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龙
(七冶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贵阳 550014)
验槽是指施工人员利用观测、钎探等方法,核查地基土的各项参数是否与勘察报告内容保持一致,可及时发现地基土存在的缺陷,尽早排除缺陷,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避免建筑物在后续施工中出现沉降、塌陷等问题,引发安全事故。就此,规范的验槽工作对建筑工程有重要意义,需受到重视。
在建筑物地基基坑验槽工作中,有明确的验槽操作流程,但因流程环节较多,验槽人员易出现遗漏或错误操作,导致验槽流程不规范,难以开展有效的验槽工作,不能发挥其核查作用。针对该问题,建议施工单位加强对验槽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如下规范验槽流程与要点,规避问题的出现。
在建筑物地基基坑验槽时,要求验槽人员首先核对各项参数。核查内容如下:①平面坐标,核查各项平面坐标是否与勘察数据保持一致,分析建筑物是否出现位移,避免建筑位移引发地层变化,使建筑工程遗留安全隐患;②尺寸,核查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基底标高、建筑物高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底标高是否与勘察资料中建议的地层一致。同时,在建筑地基基坑开挖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尽早组织验槽工作,避免建筑物地基基坑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引发干裂、砂化或上冻问题,导致地基扰动现象的出现,遗留隐患[1]。
然后,要求验槽人员全面核查基坑各项要素,具体如下:①槽底,要求建筑地基基坑槽底做到平整规范,且不存在土质扰动或异常现象,如存在填土、软弱土、松土坑或存在墓穴、管线等掩埋物;②钎探,要求验槽人员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钎探布点(如图1所示),确保获取的钎探成果符合实际,并深入挖掘钎探数据,评估地基基坑土质,对于出现土质变化的区域,如土质软硬不均,制定合理处理方案,提高基坑质量;③外边缘,要求验槽人员准确测量其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评估建筑物地基基坑开挖施工是否会降低周围建筑的稳定性;④受力部位,如地基基坑的柱基、墙角、边坡等部位,要求其具备一定稳定性,避免基坑在后续施工中出现塌陷;⑤如建筑物地基基坑施工应用人工降水措施,要求验槽人员核查降水井,评估其部署方案、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如降水井的降深较大,且与周围建筑物距离较近,需在建筑物施工前实施止水措施[2]。
图1 地基基坑验槽的钎探施工现场
在建筑物地基基坑验槽中,地基异常是常见问题,验槽人员需采用合理措施解决,以保障地基基坑质量,为建筑工程施工奠定基础。细化来说,常见的地基异常及处理方法如下:
(1)准确评估土质。验槽人员需以勘察报告为标准,分析钎探数据,以此评估土质是否均匀、是否出现异常软弱或异常坚硬等问题,并根据验槽数据,明确地基异常位置,到基坑现场实施校核,明确地基异常问题的具体表现、获取相关数据,制定相应处理措施。对于土质不均匀问题,通过外力振动,使地基土强度保持一致;对于异常软弱问题,通过碾压、夯实或换填等方法加大基坑强度;对于异常坚硬问题,通过铁镐或撬棍等工具将土层挖松。
(2)全面核查槽底。验槽人员应重点核查建筑物埋深较浅的地基基坑槽底,这类建筑物的施工现场人为活动较为频繁,在建筑物地基基坑区域,人工填土、古井等掩埋物质出现的概率较高,影响建筑物稳定性。针对该地基异常问题,建议验槽人员全面核查槽底,总结原状土的特点,以外观观测方法,分析建筑物地基基坑槽底是否存在人工填土。通常来说,和槽底的原状土相比,人工填土更为松散,且有机质含量较多,人工填土的颜色更深,往往呈团块状,组成成分复杂,不具备层理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在部分建筑物地基基坑槽底内,部分人工填土的回填时间相对久远,且回填时施工人员手法均匀,加大外观观测难度,验槽人员需采取人工铲挖方式,深入挖掘建筑物地基基坑槽底土体,准确评估其是否为人工填土,避免遗留隐患。
例如,在某建筑工程中,建筑物的地基基坑呈条形,基坑的埋深约1.5m,基坑槽底的土体为粉土,基坑开挖施工后,土质相对干燥,土体表层砂化,出现少量扰动现象。验槽人员核查后,发现各项指标与土质,均符合勘察报告的相关信息,且钎探数据分析显示,基坑的土体分布均匀,未发现地基异常问题。根据该验槽结果,验槽人员提高重视,认为该基坑槽底的土体出现扰动,可能存在人工填土现象。为提高验槽的准确性,验槽人员使用铁锨对地基基坑槽底实施铲挖,直到槽底出现新鲜土面,详细对比新鲜土面与挖除土体在结构、颜色等方面的差异。发现部分挖除土体的空隙较大,远高于新鲜土面自然沉积的土体,认为该建筑物地基基坑存在人工填土。在确认为人工填土后,验槽人员组织施工人员加大开挖力度,持续开挖,扩大基坑槽底的开挖宽度与深度,发现该基坑区域为冬季储藏白菜的菜窖,菜窖的范围涵盖地基基坑槽底深度2m、宽度1.5m 的位置。
按照上述方法,验槽人员共发现3 个菜窖,且持续开挖后,发现菜窖内部存在不均匀土体与烂白菜,施工单位深入挖掘基坑槽底,全面清理菜窖区域的不均匀土体与烂白菜,分层回填施工现场的素土,保障建筑物地基质量,目前该建筑工程已成功投入使用多年,未见异常,说明该验槽问题处理方法实用性较强,可借鉴其验槽经验。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建筑物地基基坑验槽易出现地基异常问题,对于特殊地基异常问题,验槽人员应采用规范处理措施,方可保障地基质量,具体的特殊问题表现与处理方法如下:
(1)如验槽时发现槽底存在人工填土,首选处理方法为换填法,换填的深度应控制在3m 内。如人工填土的覆盖面积较大,且建筑物施工区域的地下水位较高,换填法的适用性较差。施工单位应综合考虑地基基坑的上部结构、基础、土体条件等要素,选择复合地基法或短桩法夯实地基。
(2)如验槽时发现基坑存在局部异常软弱现象或坑、沟、古井等掩埋物时,需全部清理异常软弱部位的土体或掩埋物,并根据建筑物地基基坑的土体条件,回填相应的基础结构,做好支护工作,避免地基基坑处理影响周围建筑物正常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验槽时地基基坑底部存在的旧基础、管道等埋藏物,要求全部清理干净,并要求基坑槽底和四壁出现新鲜的天然土层(如图2所示),避免建筑物地基基坑槽底存在松散土,降低地基的稳定性。在全面清理后,选择与原状土相同强度的材料回填,并碾压至合适压实度,提高地基基坑强度。如果建筑地基基坑回填土的面积较大,为确保各个区域的回填土压实度符合要求,施工单位应在回填前,对回填材料实施室内击实试验,计算回填材料的土体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等参数,以此计算最佳施工参数,控制回填施工,并在现场回填施工期间,每回填100m2的材料,分层取样,开展一次环刀试验,确保回填土压实度与密度符合设计要求。
图2 基坑槽底施工
同时,对于验槽时回填施工的不同施工条件,注意事项不同,施工单位应规范回填,以保障基坑质量。例如,在选择灰土作为回填材料时,要求施工单位选择黏性土或者粉土,且粉土的塑性指数应超过,且要求回填的土料内不可存在杂质或腐殖土,在回填土过筛后,其最大粒径应控制在15mm 内。对于回填使用的石灰,首选为I 级及以上的新鲜块灰,且新鲜块灰内不可存在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或者其他类型的杂质,并在回填施工前1~2d,对新鲜块灰实施消解过筛处理,要求其过筛后粒径不超过5mm。对于采用分段施工的回填土工程,要求施工单位合理选择接缝位置,不可将其设置于基坑的墙角或柱角等承重位置,且接缝时要求上下两层材料的搭接长度超过50cm。对于湿度大、软弱的建筑物地基基坑土体,施工单位应在基坑开挖完成后,于新鲜土层的上部(基坑底部)铺设一层细中砂,铺设厚度控制在200~300mm,增强回填土的压实度与密度,提高回填土的稳定性,避免地基基坑在后续施工中出现扰动[3]。
综上所述,在建筑物地基基坑验槽时,可能出现未按照规范流程验槽、地基异常、特殊问题,验槽人员应根据问题实际表现,采取相应处理方法,选择合适材料,按照规范参数、规范流程处理验槽问题,落实验槽操作,全面评估建筑物地基基坑质量,为建筑工程施工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