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23日文章,原题:教育内卷化鸡娃难逃脱填鸭式提前教育、白热化名校竞争、涨疯的学区房价……中国家长为子女的教育焦虑毫无止境。说到下一代教育,张亚芬(化名)语气中透露出无奈。接受采访几天前,张上中学一年级的女儿刚参加完托福考试。张自认“并不属于把孩子逼得特别紧”的家长,但10年前就和丈夫买下一套学区房。砸重金买学区房在中国城市里极为普遍。她感叹道:“身边有好多疯了似的家长,我们根本不算什么。”
北京家长的焦虑是近年来中国教育激烈竞争生态的典型缩影。舆论用“内卷”形容这种现象:一个领域因过度竞争,导致人们相互倾轧、内耗的状态。
教育内卷更向文化课以外的领域迅速蔓延,当奥数、英语成了标配,家长须花更多心思让孩子接受才艺培训等素质教育。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六楼号称“北京最大素质教育中心”,汇聚各式各样的儿童培训机构,街舞班、围棋班、芭蕾班、编程班……带着孩子赶赴各种培训班、乐此不疲的父母被称为“鸡血”家长,孩子被称为“鸡娃”。海淀黄庄方圆几公里汇聚了最受欢迎的名校,也是“鸡娃”的战场,一座座不起眼的写字楼驻扎着数不清的培训机构。
不过自今年3月起,北京市叫停各种与文化课相关的课外培训课后,黄庄的疯狂按下暂停键。有分析指出,官方给热络的课外辅导行业降温,除了减轻学生压力,也希望通过降低家庭生活成本来提高生育率。在中国家庭养育子女的成本中,教育开销占了一大块。
资本对教育的强力渗透下,以营销为目的的焦虑贩卖,已引起官方关注。官媒指出,若不有效约束,资本将以高获利为导向,甚至不惜制造群体性焦虑。但约束资本左右教育,能否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教育现状,并不让人乐观。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说:“家长和全社会都被拖入这场疯狂游戏……人们或许能看清问题,却不大能对抗集体表象和心理。”中国民众受教育的机会一直在增加,但文凭贬值、精英教育思维固化等,都在强化家长希望通过教育让下一代成为“人上人”的观念。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陈志武说,跟风是普遍现象,这也源于中国社会从根本上缺乏深处的灵魂。▲
(作者杨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