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国强
( 本溪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五科 , 辽宁 本溪 117002 )
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情况加重,人年龄增长情况下骨质状况变差,从而增加了骨折等损伤风险。另外,加上交通等行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骨科患者人数。以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例,作为常见性骨折损伤,老年人占比率较高,以手术治疗方式为主[1]。既往治疗中,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以内固定手术治疗方式为主,但是手术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且术后感染等风险较高,这与老年人自身生理特点、合并症情况有关。为了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与预后效果,需不断优化手术治疗方案。临床工作中发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更具安全性和手术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就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例,对比不同术式预后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试验对象选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均为骨科患者,总计70例。纳入标准:(1)X线等检查确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60岁老年患者;(3)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4)患者与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5)患者基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其他年龄段患者;(2)骨科其他疾病患者;(3)严重并发症患者;(4)手术禁忌患者;(5)中途失访患者。采取随机法,进行此次试验的骨科患者分组治疗。观察组(n=35):男性、女性老年患者比例21:14例;患者年龄区间61-76岁,平均年龄(66.80±3.30)岁。对照组(n=35):男性、女性老年患者比例18:17例;患者年龄区间61-78岁,平均年龄(67.50±3.50)岁。2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基线资料对比,P>0.05。
2 手术方法:观察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取全麻方式,辅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健侧卧位,髋关节后外侧作切口、大粗隆为中点,沿患者的臀大肌切开并分离皮下组织等位置,暴露骨折部位基础上松解周围组织,切开关节囊并清除髋臼容物,结合患者情况安装髋臼,打开髓腔后股骨上端缺损者以长柄假体远端固定,骨缺损严重者行自身股骨头植骨、还纳髋臼、缝合关节囊,手术完毕冲洗、引流、缝合处理。对照组内固定治疗。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大转子尖部、股骨上段作切口,约20-25cm,充分暴露患者股骨大转子、股骨上段的基础上复位、打入导钉,扩孔固定位置,动力髋滑动螺钉拧入股骨颈并套钢板、股骨干固定,术后处理方法同观察组。
3 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2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以及术后感染、发热等并发症情况。
4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参考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Harris,总分百分制,分数越高说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恢复状况越好[2]。
6 结果
6.1 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2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组间术后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情况见表1。2组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P<0.05。见表1。
表1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组间术后并发症比较(n,%)
6.2 2组围术期计量指标比较:2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评分等计量型指标结果见表2。2组老年患者围术期计量指标比较,P<0.05。
表2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组间计量观察指标对比
老年人年龄增高期间骨质中钙等物质流失、骨密度降低情况明显,从而导致骨质脆弱,遇到跌到等外力冲击下患者骨折等骨损伤风险增大。股骨是受冲击严重部位,老年人股骨骨折问题一直常见,股骨粗隆间骨折类型占比较高。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内固定方式治疗为主,但是由于患者年龄大、体质差、合并症多、机体自愈能力差,所以治疗后创口愈合慢、并发症多。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原则是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恢复时间、提高安全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以人工假体替代损伤部位,手术时间短、风险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满足了手术患者治疗需求[3]。涂桃,范运强,蒋文研究指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疗效理想,可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4]。
试验结果和柳椰,邬波,马旭等人研究结果有一致性,人工关节置换术组患者术后负重下床、下地行走时间均少于PFN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FNA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P<0.05[5]。
综上所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身体康复,且安全性获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