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淮安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2021-05-24 09:56葛家玉许月纪亚丽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双循环产业结构

葛家玉 许月 纪亚丽

摘 要: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视角分析淮安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淮安经济整体处于稳定发展状态,但是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淮安应抓住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机遇,建立淮安与省内其他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主要中心城市的全面合作机制,促进淮安发展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融合,以此实现淮安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产业结构 交通物流

一、引言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淮安虽然不属于长三角区域范围,且经济发展与江苏省内苏南各市有一定的差距,但淮安地处淮河生态经济带,位于江苏北部的中心位置,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综合交通优势明显,只要抓住机遇就可以获得新的经济增长活力。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研究淮安经济发展现状及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对进一步促进淮安发展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融合,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究近十年来淮安的经济发展动态变化过程,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视角分析淮安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力求为淮安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淮安经济发展成效

(一)地区生产总值稳定增长

根据淮安市和江苏省历年的统计年鉴,将相关数据整理后,可以得到2010—2019年的淮安国内生产总值、淮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及淮安国内生产总值占江苏省总额的比例。数据显示2016—2019年淮安GDP和人均GDP一直保持逐渐上升趋势,这说明淮安的总体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淮安GDP在江苏省GDP总额中的占比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与2010年的340%相比,有轻微提升,近三年均维持在390%左右,由此可见淮安经济整体处于稳定发展状态。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统计数据显示,淮安三大产业的增加值均在逐年增加,其中2014年是一个转折点,淮安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名义增长的贡献率开始超过第二产业,此后淮安的产业结构正式由“二三一”模式转变为“三二一”模式。

具体来看,淮安第二产业增加值中工业增加值占比要远超过建筑业,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中工业增加值为5370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为1101亿元;2019年分别增长至129730亿元和32056亿元,由此可见淮安的工业经济和建筑业均实现了稳步增长。同时与整个苏北地区相比,2016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苏北的158%,2019年增至169%,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则由原来的178%降至169%。在第三产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都在平稳增长中,特别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长较为迅速。例如,2016年淮安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306600亿元,贷款230422亿元,2019年分别上升至413749亿元和386180亿元。这与近几年来中信银行、浙商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相继落户淮安以及房屋交易市场繁荣的事实表现一致。此外,淮安还重点发展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包括盐化新材料、特钢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科技及新医药产业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貿易规模不断扩大

进出口贸易方面,淮安的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状态,进出口总额在升降中基本维持了上升态势。2016年进出口总额350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1%,其中出口下降103%,进口下降281%,淮安出口总额占苏北的148%。2017年进出口总额又实现了345%的增长,特别是外资企业的进出口额达到了317亿美元,增长464%。整体来说,淮安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波动相对较大。

国内贸易方面,根据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显示: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淮安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481亿元,2019年该项总额增长至123966亿元。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由40835亿元增长至110547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由5645亿元增长至13419亿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由41692亿元增长至111628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由4789亿元增长至12338亿元。同时与整个苏北地区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从155%增至174%,处于稳定发展中。

三、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的困难

习近平总书记说:“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尽管淮安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随着新冠疫情的影响和国际关系等新问题的出现,国内国际市场一定程度失调,淮安区域内部结构的不合理以及省内苏南与苏北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需要予以关注。

首先,近年来淮安区域内部各县域GDP存在一定差距。以2019年为例,淮安区GDP总额58847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合计占比8674%。清江浦区GDP总额56439亿元,第三产业占比超过7464%,与此同时第一产业仅占比230%。涟水县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也在GDP中占比也超过了8766%。洪泽区和金湖县的GDP总额相对较低,分别为32999亿元和32512亿元。从企业分布来看,2019年淮安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数1519个,其中1461个是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9618%。在这些制造业企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有131个,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161个,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26个,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33个,而技术含量较高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仅有48个,市区范围内这些企业均集中在淮安区和淮阴区。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企业集中的行业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中集中在清江浦区企业数占比达25%。

其次,淮安区域内部城乡发展结构依然存在缺陷。2010年淮安城镇人口占比508%,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879%;乡村人口占比4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121%。2019年淮安城镇人口占比上升至635%,而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为869%,乡村人口下降至3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13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淮安乡村人口虽然在下降,但是消费能力在增强,这与乡镇地区的交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将淮安与苏北地区和全省相比较,淮安经济仍存在很大增长空间。2019年淮安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952元,苏北地区为36355元,江苏省为51056元,全国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淮安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高于苏北地区的平均值,但是仅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63%,全国平均水平的92%。同年淮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7元,苏北地区为19605元,江苏省为22675元,全国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淮安作为苏北地区的一员,城镇和农村发展水平与苏南地区都有着很大差距。当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平衡发展,到向东倾斜的不平衡发展,再到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转变。淮安区域发展的协调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三,淮安的基础交通运输、智能物流还待进一步提升。实现双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提升现代物流能力。双循环的本质是“互联互通”,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且在此基础上保持高质量发展,必须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现要素、商品在市场上的自由流通效率。2016年淮安公路里程13354公里,其中一级公路632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18158亿吨公里;2019年淮安公路里程增至13508公里,其中一级公路760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上升至2132亿吨公里。淮安近几年交通基础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开通徐宿淮盐、连淮扬镇等高铁,市区内环高架也于2019年12月正式通车。已有研究表明,淮安与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合肥五个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对淮安经济、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但是淮安高铁还需开通更多的直达站点,进一步提升物流交通效率,交通的互联互通,将为区域协同化发展提供便利。

四、展望与建议

作为欠发达地区,处于苏北中心的淮安拥有较大的发展战略选择权、土地和矿产资源的后开发优势。为推动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在“十四五”时期,淮安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推进高水平开放,实现淮安生产消费需求对长三角中心城市的要素引力。建立淮安与省内其他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主要中心城市的全面合作机制。做好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配套助手”,承接精密机械等优势产业链条的补充。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继续与南京开展深度合作,利用自身的资源、成本优势,推动宁淮产业的分工协作与共同发展。

第二,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高铁交通、航空运输和内河航运。降低交通物流成本以吸引来淮投资,刺激长三角地区优质企业向淮安转移。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淮安需抓住疫情防控提供的机会窗口,开发新的网络消费形态,提升乡镇地区的智能物流水平,扩大乡镇农村地区的消费市场,激发乡镇农村居民日常消费潜力。

第三,发挥产业品牌资源优势,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淮安有第一产业“盱眙龙虾”品牌、蝦稻共生特色农业产业链、稀有凹土资源、洪泽湖淡水食品产业、西游文化产业等资源优势,可以依靠独特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与长三角地区一致的产业,将自己变成长三角地区优质产品供应基地。

参考文献:

[1]魏后凯,年猛,李玏“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J].中国工业经济,2020(5):5-22

[2]陈文玲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2(4): 1-8

[3]赵燕淮安产业发展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问题分析[J].江苏财经,2019(12):26-29

[4]徐奇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理解和构建[J].金融论坛,2020(9):3-9

〔本文系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淮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0XSKY01)阶段性成果〕

(葛家玉、许月、纪亚丽,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新发展格局双循环产业结构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