离结晶形成A型花岗岩往往伴生大范围的同期基性岩或者中性岩(Turneretal., 1992),而塔里木克拉通内未见大量的同期基性岩和中性岩分布,所以塔里木克拉通内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也不可能来源于幔源基性岩浆的分离结晶。塔里木克拉通内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未见暗色包体报道,壳源和幔源岩浆的混合成因也不太可能。综上可见,塔里木克拉通内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最可能的成因是壳源源区的部分熔融。两类A型花岗岩均具有高硅、钙碱性(图3b)和准铝质到弱过铝质(A/CNK=0.83~1.13)的特征。Frost and Frost (2011)提出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部分熔融,可以形成高硅、钙碱性和准铝质到A型花岗岩。Patio Douce (1997)也认为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低压环境的部分熔融,可以形成具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的酸性岩浆。因此,塔里木克拉通内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可能来源于具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成分特征的地壳的部分熔融。

3.2 塔里木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成岩构造环境

随着近年全球地质学家对A型花岗岩开展详细的研究,人们发现A型花岗岩的成岩构造背景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弧后伸展、碰撞后伸展和板内等多种构造背景(Collinsetal., 1982; Eby, 1992; Turneretal., 1992; Jungetal., 2000; Shellnutt and Zhou, 2007; Xiaoetal., 2010; Quetal., 2012; Chenetal., 2015)。Eby (1992)将A型花岗岩进一步分为A1和A2两个亚型,其中的A1型花岗岩与OIB伴生,形成于非造山环境,而A2花岗岩多与岛弧玄武岩伴生,形成于后造山、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等构造环境(图7d, e)。与A2型花岗岩相比,A1型花岗岩具有较低的Y/Nb和Ce/Nb比值,以及较高的Nb含量,较低的Y含量。在图7d-e中,塔里木克拉通内第一类A型花岗岩更倾向于落在A2区域,而第二类花岗岩显示出A2花岗岩向A1花岗岩过渡的特征。此外,A1花岗岩更低的Sr(平均值大于17×10-6)和更高的Yb含量(平均值小于15.7×10-6)。第一类A型花岗岩Sr元素含量为36×10-6~141×10-6,Yb含量为0.8×10-6~4.9×10-6,明显不同于A1型花岗岩,而与A2型花岗岩一致。相比较而言,第二类花岗岩Sr和Yb变化范围很大,Sr=12×10-6~173×10-6,Yb=1×10-6~24×10-6,呈现出明显A2花岗岩向A1花岗岩过渡的特征。因此,塔里木克拉通内古元古代晚期两类A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不同的构造背景,即第一类花岗岩为A2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后造山、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等构造环境;而第二类花岗岩则更倾向于非造山构造环境。

为了进一步论证塔里木克拉通内古元古代晚期两类A型花岗岩成岩构造环境的异同,我们将所有样品点投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上(图8)。可以看到,第一类花岗岩多落在火山弧花岗岩的区域内,而第二类花岗岩则多落在板内花岗岩范围内。这一判定结果与前述讨论一致。因此,我们提出塔里木克拉通内古元古代晚期两类A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不同的构造背景,第一类花岗岩与古大洋俯冲相关,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弧后盆地等构造环境,而第二类花岗岩则形成于非造山构造环境(比如碰撞后伸展或者陆内伸展裂解等)。

3.3 塔里木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两期构造事件的厘定及其对哥伦比亚超大陆演化的指示意义

塔里木克拉通内晚古元古代A型花岗岩可以明显的分为两期,即如图2b所示的1.92Ga和1.85~1.73Ga。同时,图2a还总结了塔里木克拉通内部的古元古代晚期的岩浆和变质作用年龄,我们可以看到其岩浆和变质年龄也可以分为两期,峰值分别为1.93Ga和1.85Ga、1.95Ga和1.84Ga。A型花岗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显示出一致的两期特征,说明塔里木克拉通内部存在显著不同的两期古元古代晚期构造-岩浆事件。这两期构造-岩浆事件在华北克拉通也有发现(Dongetal., 2013)。对于华北克拉通内1.95Ga和1.85Ga两期构造事件代表的地质意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释(董春艳等, 2012a, b; 马铭株等, 2012; Dongetal., 2013)。本研究对塔里木克拉通内古元古代晚期两期A型花岗岩的研究可能为恢复两期构造事件的地质意义提供参考,即~1.95Ga可能代表的是古大洋俯冲形成的俯冲型造山事件,而<1.85Ga可能表碰撞型事件及造山之后陆内伸展。

Zhaoetal. (2002a, 2004)提出在2.1~1.8Ga,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事件,各个古老克拉通拼合形成了哥伦比亚超大陆。目前哥伦比亚超大陆研究的焦点在于其拼合和开始裂解时间有争论。国内关于哥伦比亚超大陆演化研究多集中在华北克拉通。比如,华北克拉通中部带1.78Ga的熊耳-太行基性岩墙(群)标志着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的起始(Pengetal., 2008; Heetal., 2009; Zhaoetal., 2009; Wangetal., 2010; Cuietal., 2013)。在塔里木克拉通东南部的欧龙布鲁克微陆块中获得变质表壳岩达肯大坂岩群的变质年龄1.95~1.91Ga,深熔成因的长英质浅色体形成年龄为1.94Ga,被认为代表发生了与哥伦比亚超超大陆聚合有关的构造热事件(刘东晓等, 2017)。在欧龙布鲁克微陆块中还发现了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相关的环斑花岗岩(1.78Ga)和基性岩墙(1.85Ga)。本文总结出的两期A型花岗岩在华北克拉通也有发现,比如华北克拉通西缘贺兰坳拉谷南段泾源A型花岗岩体(1.80Ga; Luetal., 2008),两期分别形成于俯冲型造山和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分别对应于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和裂解过程。因此,塔里木克拉通古元古代晚期的岩浆和构造记录说明,哥伦比亚超大陆可能在1.85Ga左右至少部分已经开始裂解。

4 结论

(1)塔里木克拉通存在1.95Ga和1.85~1.73Ga两期不同的古元古代晚期A型花岗岩。

(2)~1.95Ga花岗岩具有相对较高的SiO2和Sr含量、Y/Nb和Ce/Nb比值、较低的εHf(t)值(-13~-5.2),为A2型花岗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弧后伸展等构造环境;而1.85~1.73Ga花岗岩具有相对较低的SiO2和Sr含量、Y/Nb和Ce/Nb比值、和较高的εHf(t)(-5.9~+8.7)和εNd(t)(-6.2~-2.5)值,为A2向A1过渡类型,形成于碰撞后伸展或者陆内伸展裂解背景。

(3)塔里木克拉通内部存在两期不同的古元古代晚期构造-岩浆事件,分别对应于俯冲型造山和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可能分别记录了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和裂解过程。

致谢感谢评审专家和编辑老师认真细致的审稿,您们的诸多建设性意见使本文质量得以提高。

猜你喜欢
克拉通塔里木锆石
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形成与破坏:大洋板块俯冲的贡献
俄成功试射“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有关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的综述
华北克拉通重力剖面重力点位GPS测量精度分析
红锆石
塔里木
拉张槽对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西准噶尔乌尔禾早二叠世中基性岩墙群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构造意义
锆石微区原位U-Pb定年的测定位置选择方法
塔里木油田超深超高压气藏的成功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