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艳艳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产三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子宫肌瘤为常见良性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数据显示,育龄期女性发病率约为20%~25%[1]。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传统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为常用治疗方法,效果确切,但因具有创伤较大等诸多弊端,导致临床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且随着妇科内镜技术、微创技术发展、应用,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在临床中得到关注。本研究选取我院92例子宫肌瘤患者,旨在分析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本研究选取的我院92例子宫肌瘤患者(2016-08~2020-01)进行分组。对照组(n=46)年龄22~47岁,平均(35.14±5.62)岁,肿瘤直径3~7cm,平均(5.11±0.73)cm,其中单发21例、多发25例;观察组(n=46)年龄23~47岁,平均(36.22±4.97)岁,肿瘤直径3~7cm,平均(5.24±0.69)cm,其中单发24例、多发22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纳入标准:均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无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正常;拟行手术治疗;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无子宫黏膜下肌瘤、内膜恶性疾病。(2)排除标准:生殖系统疾病;合并宫颈病变;合并子宫内膜癌等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盆腔恶性肿瘤;手术禁忌证;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1.3.1 对照组: 接受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取膀胱截石位,给予常规麻醉、抗感染等术前准备,完毕后打开腹腔,切开肌肉组织,观察并确认子宫肌瘤数目、位置及盆腔黏连等情况,剥除瘤体及周围受累组织,最后进行常规冲洗、缝合等处理。
1.3.2 观察组: 接受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取膀胱截石位,手术入路为脐下,切口长度约1cm,使用气腹针穿刺腹腔,之后建立人工气腹,压力维持为12~14mmHg,置入Trocar管、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确认腹腔脏器是否出现黏连,确定子宫肌瘤位置、大小、数量等,在子宫峡部稍上方处,剪开阔韧带后叶腹膜,以便暴露子宫双侧动脉,使用双极电凝钳电凝子宫动脉,之后结扎(使用10-0丝线),阻断子宫动脉,剥离子宫肌瘤并取出,确认无活动出血后,冲洗腹腔,排出腹腔气体,取出手术器械,缝合切口。
(1)围术期指标水平,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术后康复情况,包括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3)胃肠功能,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排气时间。(4)术前、术后7d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于术前、术后7d分别采集患者5mL肘静脉血,置入无菌抗凝管,离心分离取血清,使用免疫发光仪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UniCel Dxl 800型)及配套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E2、LH水平。(5)并发症。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术后康复情况、胃肠功能对比
术后7d,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血清LH较高,血清E2较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对比
观察组仅出现1例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2.17%(1/46);对照组出现4例切口感染、2例血肿、2例脏器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8/4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χ2=4.434,P=0.035)。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育龄期女性发病率高等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白带异常、阴道流血等,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能有效切除瘤体、周围受累组织,效果确切,但因创伤较大,导致术中失血量较多,术后恢复较慢[2]。子宫肌瘤切除不仅能在生理上保留患者子宫,还对机体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分泌功能影响小,有助于患者内分泌调节功能维持正常。因此,找寻更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下床活动、住院、肠鸣音恢复、术后排便、术后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不仅能有效结合剖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的优点,还能弥补两种术式的缺点,其既可减少患者术中失血量,还能缩小手术切口,促进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胃肠功能等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与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比,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以下优势:(1)能在腹腔镜直视下全面探查腹腔,即时发现微小病灶,且能避免损伤脏器;(2)术中切口长度小,能减少创伤,避免脏器长时间暴露,降低感染风险;(3)此外,切口小还能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住院时间[3,4]。且有研究表明,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能缩短术后排气、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并发症少[5]。因此,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能优化围术期指标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可出现异常表达,并在子宫肌瘤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LH可通过反馈性调节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影响子宫平滑肌细胞膜上相关性激素受体激活程度,从而对子宫平滑肌细胞增殖产生影响;E2水平异常升高,可加快子宫平滑肌细胞增殖速度,促进平滑肌间质细胞代偿性增生、纤维化,促进子宫肌瘤产生、发展[6,7]。因此,检测其水平对临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数据指导意义。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术后7d,观察组血清LH高于对照组,血清E2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能促进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
综上,子宫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能优化围术期指标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