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南岭保护地的乡土引鸟植物苦楝(Melia azedarach)生态景观营造构想

2021-05-25 02:26马少伟刘志发林石狮
绿色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苦楝挂果保护地

马少伟,刘志发,林石狮

(1.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 珠海519002; 2.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东 韶关 512727; 3.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佛山 5282162)

1 引言

在保护地中同样涉及必要的工程绿化、林分改良工作,如能在树种选择中,更多的搭配多种动物可做食源的乡土植物,乔灌木结合,必然对保护区的生态建设产生重要意义,增加动物的食物可选性和丰富性,也通过组团的栽培展示动物的多种声、色效果;同时搭配多种科普措施,可有效提升保护区的美感度和社会效益,为游客提供感官上的愉悦,结合相关自然教育课程,形成丰富多彩的郊野体验[1~4]。

华南区可利用优良的引鸟乡土植物苦楝(Meliaazedarach)营造保护地内的微栖息地和生态景观效果,该树种广泛分布且易于栽培,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2 植物简介

分类地位:苦楝隶属楝科(Meliaceae)楝属(Melia),现在一般该属仅有3种,国内自然分布1种[5,6]。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可高达10余m;树皮灰褐色,纵裂。分枝广展,小枝有叶痕。叶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长20~40 cm;圆锥花序约与叶等长,花芳香;花萼5深裂。核果球形至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分布:广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带地区也有栽培。在我国黄河以南各省区较常见;生于低海拔旷野、路旁或疏林中,目前已广泛引为栽培。

抗逆性:该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与石灰岩地区均能生长,是平原及低海拔丘陵区的良好造林树种,在村边路旁种植更为适宜。

3 野生鸟类的吸引效果

在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广东深圳市区公园、广西桂林漓江边、浙江宁波农田边均定点观察过鸟类对该种的取食情况,记录鸟类取食果实的次数(详见表1)。在秋冬季的果期,鸟类取食频率高,基本可保证每20 min都有鸟类活动、取食的生态景观[7~10]。

表1 四地苦楝鸟类取食记录

此外,课题组在多年的野外调查工作中,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也观察过其他鸟类对其的取食,包括黑领椋鸟、灰椋鸟、丝光椋鸟、黑尾蜡嘴雀、黑头蜡嘴雀、灰喜鹊、黑鹎、领雀嘴鹎、白喉红臀鹎、鹦鹉(笼鸟逃逸)等,结合表1共计有19种。显示该树种具有良好的广谱性。同时需要提及的是,该树种在秋冬季具有很长的挂果期,这对大量过冬的鸟类具有重要意义。

4 苦楝在保护地的动物学和景观意义

现阶段,对保护地中因多种工程需要的绿化树种中,一般要求是乡土的中大型乔木,同时尽量搭配多个种类。考虑到保护地同时具有丰富的动物多样性,建议在其中增加可产生花蜜、大量浆果的物种,这对大量的昆虫、鸟类、兽类都有很好的生态意义。如苦楝在花期可提供丰富的蜜源,观察到其可吸引大量蜂类、蝶类,同时也吸引部分捕食者。而果期主要是吸引大量鸟类,尤其是秋冬季的挂果,为大量鸟类度过冬季提供保障。同时大量的落果也提供了良好的食源给与昆虫等无脊椎动物,形成良好的食物网。除了花果景观、引鸟引虫景观外,在自然景观方面,苦楝对鹎类有较好的吸引效果。而鹎类一般集群活动,鸣叫频繁,这也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声景观”。

5 苦楝的种植与管护要求

分布:国内自然分布范围广,在黄河以南的低山、平原区域均可种植。光线:强阳性,建议群植于开阔地。水分:不甚耐旱,需要有较多的降雨量。部分可栽培于河道边、溪流边。土壤与肥料:耐贫瘠,如施肥,根据课题组在苗圃中的种植经验,建议使用鸡粪肥混氮肥3∶1,每年春季花期前泼洒。繁殖:推荐使用种子播种。从简易上看,建议自然挂果、风干再处理,既容易保存,又可以保障种子的成熟度,华南区在1月中旬收集种子,采收后简单晾晒后直接放入布袋备用。春季种植前,首先放入50~60 ℃的热水中浸泡,使果皮变软,简单揉搓后继续浸泡24 h。播种地根据保护地实际情况进行控制,建议沟深或穴深3~5 cm。播种后覆土浇透水即可,播种后一般15~20 d出苗。

6 南岭保护地生态景观建设构想

(1) 建议在南岭保护地的绿化建设、林分改造、生态修复中更加重视动物的需求,适当配置乡土的浆果、坚果植物,以及提供大量蜜源的乡土物种。

(2) 一般适合苦楝的种植区域,在南岭多为靠近溪流等水源,或者较为湿润的区域,因此可搭配榕属、青冈属、梨属、悬钩子属等植物,搭建一个有较多食源的饮水、栖息地。

猜你喜欢
苦楝挂果保护地
三亩阳光玫瑰 挂果两年咋能卖到29万?
潍坊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及整合优化对策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我国自然保护地法立法体系的构建
每一朵云都下落不明
小村
日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统计与概率”易错警示录
苦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