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帅,韩汶洋,单墨水,霍 焜
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新兵入伍后要经过几个月的新兵训练以尽快适应军队集体生活及岗位需求, 这段时间新兵会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及心理问题[1-4]。 有研究表明,适应障碍已成为当前新兵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5]。 较好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缓解心理压力,降低抑郁、焦虑的发生率,促进心理健康[6]。同时,不同的应对方式与心理适应能力存在明显的关联性[7],是个体依据客观环境的特点,主动应对的策略,从而适应环境的能力[8]。入伍新兵在面临心理压力时所采用的应对措施及其适应能力直接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和部队整体的建设。笔者以2020年度陆军某部入伍新兵为研究对象,探讨入伍新兵个人应对压力的方式特点及与本人心理适应能力的关系,为部队新兵的心理健康宣教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2020 年2 月—3 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某陆军男性新兵500 人,统一发放调查问卷,规定时间内集体收回,492 人完成全部测评,收回有效问卷492 份,有效率为98.4%。 年龄17~24 岁,平均(18.64±1.53)岁。 初中学历79 人(16.06%),高中学历(含职高/中专/高中)299 人(60.77%),大专学历68 人(13.82%),大学学历46 人(9.35%);独生子女242 人(49.19%),非独生子女250 人(50.81%);农村户口335 人(68.09%),城镇户口157 人(31.91%);主动入伍485 人(98.58%),被动入伍7 人(1.42%)。
1.2 方 法
1.2.1 应对方式问卷 采用王向东等[9]参考国外应付和防御问卷,再结合我国汉语语言特点及处事行为习惯编制而成的应对方式问卷, 该问卷包含62个条目,每个条目有“是”“否”两个答案,选“是”得1分,反向问题条目选“否”得1 分。 所有条目构成退避、幻想、合理化、解决问题、求助、自责6 个因子,各因子可组合分为成熟型(解决问题、求助因子)、不成熟型(退避、幻想、自责因子)和混合型(合理化因子)3 种应对方式。 该问卷各因子效度0.35 以上,信度0.72[10]。
1.2.2 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 陈会昌等[11]于1995年编制,目前广泛应用于评价青少年心理适应性特点,该问卷是由20 个项目组成,总分值越高说明心理适应的能力越强。 其中,0~20 分提示心理适应能力很差,20~40 分提示心理适应能力较差,41~60 分提示心理适应能力一般,61~80 分提示心理适应能力较强,81~100 分提示心理适应能力很强。 该问卷Cronbach 信度系数0.646,效标效度0.56[1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及简单相关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入伍新兵心理压力的应对方式比较 对492份有效问卷中应对方式的6 个因子分值进行比较,得分如下:解决问题(0.64±0.13)分,求助(0.61±0.12)分,合理化(0.58±0.13)分,幻想(0.54±0.12)分,自责(0.36±0.13)分,退避(0.23±0.11)分。6 因子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208,P<0.01),入伍新兵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幻想、自责、退避,解决问题因子和求助因子是新兵应对压力的主要方式,体现了入伍新兵的应对方式总体趋于成熟型。
2.2 入伍新兵不同适应能力下应对方式的比较为分析不同心理适应能力水平的个体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是否存在差异, 利用心理适应性量表的不同分型(5 种能力依次为很强、较强、一般、较差、很差),比较应对方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心理适应能力水平个体的应对方式6 个方面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心理适应能力差的新兵在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及幻想方面得分明显降低,在自责和退避上得分则明显增高。 见表1。
2.3 入伍新兵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对心理适应能力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心理适应能力为因变量,应对方式的6 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决定系数R2值0.897)。结果表明: 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6 个因子能很好地预测心理适应能力,可以解释变化的89.7%,同时说明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和幻想对心理适应能力有着积极影响。 见表2。
2.4 入伍新兵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适应能力的简单相关分析 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及幻想与心理适应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r=0.772、0.855、0.851、0.842,P<0.01),自责、退避与心理适应性呈显著负相关(r=-0.87、-0.736,P<0.01)。
新兵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对军事训练心理适应不良的情况,突出表现为焦虑和抑郁情绪、躯体形式障碍、人际关系敏感度高等[12,13],成为军事训练伤发生的诱因之一, 同时由于新兵睡眠质量差,加重了焦虑、抑郁、紧张情绪表现,缺乏对挫折或困难的正确认识,因此易借助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形成恶性循环[14],严重者甚至因为适应障碍而成为精神心理疾病退兵的主体。 个体应对方式多种多样,但应付类型仍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该研究结果表明,2020 年度入伍新兵总体应对方式趋于成熟型,即面对困难、挫折等压力环境或应激事件多倾向“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的应付方式,而较少使用“退避”“自责”和“幻想”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成熟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这与部队日益重视个体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
表1 不同心理适应能力下新兵应对方式特点比较(±s,分)
表1 不同心理适应能力下新兵应对方式特点比较(±s,分)
注:**P<0.01。
?
表2 新兵应对方式因子对心理适应能力的逐步回归分析
不同心理适应能力的新兵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差异。 心理适应性强的新兵在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上,明显优于心理适应性差的新兵,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5]。 可能由于职业及环境的特殊性,新兵在合理化因子及幻想因子得分上也明显多于心理适应性差的新兵,心理适应能力差的新兵则在自责、退避因子上得分显著偏高。 说明心理适应能力差的新兵在面对新环境,以及压力、挫折和矛盾时,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不自觉地选择自己最容易接受的应对机制,并沉溺其中相互影响,形成恶行循环,最终导致严重心理问题。 因此在进行新兵心理健康教育时要予以重视,引导新兵改正自身不适当的应对方式。
该研究结果显示,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及幻想四个因子与心理适应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自责、退避两个因子与心理适应能力呈显著负相关,也证实了心理适应能力强的入伍新兵更多地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心理适应能力差的入伍新兵更多地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积极的应对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影响个体对应激事件的评价,间接导致新兵对军旅生涯感到厌倦无趣。 因此,减少消极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入伍新兵的心理适应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确保新兵顺利过渡。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对方式六因子对心理适应能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训练基地应根据入伍新兵应对方式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常见的心理防御知识,引导入伍新兵正确对待和认识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帮助他们掌握成熟的应对方式,提高应对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将挫折转化为动力,投身于军事训练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水平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