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不同切口对角膜内皮的影响①

2021-05-25 08:10郑继伟邹佳莹张淑艳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乳化内皮细胞青光眼

康 凯,郑继伟,邹佳莹,张淑艳,郭 明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青光眼和白内障均是眼科常见疾病多发性疾病,两者易合并存在,不仅会导致患者视力下降,严重时还可以导致患者失明,因此,临床需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主要手段,但有研究证实,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切口选择不当可导致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和损害其视神经功能,我们熟知角膜内皮细胞不可再生,内皮细胞损伤后只能依靠邻近的内皮细胞通过扩张来补充缺失区域,严重者可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大泡性角膜炎等严重并发症[1,2]从而对其预后造成不良影响[3]。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不同手术切口对青光眼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以期能为患者找到一种有效的切口手术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2018-10~2019-10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青光眼白内障患者,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自愿参与该研究,且具有良好依从性;(2)病情与青光眼白内障诊断标准相符合者。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沟通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精神疾病者;(2)患有其它眼部疾病者。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5~74岁,中位年龄为(59.13±2.57)岁,病程2个月~3年,中位病程(1.07±0.53)年;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3~77岁,中位年龄(60.13±2.76岁),病程3个月~3.5年,中位病程(1.21±0.45)年。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存在可比价值。本研究已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研究组采用单切口,即选择患者巩膜隧道为切口位,先给其巩膜瓣下应用0.25mg/mL丝裂霉素C,3~4min后,用林格氏液冲洗,然后,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再采用超声乳化治疗仪将核劈裂、碎核,残余晶状体皮质IA吸出,再置入同一品牌人工晶状体和对房角进行分离处理。最后,以虹膜周边为切口切除小梁,并进行消毒、包扎处理。对照组采用双切口,除选择患者巩膜隧道为一切口位,另外还需选择颞侧透明角膜位作为另一切口位,然后,对结膜瓣和板层巩膜瓣进行分离处理,再在透明角膜斜向上45°方向作一切口,并在前房注入黏弹剂和平衡盐溶液,以促进水离充分,后续操作方法同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面积对比

手术前,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面积差异性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价值。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面积对比

3 讨论

青光眼白内障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而且青光眼与白内障两种病症相互影响、并存和转化,选择药物只能达到眼压控制的目的,延缓患者病情,最根本的青光眼白内障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现阶段,值得推荐的青光眼白内障治疗方法为囊外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该治疗方法可对患者眼压进行有效控制,而且也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目前显微镜手术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然而手术后依旧会导致患者内皮细胞量减少,而且患者在术后还会有显著角膜内皮混浊症状,甚至会引发角膜内皮失代偿。在眼屈光系统中,角膜是比较关键的组成成分,人体角膜内皮连接密切和泵功能是保证角膜通名都、角膜实质层脱水的关键因素,在内眼手术、炎症以及高眼压等理化因素影响下,会对人体角膜内皮细胞造成严重损伤,内皮细胞功能代偿一旦受到损伤,则会降低患者细胞密度,同时还会影响到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生理功能。青光眼白内障病人的内皮细胞密度会根据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减少,而且角膜内皮层较薄,具有较高晶状体硬核度,临床手术治疗通常需要较大能量,而超声扫描时间比较长,由此就极易损伤到角膜内皮细胞,导致角膜混浊或者水肿,如果高眼压受损,青光眼白内障患者会对手术治疗具有较差耐受性,而且手术治疗时间较长,对手术医师治疗技能要求较高。本研究中,对两组青光眼白内障患者分别采用单切口及双切口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无显著差异,术后,单切口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双切口组,说明单切口对青光眼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更小。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小梁切除术能够将小梁组织及同时进行周边虹膜根部切除,从而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水平良好控制目标眼压,但是,其无法改善晶状体模糊状况。而超声乳化术不仅能促进虹膜与晶体之间的阻碍解除,同时还能粉碎和乳化晶状体核,从而防止患者出现晶状体模糊。但是,目前临床对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切口的选择仍存在一定的争议,部分临床认为术中应做单切口,也有部分临床认为应行双切口,以往研究发现,单切口手术方法比较简单,但由于切口位置操作比较多,所以患者在术后会出现明显的滤过泡疤痕,对术后患者的眼压控制效果有直接影响。双切口手术操作比较复杂,而且手术后患者散光较大,然而,由于小梁切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会分开切口,所以手术中能够有效减少超声能量、手术医疗设备对患者结膜、巩膜所产生的刺激,具有更为显著的远期治疗效果。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手术后患者出现角膜水肿,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因素在于手术期间很多因素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伤,损害角膜内皮泵功能,最终导致角膜水肿,由于青光眼病患的角膜内皮细胞量减少,加上手术刺激会持续减少角膜内皮细胞量,还会有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的可能性。所以手术前应通过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患者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密度和功能等相关指标变化等进行密切观察,以正确评估手术前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面积差异性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价值。手术后,研究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结果证实,应用单切口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影响更小,这可能是因为单切口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创伤,从而能避免其发生角膜内皮细胞减少并发症[4]。

综上所述,相比于双切口,对青光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单切口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在术中的损失。

猜你喜欢
乳化内皮细胞青光眼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青光眼问答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增加自噬保护缺氧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干线公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