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静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儿二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手足口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5岁以下儿童是该病高发人群,且3岁以下儿童具有最高发生率[1,2]。该病患儿常出现手部、足部皮疹等症状,严重的会引发心肌炎、脑膜炎等,给患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目前,临床常通过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其可满足治疗的基本需求,但其在时间安排、健康教育等方面仍存在漏洞[4]。而无缝隙护理从患儿入院到出院提供全程无缝隙护理,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能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为此,本研究使用无缝隙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护理,观察其对患儿症状改善和家属应对方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6-07~2019-08我院接收的手足口病患儿92例,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1~7岁,平均(4.52±0.83)岁;病程1~6d,平均(2.86±1.15)d。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1~6岁,平均(4.48±0.76)岁;病程1~8d,平均(2.96±1.21)d。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P>0.05),研究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被确诊为手足口病,且伴有口腔疱疹、发热、手足皮疹等病症。(2)排除标准:①合并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并发症;②合并发生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1.3.1 对照组: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呼吸、体温、血压等)进行检测,发现异常及时告诉主治医生;隔离患儿,预防交叉感染;按照患儿实际情况做对应治疗,及时更换患儿衣服、被褥等。持续护理至患儿出院。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无缝隙护理:(1)入院时:①确定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具体到每一个人,确保岗位全天有人驻守。②通过与家属沟通,自行诊断了解患儿病情,并做出相应处理措施;(2)住院期间:①做好消毒(对环境、所用物品等进行消毒;患儿粪便经生石灰等处理后再倒掉)。②病房常开窗通风,0.5~1h/次,2~4次/d,减少人员出入。③当患儿发热时,采用湿毛巾等物理降温或给予退烧药;出现皮疹时,修剪患儿指甲,采用37℃温水给患儿泡澡,可加入艾叶、地丁草等,病情初期可采用甘石洗剂;出现口腔疱疹时,饭前用生理盐水漱口,或给予药物治疗等。④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发放手册、交谈等方式,采用简易的话术告知家属疾病相关知识,听取其疑惑担心等,给予及时解答;同时,指导其对患儿进行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等。(3)出院时: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强调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具体措施、注意点等,提醒其若出现异常应返院治疗。持续护理至患儿出院。
①症状缓解时间:记录两组患儿症状(口腔疱疹、发热、手足皮疹等)缓解时间。②家属应对方式:分别在护理前和护理后(出院前1d),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5]对家属应对方式进行调查。该问卷有20个条目(积极应对方式条目12条,消极应对条目8条),4种选择(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经常采用),各选择使用0~3分计分法,总分60分,积极应对方式因子得分越高,消极应对方式因子得分越低,家属应对方式越好。
观察组口腔疱疹、发热、手足皮疹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护理前,两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积极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家属应对方式比较分)
手足口病在夏秋季节极易发生,具有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且多经消化道、呼吸道、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6,7]。同时,该病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是其主要传染源[8]。临床显示,手足口病依据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可被分为五期(患儿出现咳嗽、出疹、食欲不振等为Ⅰ期;患儿神经系统受累,部分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为Ⅱ期;患儿处在心肺功能衰竭前期时为Ⅲ期;患儿处在心肺功能衰竭期时为Ⅳ期;患儿神经系统受损现象与心肺功能逐渐恢复时为Ⅴ期),且随着分期的增加患儿病情越严重,给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等带来严重的影响[9~11]。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治疗该病的最佳药物,需给予合理化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康复,但常规护理方式存在一定的间隙和漏洞,故找寻一种更佳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1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口腔疱疹、发热、手足皮疹缓解时间较短,家属积极应对方式评分较高,消极应对方式评分较低,说明无缝隙护理能够缩短手足口病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协助家属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定时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呼吸、体温、血压等),按照患儿实际情况做对应治疗,并及时更换患儿衣服、被褥等,可有效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但是该护理方式注重患儿在院内的护理,且无法根据患儿及家属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进而影响护理工作的开展,达不到最佳的护理效果[13]。而无缝隙护理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不同患儿采取对症护理,如采用湿毛巾等物理降温或给予退烧药等方式护理发热患儿;采用泡澡、等方式护理皮疹患儿;采用饭前用生理盐水漱口等方式护理口腔疱疹患儿,可进一步使症状得到缓解,缩短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同时,强化与家属之间的交流沟通,对其疑虑予以解答,发放手册等,通过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让其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使其建立起对该病的积极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应用于手足口病患儿中,可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协助家属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