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堃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411101)
自2019 年2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从2019 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制度试点工作。2020 年12 月,国家教育部发布了第四批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其中室内设计正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在此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构建以室内设计师岗位能力为中心的课程开发势在必行,有利于将岗位技能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有利于深化“三教改革”,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与学生就业能力。
根据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团队多年校企合作及专业岗位的调研和毕业生调研情况,结合该专业毕业生三年内就业职业岗位,分析该专业中室内设计师就业岗位的工作详情,提炼出专业目标岗位为绘图员、设计师助理,发展岗位为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迁移岗位为项目经理、建造师。
以室内设计师岗位技能为中心,明确就业岗位的技能需求,按照职业技能需求重构课程模块,梳理出典型工作任务,将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按照教学规律,分解不同岗位的核心技能,构建“小型”课程模块,就该就业类型中找到对应的专业课程,并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为为初级、中级、高级课程三个级别,从而探索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过程。以室内设计师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开发见表1。
《室内手绘效果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授课时长为40 学时,主要是培养设计者的艺术素养,提高艺术审美水平,形成创新型设计思维,为后续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从事室内设计、建筑装饰、景观设计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接下来本文将以本课程为例,阐述以室内设计师岗位能力为中心的课程开发情况。
1.基于就业岗位的技能需求设计课程结构。根据岗位调研,明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岗位的手绘技能需求,按照职业技能需求重构课程模块,并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设计课程结构,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过程。
表1 以室内设计师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开发
2.采用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根据校企合作项目,选取典型室内设计工作任务,提炼出知识要点,以此为基础分解出所需的技能要点,并安排适当的理论知识,课程以企业项目实施过程为要求,从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决策指导、绘制方案,到检查评价,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3.利用拓展资源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高职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审美视野还未打开,单纯的获得手绘专业技能,难以适应未来变化发展的社会竞争,本课程利用丰富的拓展资源,如世界顶尖艺术品解析,多视角诠释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丰富学生的创作灵感,增强学生创作自信。
根据前期调研,分解就业岗位的手绘技能需求,引入校企合作典型设计项目,以此构建七大课程模块,结合1+X 职业资格认证要求,课程结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各工作任务系统的划分为基础技能、综合技能、核心技能三个职业能力等级,与专业核心课程共建知识体系。以室内设计师岗位能力为中心的《室内手绘效果图》课程内容开发见表2。
表2 《室内手绘效果图》课程内容的开发
知识目标是能够掌握手绘线与形的基本知识、室内常见透视的基本原理掌握室内手绘效果图的主题文化渲染;掌握方案手绘表现的制图规范要求。能力目标是能够熟练使用工具绘制方案线稿和上色、不同材质的手绘表现、常见家具组合的效果图表现;能够按照企业方案制作流程完成方案的绘制,会初步使用手绘表现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并能够运用手绘表现解决与业主设计沟通和设计想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爱国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力,培养优秀传统与现代文化传承发展的责任意识;培养创新素质,团队协助精神,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建立“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课堂,以系统化工作过程为原则,以企业项目实施过程为要求,选取典型真实工作任务,学生为主体,按照职业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教学,从“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决策指导、绘制方案”,到“检查评价”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开展学习活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以转变评价观念,提高教学评价的实效性为原则,教学评价从两个方面设计:
一是手绘效果图质量评分标准,二是德行全方位考评体系。
手绘质量评分等级分为A、B、C 类,主要以师生评分及行业专家评分为准,德行全方位考评体系主要考核学生在完成整个项目过程中的德行情况,以企业和老师的评分为准。最终成绩以手绘效果图质量成绩占比的60%,德行全方位考评成绩占比的40%之和为准,为培养技术与德行综合性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室内手绘效果图》课程开发,未来要针对学生专业基础的差异性,要进一步完善分层教学;要针对线上平台资源服务范围,要开发1+X 证书试点,进一步拓宽交流互动网络平台;要针对该课程和其他课程相结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完善和发展整个专业课程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顺应了我国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方向,并对其思想和理论的构建产生着积极影响。该研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动当代高职院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