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逐渐严格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科的教学需更加注重教学效果,发挥过程性评价的积极作用,带动专业学科建设实现革新。以Web前端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中的基础课程,正在寻求教学改革创新之路,然而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有限、评价主体模糊、评价效力不足等教学评价问题却阻碍了该课程的继续发展。对此,高职教师需从过程性评价角度出发,通过改革评价方式、创新评价内容、明确评价主体、提升评价效力等措施,着力提升教学改革实效性。
关键词:Web前端技术;教学效果;过程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2-0165-03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思路,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改革,有效促进了教学做一体化进程。以web前端技术课程为例,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应发挥引领教育潮流作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从过程性评价角度出发,独辟蹊径,寻找该课程创新改革之路。
1 高职Web前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前端开发是创建Web页面或者App等前端界面给广大用户的过程,通过HTML、CSS及Java Script等技术延伸出的新型软件框架、技术路径可以帮助计算机等网络产品实现实时交互功能,因此其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当前该技术已被运用于高职院校教学中,形成了web前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一批熟练掌握高科技的素质型人才,为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奠定人才基础。而且现今大多高职院校所开设的相关课程内容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不断变化、学生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如此为该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
1.1 课程内容不断变化
Web前端技术课程中包括HTML5超文本标记语言、CSS3样式表、JavaScript脚本语言及Vue等前端UI框架构建等内容,整体设计丰富且全面。学生能够通过一整套技术流程的学习,全面的掌握Web前端技术知识,最终能熟练运用多种前端技术综合编写计算机软件系统代码、网页编码,实现技能提升。同时,Web技术课程随着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革新,分为了网页设计和Web前端框架编程。具体教学中既讲授Web设计的技术理论内容,又顾及前端框架技术实践环节,这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创造了条件。而且Web前端技术课程中涉及大量计算机软件编程内容,因此这一课程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具有灵活性强的特性,只有不断迭代更新,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教学改革需求[1]。
1.2 教学方式不断丰富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Web前端技术课程教学时,已不再采用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场景化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授课过程中根据项目要求将教材内容拆分成多个小任务,通过为学生变换不同的场景,使学生感到参与教学任务形式的多样化,继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运用HTML和CSS技术编写页面内容教学中,教师添加了代码调试学习环节,并将其融入编写程序与软件开发的代码设计内容中,完善了Web前端技术课程内容;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具体课程中将前端技术中使用的UI框架与网页编写相结合,使得学生对于该课程前端界面结构的理解有了质的突破。可见当前Web前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在不断丰富。
1.3 学生能力不断增强
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和课程内容的变化促使学生学习效率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增强。比如教师要求学生针对web前端技术课程中的HTML和CSS综合学习部分采用限时自学方式全部掌握,为使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然后将网络主页拆分之后要求学生自行操作。组内学生在确定分工之后,进行学习HTML和CSS——解读程序——组内检验——课堂讲解等几个步骤,最终完成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从旁指导学生任务环节,组内成员互助合作,在有限时间内不仅提升了课堂趣味性,而且还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2]。
2 高职Web前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问题
随着互联网不断演化,网页制作已成为Web时代的产物,也逐渐被引进高职院校教育领域。几年来,高职院校中的Web前端技术课程不断调整完善,对学生技術的掌握也呈现出明显效果。但在该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有所缺陷,教师所采用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中逐渐暴露出评价方式单一、内容局限、主体定位不清晰、后续效力待定等问题,极大影响了学生对Web前端技能的掌握。对此需深入分析其成因。
2.1 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各个专业教学都离不开教育教学评价环节,因此每个学期末都会定期开展线上无记名评价方式,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等内容提出意见或建议,而且这一方式迄今为止仍在大多院校中使用。但Web前端技术这一水平较高的课程中会涉及诸多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内容和实践操作较多的内容,仍以无记名评价方式对待该课程,则难免体现出学生主观化、评价单一化的倾向。另外,部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采用传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使得Web前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偏于僵化,难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践成果。
2.2 评价内容存在局限
高职院校Web前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中存在评价内容局限的问题,教师不仅只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评价,而且采取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中,考试成绩占比较重,而平时成绩中也仅对学生考勤、课后完成作业等内容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极为有限,不利于检验学生综合水平。比如教师在讲授Tab、网页滚动轮播动画制作、幻灯片技术等内容时,过于重视技能培训,重考核结果不注重考核过程,使得评价指标中忽略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课堂表现状态以及对Web技术的创新思想等内容,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客观评价[3]。
2.3 评价主体定位片面
现今大多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评价主体多为教师和学生,长期以来的教学评价主体设计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但也因为这一点,部分教师会对平时没有印象、上课不太积极的学生设置中等评价甚至差等评价,导致学生综合成绩受到影响。另外,部分高职院校中,院系领导、宿舍管理员、图书馆内管理员等校内管理人员平时与学生接触较多,但此类主体并未被规划到学生评价主体行列中,由此更加使得教师所进行的评价内容过于片面和单一,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2.4 评价效果的效力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采用过程性评价结果之后,暴露出效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长期采用单一评价模式,已经习惯于以往评价环节和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新融入的过程性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了解较少,使用不够熟练,因此造成在实际教学评价中并未发挥过程性评价的功能,评价效果不够明显的问题。另外教师平时课上对学生实践技能和理论教学的平衡度把握不够,在评价中无法量化学生实践项目参与程度,由此导致学生在实践项目演练中对评价指标不够重视,学生评价浮于表面现象较为明显[4]。
3 高职Web前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过程性评价方法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web前端技术课程也逐渐与社会时代接轨,使得教学效果呈现出多元化现象,反映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也日渐多元化。因此,为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能够有更深层次的提升,教师还应梳理如今教学实践中的评价短板,从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效力层面出发,探索教学评价的提升措施。
3.1 引进多元化评价方式
针对Web前端技术教学中评价方式单一化问题,教师可引进多元化评价方式,充分借助高职院校现有的互联网等教学资源,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评价方式。具体在线上考核中,可每周或每月利用学习通、对分易等学习平台考查学生教材内容的基本掌握情况,具体可设置答题签到模式,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的实际情况,为学期末综合评价做好基础;线下考核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平时完成作业情況,开展组内互评模式,要求学生发现组内的学习差距与需要改良之处。如表1:
3.2 开拓新课程评价内容
针对Web前端技术教学中过程性评价内容的局限性,教师可在今后改革中开拓新的评价内容。一方面,细化知识分类。Web前端技术课程中会涉及实验操作、软件开发、页面布局及交互设计等内容,会对其中运用到的HTML、CSS、JavaScript三种技术进行逐个评价,而教师要改革的便是要将评价指标内容扩充为HTML、CSS、DIV、JavaScript、DOM和BOM等5个模块,从不同角度分别对学生进行评价,然后找出学生不擅长的板块,再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可提高平时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占比,不仅要将学生小组任务完成率、日常考勤以及Web项目实施过程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评价的参考指标,还要将学生参与组内项目的态度、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以及创新程度列入考核评价中,以完善期末综合评价内容[5]。
3.3 明确评价主体责任分工
高职院校开展过程性评价时,需明确评价主体责任分工,注重对学生Web前端技术课程学习效果的掌握,因此除了要将教师、学生作为日常教学评价主体之外,还要将图书馆管理人员、宿舍管理人员、院系领导作为线下评价的主体队伍,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团体,对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具体师生仍旧扮演评价主体中的主要力量,定期开展教师自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院系领导、宿舍管理员、图书馆管理员可根据学生平时表现与线下参与的校内活动程度,对学生给予客观评价,明确评价主体责任分工[6]。
3.4 完善课程评价效力机制
如今大多高职院校应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将评价内容改为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极大改善了Web前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然而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教学评价有欠妥当,造成评价效力不足问题的出现。对此情况,教师可转变课程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具体教师可在过程性评价中注重参考学生评价中的建议和意见,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评价内容;同时教师还需每周或每半月开展一次教学评价,及时完善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之处。
4 结语
面对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大众生产还是生活,都离不开Web前端技术的使用,可见高职院校开展这一课程已经拥有了广阔的社会资源。通过院校内开展的过程性评价举措,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梳理Web前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魏欢.前端开发,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浅析互联网下教学一体化Web前端开发课程的教学模式[J].科学咨询,2020(28):38.
[2] 杨秀生,李挺.“互联网+”背景下的WEB前端开发课程教学模式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4):428.
[3] 于营,刘小飞,杨婷婷,等.《Web前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家参谋,2020(15):130-131.
[4]曾秋玲.基于Web前端开发技术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5):119-120.
[5] 刘竞遥,陈一笑,赵欢欢,等.基于泛雅平台的Web前端开发技术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21(6):47-48,40.
[6] 秦艳华.基于Web前端开发技术的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9):110-111.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