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茜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3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以就业作为导向的高职教育,除去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外,职业伦理教育也至关重要。作为“现代学徒制”办学特色下的K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伦理教育呈现的情况是否与师范学校及普通高职院校有差异,故需先对K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伦理现实状况进行调查。为了更全面的对K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伦理教育现状进行了解,本文采用问卷及访谈法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调查,此次问卷共投放938份,回收938份,无效问卷0份。问卷投放对象从学前教育专业大一至大三学生都有所涉及,可以保证问卷覆盖的全面性,保障数据的科学性。
从对K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上看,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男女比例不均衡,女生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89.55%;其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有 88.17%。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月收入并不高,家庭的收入普遍集中在1001-3000元/月,占总人数比例为60.34%,其次是月收入为1000元及以下的家庭,占比22.81%,月收入在5001元以上的家庭人数只占3.9%。而在父母层次,多数学生父母职业为农民,占79.21%;大部分学生父母最高学历只有初中及以下水平,占到86.78%,父母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仅有 0.11%。同时,K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为农村学生,同时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家庭收入一般,父母多为农民或在外打工。平时也没有或者较少将精力投入到对子女的教育上,所以这些学生在之前的受教育经历中父母更多是“放养式”,并且通过对于学生的访谈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的目的性及对于未来发展的规划不明确。
在专业认同方面,大部分的学生认同自己现状所学专业,有75.16%的学生喜欢本专业,有18.44%的学生不喜欢学前教育专业,存在6.4%的学生对于专业无所谓。在对专业就业情况的认识上,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就业情况还是有一定认识与准备,64.25%学生认为本专业就业率高,通过访谈也发现这部分学生能够主动对于就业求职需要的岗位证书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对相关知识技能进行学习关注,为求职就业做积极的准备。
在被问到“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是否觉得遗憾”时,72.92%学生对于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表示很遗憾,24.73%的学生表示职业教育一样能找到好工作,但在图4对于学历于职业伦理关系的调查中可以发现50.75%的学生不认为学历越高职业伦理越高,22.92%的学生不确定是否有这种关系。由此可知虽然K学校大部分学生对于没有考上喜欢的院校抱有遗憾的态度,但不认为学历会对个人职伦理造成较大的影响,仍然保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通过对K学校学前教育学生职业伦理认识情况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肯定了职业伦理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占总调查人数的79.96%;对于所要从事职业的伦理要求多数学生对其内涵还是有一定了解,这也是学生在进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前教育的校企共建课程学习时,会发现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操作中,从而对于相关职业伦理的知识与实践进行融合。
图1 提高自身职业伦理主动性分布图
图2 学习职业伦理目的倾向图(多选)
当被问到“是否会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伦理”时,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进行职业伦理的提升,可以看到77.61%的学生会主动进行职业伦理相关知识的学习,还有21.43%的学生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仅有0.96%的学生不主动进行职业伦理的学习,这也和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特性有着紧密关联。通过对于学生学习职业伦理目的的调查也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职业伦理的内在驱动还是为了提升自身的职业伦理以及通过相关资格如教师资格证等考试的需求,由于外在因素影响而选择学习职业伦理的学生人数较少。说明在K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这种“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能够通过课程更真实的沉浸在未来的职业环境模拟中,主动发现自身职业伦理的不足,从而提高对于职业伦理的学习性。
图3 基本职业伦理认知情况分布图
图4 教师应具备师德品质倾向图(多选)
通过对于问题“哪些职业行为,你认为缺乏职业伦理”的调查可以直观的发现,大部分同学认为“泄露单位的机密性信息以获取私利”及“不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阳奉阴违”属于缺乏职业伦理,基本职业伦理的认知情况较好。在对于“你认为一个有师德的教师应具备哪些品质”,“关心、热爱幼儿”选项选择最多,其次是“热爱教育事业”以及“有上进心,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说明学生对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已有较好的认识,能将儿童放在教育的首位,具有良好的儿童观,并且具有较好的教师观以及对于职业提升的良好意识。
在对于学生专业伦理行为表现的调查中,对于问题“是否清楚所要从事职业的专业伦理要求”这一问题中,有80.7%的学生选择“了解一些内涵”,只有1.6%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同时也有10.34%的学生并不了解相应职业的专业伦理要求。在与家长相关的职业伦理行为表现的问题上,对于“今后在工作中有学生家长贿赂你,在确定不会被发现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92.64%的学生选择坚决不接受,但也有5.86%的学生选择“行业潜规则,会考虑”及1.49%的学生选择“马上接受”;“是否主动和学生家长针对孩子表现进行日常沟通交流”中可以看到经常与家长交流的学生仅占38.06%,偶尔会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学生有47.65%,从不与家长进行交流的学生占14.29%。可以发现 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职业伦理知识与概念,在实际操作时对于家长工作还有待加强。在与幼儿相关的职业伦理行为表现的问题上,“在工作中发现你的同事打孩子,你会怎么做”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私下和他交流,告诉他事情的严重性”,68.34%的学生没有选择“遵守幼儿园内部制度,及时举报”;“是否有过随意把孩子的照片发布到网络平台的行为”中仍有23.88%的学生有时会这样做,0.43%的学生经常会这样做。学生虽然在接受到的相关职业伦理教育中知道应将幼儿放在幼儿教育的首位,但在实际的实践工作时,还是缺乏一定的职业伦理敏感度,做出一定的违反职业伦理的行为。在与自身相关的职业伦理行为表现问题上,在“见习或实习过程中你会化浓妆”88.17%学生从没有做过这件事;在问到“平时是否能做到服饰装扮得体、言行举止文雅、心态平和乐观”绝大部分学生可以基本做到这一点。说明在与自身相关的职业伦理行为表现,学生还是具有较好的素养。
1)学生自身素质情况影响职业伦理水平。在此次的调查中可以发现,K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生源地为农村生源,占 88.17%;同时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初中以下学历的占 86.78%;家庭总体收入并不富裕,96.06%的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实际上,导致学生职业伦理不高的原因,并不是由于农村出身或单一的贫穷,而是由于以上多种因素的综合。首先,农村出生的学生,家庭月收入并不富裕,很多学生的父母自他们小的时候便外出打工,平时也没有或者较少将精力投入到对子女的教育上,同时由于父母学历较低,在进行教育时缺乏一定的方式方法,而忽略了对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其次,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选择缺乏了解,选择本专业是因为学前教育专业是热门专业,认为就业率高好找工作或者是家长直接选择专业,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与未来的发展计划,更多处于先入学后思考的状态。同时,由于学习能力的相对缺乏,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相对薄弱,导致明明学习刻苦但缺乏一定的学习要领,和缺乏与老师的正确沟通,从而无法形成相应的职业伦理知识体系并灵活运用。
2)学生职业伦理认知与行为存在差异。通过调查可以看到学生对于职业伦理知识的学习主要目的为提升自身的职业伦理,同时在调查中也可以发现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伦理意识,了解职业伦理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也会积极主动的进行相应知识的学习,但学生的职业伦理认识与行为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也就是理论未能较好的联系实际。首先通过前期调查也可以发现学生有强烈的职业伦理意识,但实际行为的表现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说明,学生的职业伦理认识是未成体系的、零散的,缺乏对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意识。虽然该专业采取“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及“校企合作”的课程模式,但更多是与幼儿园进行一日活动所需的课程知识及开展实习见习活动,并没有专门与幼儿园合作开展专门的职业伦理教育,导致无法做到教育信息的共享,从而导致缺乏相应的知识体系建立以及教育氛围。其次,虽然学前教育的相应课程中都有涉及德育,但基本都与课程知识及基础的职业伦理相关,专业职业伦理较少,同时对于如何帮助学生养成作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伦理行为的关注较少。
1)建立相应的德育课程体系。首先在专业课程中渗透职业伦理教育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通过本学院特色课程项目“人文小课堂”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取材将德育作为重要的模块融入其中,利用专业课堂开展德育,教师提供资源学生作为职业伦理教育的主体,进行活动开展与分享,提升学生对于职业伦理探究的兴趣与主动性。其次,可以开设专门的职业伦理课程帮助学生将职业伦理知识系统化、全面化。课程要能够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性进行开展,学校与幼儿园进行合作,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以及幼儿教师实际职业伦理规范进行教参的编写,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实际的幼儿园,了解实际幼儿教育的工作,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职业伦理的具体规范。
2)重视学生职业伦理行为的培养。首先,丰富职业伦理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将课堂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与平台,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教师做课程的因引导、补充讲解、答疑及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K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充分利用其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带着任务与意识在真实的幼儿园环境中进行职业伦理行为的学习与锻炼,将所学规范在实际工作情境进行联系,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伦理意识与职业伦理行为。
3)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良好的评价机制具有导向功能,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对学生具有激励功能,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对于学生而言,评价可促进学生了解了自己在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并通过评价是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可以为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促进学生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首先可以建立有效的课堂评价,结合课堂内容布置相应实践活动,将学生的课程活动表现及日常行为规范,将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通过开展综合性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从而有效地鉴定学生的对于职业伦理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学习行为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职业伦理行为习惯。其次,针对K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对于学生职业伦理的评价,也可以邀请幼儿园方面参与,与幼儿园建立相应合作机制,将学生在见习、实习的职业伦理行为表现纳入评价体系中,将该部分评价作为对于学生进行总评的部分依据,同时收集学生在实习见习时职业伦理行为表现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应问题作为职业伦理课程中的重要模块进行训练,以此帮助学生解决相应问题,提升学生的职业伦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