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产品出口俄罗斯面临的物流问题及应对

2021-05-24 03:04姚明谨
对外经贸实务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物流

姚明谨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为中俄两国产品贸易合作带来极大推动力,这一背景下健全两国物流网络迫在眉睫。中国向俄罗斯出口茶产品物流方面依然存在较多掣肘因素,如俄罗斯境内物流水平低、仓储运输质控难度高、缺乏专业化的冷链设备、“灰色清关”模式风险大。针对于此,应从提升俄罗斯本地物流效率、优化存储运输环境、补足配送设备缺失、脱离“灰色清关”四个方面重点突破,以提升中国茶产品出口俄罗斯物流能力。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茶产品;物流;仓储质量;“灰色清关”

中国与俄罗斯的茶产品贸易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时期。俄罗斯是世界主要茶产品消费国之一,其茶产品主要依赖外部进口。据俄罗斯海关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俄罗斯年均进口茶产品约为18万吨,稳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是全球最大茶叶生产国,茶叶产量一直超过世界总产量的20%。2010-2019年,中国茶叶产量连续10年实现增长,产大于销已成为突出问题。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俄茶产品贸易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然而,两国间相对落后的茶产品物流模式不足以支撑茶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围绕茶产品本身特点,打造畅通且完善的物流运输体系,对两国茶企合作至关重要。

一、中国茶产品出口俄罗斯的物流现状

(一)中国茶产品出口俄罗斯的贸易特征

1.市场占比较小。表面上来看,中国与俄罗斯地理毗邻,茶产品贸易结构高度互补,两国理应在茶产品贸易上展开深度合作。然而就实际合作情况来看,中国茶产品在俄市场占比总体偏小。俄罗斯茶产品主要进口国是斯里兰卡,2019年进口量占比约为42%,其次是印度,约为25%,印度尼西亚排名第三,而中国茶产品在俄市场占比仅为7%。在中国茶产品出口量排名前十五国家中,俄罗斯位列第五,不如茶产品消费能力低于它的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塞内加尔与美国(见表1)。

2.出口种类以绿茶为主,其他茶种为辅。在中国出口俄罗斯的茶产品中,绿茶占主要地位。2011-2019年,绿茶在全部对俄出口茶产品中的占比始终维持在70%以上,2014年更是高达79.1%。红茶是中国对俄出口的第二大茶叶,其占比基本维持在12%-25%之间。其他茶叶如清茶、花茶、黑茶占比较小。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近几年保健风和减肥风的兴起,俄罗斯对其他种类的茶产品接纳程度明显上升。2019年中国对俄出口乌龙茶、普洱茶、花茶迅速增长,出口量同比增长分别为45%、42%、49%。

3.出口茶产品以散装、新茶为主。为拉动国家制造业发展,俄罗斯鼓励进口新茶、散茶,不鼓励进口成品茶。俄罗斯进口新茶关税为5%,而成品茶关税高达20%,是新茶的四倍。在这一政策引导下,中国对俄出口茶产品也多以散装、新茶为主。然而,对于茶商而言,成品茶价格和利润均高于新茶,成品茶的出口受限导致空有出口量,没有出口额。如表1所示,出口量排名第五的俄罗斯所对应的出口金额排名仅为第十四,远低于出口量不及它的越南、加纳等国。

(二)中国茶产品出口俄罗斯的物流现状

1.运输方式。俄罗斯疆域辽阔,南北气温差异明显。这决定了俄罗斯北方大部分河流不适合河运。虽然俄罗斯航空运输发达,但多用于客运。基于此,现阶段茶产品出口俄罗斯运输方式多为铁路运输、海洋运输与公路运输。其中,铁路运输是俄罗斯最主要的货运方式之一,也是80%以上中国对俄出口茶产品采取的运输方式。“一带一路”提出后,中俄双方积极建设跨境铁路运输走廊,为中俄茶产品物流运输提供便利。2018年11月,云南滇红茶首次搭乘中欧班列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境,历时10天抵达莫斯科,实现了运输时间的大幅缩减。2020年1-4月,中俄茶产品运输重要线路之一“滨海2号”运输量为6100吨,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同比增长64.8%。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俄铁路运输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中俄铁路轨距不同,加上过境通关、港口作业等因素的制约,中俄跨境铁路运程短、运费低的优势大打折扣。就海洋运输方式而言,茶产品适合低温冷藏,对于运输环境的要求较为严苛。茶产品贮藏温度一般为10℃,0-5℃为最佳。而海洋运输的一大优势是控温能力强、成本低。因此,时间要求不是很高的茶企为节约货运成本、保证茶产品运输过程中质量不受影响,会选择海运运输方式。但由于海洋运输无法深入俄罗斯内陆地区,部分货物到达港口后,还需要进行铁路或公路转运。并且,由于转运过程中温、湿度变化无法避免,如茶产品存储包装不当,极易发生变质情况。公路运输则是近年来中俄茶产品跨境物流运输逐渐兴起的一种方式,主要集中于短途运输和转运方面。2018年中俄签署国际道路运输协定,双方将在全境范围内开放国际道路运输,不再对货运线路进行限制,为中俄物流运输合作奠定基石。但就当前情况而言,俄罗斯现有公路大多比较狭窄,且缺少相对完整的现代化高速公路。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各国公路质量指数排行榜中,俄罗斯位列124位,排名相对落后,路况不佳导致的产品货运质量降低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

2.运输路线。由于盛产红茶,中国华南茶区(福建南部、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承担着对俄出口茶产品的主力身份。围绕深圳地区,中国形成了三条较为成熟的茶产品运输路线。第一条是茶产品產地→深圳→里加克莱佩达→莫斯科的海上运输路线,第二条是茶产品产地→深圳→海参崴→莫斯科的海铁联运路线,最后一条是茶产品产地→深圳/厦门/广州→二连浩特→明斯克→莫斯科的铁路运输路线。相较前两条路线而言,第三条在茶产品产地到第一中转站的选择增加了厦门和广州两个城市。三条路线中,铁路运输路线的运输时间最短,但成本最高;海上运输路线耗时最长;相对而言,海铁联运线是中俄茶产品物流运输最具性价比的线路。

二、中国茶产品出口俄罗斯面临的物流问题

(一)俄罗斯境内物流水平低

不同于中国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成熟物流网络,俄罗斯境内物流水平较低。一是时效性差。如从莫斯科铁路到后贝加尔运输时间长达10天,并且,俄罗斯现有公路、铁路建设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对于其他区域特别是远东地区的辐射能力有限。一些农村地区只能依靠速度更慢的船运、甚至旅游车集货运输,运输时间经常超过30天。二是丢包率、退货率居高不下。俄罗斯邮政承担着50%以上的中国茶产品配送任务,但其物流基础服务落后,数字化程度偏低,根本无法做到运输过程的全流程跟踪,加之超长的物流等待时间,致使买家丢包、退货现象频发。三是通关转运费用大。对茶企来说,中俄货物主要依靠铁路运输,但中俄两国接壤地区可用铁路有限。两国近年来较为频繁的贸易往来又过重地依赖铁路运输,直接导致部分铁路口岸“提前退休”。在此情形下,部分中国茶企需若想大量出口茶产品到俄罗斯,还需要额外向俄铁路部门缴付一定款项。

(二)茶产品仓储运输质控难度高

在中国茶产品出口俄罗斯过程中,质控一直是难点问题。首先,茶产品运输湿度要求较高,一些茶叶很容易吸潮。以普洱茶为例,由于中俄运输路途较远,湿度与温度变化较大,如果三四月份运输途经广东地区,很容易引起普洱茶受潮,受潮后的茶叶不仅在色泽形状上发生变化,而且会发生霉变。其次,茶产品对温度具有敏感性,且不同茶种之间适宜储存的温度不同。在“GB/T30375-2013茶叶贮存”国家标准中,绿茶、文火烘干的乌龙茶以及黄茶贮存温度在10℃以下,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黑茶贮存温度在25℃以下。最后,多数茶产品中含有“棕榈酸”,这种物质对气味附着能力极强,若茶产品存储方式不当暴露在空气中,便易吸附仓库中其他货物的气味,导致茶产品“窜味”。由此来看,物流企业运输中不仅需要控温控湿,还需要确保茶产品密封性,质控难度较大。

(三)中俄物流缺乏专业化的冷链运输体系

应对茶产品对仓储及运输环境的高要求,一个成熟的冷链运输体系必不可少。然而,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针对于茶产品的冷链运输体系尚未形成。就中国而言,根据中冷联盟统计,2019年我国冷藏车保有量为13.2万台,冷库容量约为4597.38吨,主要用于生鲜禽肉的运输。而目前国内生鲜禽肉运量极大,现有冷藏车、冷库已经供不应求。因此,茶产品难以避免与其他产品拼装,茶产品窜味、受潮现象频发。除受冷链运输体系约束外,出于成本考虑,茶厂自建冷库有限,自备冷藏车较少,在运输上也更倾向于普通货车运输。就俄罗斯而言,受制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其冷链运输体系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这就意味着即便中国茶企做好茶产品境内的冷链运输,在境外转运环节仍有可能出现冷链断裂的情况。

(四)俄罗斯“灰色清关”模式风险大

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急需进口大批货物,但当时俄清关手续繁琐,关税计算复杂。为鼓励进口,提高清关效率,俄罗斯海关允许“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部分公司联合海关官员,将货物以包裹托运的关税形式清关。这种清关形式后来也被称为“灰色清关”。通过与俄罗斯海关勾结,清关公司在货物运至目的地后,能够利用改变商品名称、以多报少、高值低报等手段办理清关手续。观察表2可知,与正常清关相比,“灰色清关”具备可操作空间大、成本低、清关时间短等特点。很多企业出于不同目的,会选择“灰色清关”的方式。据调查,我国出口至俄罗斯的茶产品至少有30%以上曾经或者正在使用“灰色清关”。然而,由于这种清关模式直接降低了俄罗斯税费收入,俄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其打击力度。选用“灰色清关”的茶产品,不仅得不到海关报关单,还面临着由于报关品目数量与实物不符被查抄的风险。并且,以“灰色清关”进入到俄罗斯的茶产品经营额无法通过正规方式将款项汇回国内,只能通过地下钱庄汇款,且无任何正规收据,资金损失风险较大。

三、应对策略

(一)借力在俄海外仓,减少俄罗斯本地流通环节

同国内直发相比,海外仓能够有效减少订单响应时间、提高商品周转率、降低物流成本。現阶段,中国在俄已经建立多个海外仓,如格林伍德-俄速通海外仓、铁亨国际物流-海外仓。这些海外仓的建立为解决中国茶产品出口俄罗斯物流时间长、转运费用高等问题打下了良好基础。中国茶企可根据往年数据,提前预测市场趋势,并将货物以批量化形式提前转运到在俄海外仓。当俄罗斯买方下单后,直接从俄本土发货,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在海外仓选择时,除了要考虑到市场、交通因素外,还需要分析对应其增值服务能力,如遇到纠纷是否可以用俄语帮忙处理、是否具备收支卢布功能。另外,不同茶企之间也可以选择联合建仓,围绕茶产品出口的重点市场进行选址。

(二)采用智能化温湿度监测设备,严格把控存储运输环境

为减少茶产品仓储运输中发生的变质情况,物流企业在仓储、运输时要做好防潮、防晒、防窜味工作。在仓储环节,使用智能化温湿度监测设备,精准控温控湿。通常而言,普通仓库基本可以做到避光与温度要求,但湿度难以有效把控。因此,茶企需对湿度条件进行重点管控,这里可选取用于药品类敏感产品的监测设备,确保湿度监测质量精度得到保障。与此同时,采用智能化记录与报警系统,实时记录存储环境信息,当存储环境不符合要求时,以声光报警、短信报警等形式通知到相关负责人,最大限度减少人工监测的不确定因素。在运输环节,一是严格控制货舱的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变化,确保衬垫符合清洁、干燥、无异味等要求。如选择海运方式,舱内装运茶产品的货舱盖板应具水密性,防止海水、雨水渗漏导致茶产品受潮。二是严格分类运输,不与有毒、有异味的物品混装混运,不同茶种之间的混装运输也应避免。三是严查包装。如果茶产品罐包装为陶瓷、马口铁类,必须检查封口是否松动,必要时可采用气泡纸包裹、胶布封口的方式再包装。

(三)利用冷链技术,补足配送设备缺失

长期来看,中国茶产品出口俄罗斯离不开冷链运输体系的支持。针对中国茶产品冷链体系缺失现状,政府首先可通过设置专项补贴的形式,鼓励茶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冷量物流企业、茶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茶产品批发市场等经营主体建设一批节能环保、设施先进的冷库,以此满足茶产品冷藏需求。其次,在主要茶产品出口集中地区建立一批具备低温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集中完成茶产品的分拣、配载工作,实现不同厂家同种茶产品的同批运送。再次,通过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车辆、专业冷柜、电子防潮箱等先进设备,大幅度提升物流企业冷链运输能力。最后,针对茶产品特质,研发适用于茶产品运输的专业冷藏运输设备,实现专货专运,避免茶产品与其他货物拼车混装。

(四)借助海关茶产品共享清单,辅助企业脱离“灰色清关”

俄罗斯总理普京多次表示,将加强俄边境海关监管,严厉打击“灰色清关”通道。2016年俄罗斯整合海关,随后推出电子标签、在线收银机等举措,2018年俄又发起全境道路检测,矛头直至“灰色清关”。这些现象都显示了俄罗斯打击“灰色清关”的决心。对茶产品出口企业而言,如果想要在俄罗斯市场做稳做强,其物流必须同“灰色清关”划清界限。对此,可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做出应对。政府层面而言,中俄两国可根据海关签署的《关于规范国际电子商务框架下进出境货物通关监管秩序的备忘录》指导内容,共享茶产品通关情况。中国海关可为俄罗斯提供中国出口茶产品的品名、价格、来源地等信息,从根本上消除清关公司的操作空间,以此辅助俄罗斯监管部门打击“灰色清关”。企业层面而言,一方面要提高经商素质,了解俄罗斯的基本法规,摆脱“清关公司”等中介,迈出脱离“灰色”第一步。另一方面,我国茶企需要按规定向俄罗斯海关申报茶产品的品种及数量,确保茶产品价格、质量的真实性,在出入境时保留必要的手续证明,以应对后续海关等部门查验。

参考文献:

[1]郑楠,黄卓.中蒙俄跨境物流运输便利化的合作机制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8(11):84-87.

[2]郑茼茼.中国茶叶出口贸易问题与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5):65-67.

[3]严雪晴.广东省茶叶冷链物流发展的瓶颈、路径选择及对策[J].茶叶通讯,2019,(4):515-518.

[4]王立国,薛巨泉.跨境电商视角下茶产品物流管理研究——以中俄合作为例[J].福建茶叶,2019(2):31-32.

猜你喜欢
中国俄罗斯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