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庄,于巾越,黄鸿眉,纪文静,李雪玲,梁爱民
(1.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北京 100045;2.伦敦大学学院儿童健康研究所,伦敦WC1N 1EH;3.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群体保健科,北京1013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1],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而且对社会公众心理产生了显著的影响[2]。国内外许多研究探讨了新冠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与预防措施[3-4]。随着疫情的进展和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国内易感人群在疫情居家期间心理状况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哺乳期产妇作为特殊人群,产后激素的变化和照顾喂养新生儿的需求,容易导致新手母亲的焦虑及抑郁[5]。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突发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更是给哺乳期产妇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关注与确保疫情期间产妇的心理健康,给予母乳喂养和婴儿养育支持,对促进产妇健康及婴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5]。本研究旨在调查北京市2020年疫情居家期间哺乳期妇女的心理状态、产后支持以及生活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疫情对哺乳期妇女的影响,为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母婴健康保障支持应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选取疫情期间(2020年1月23日至7月31日)在北京市居家哺乳的产妇为研究对象,调查方法为2020年8月1日至10月1日通过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发研究招募书,符合要求的参与者在详细了解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完成问卷填写并上交。纳入标准为:①2020年1月23日至7月31日居住在北京;②疫情期间正在进行母乳喂养;③年龄在18周岁以上。本次问卷采用匿名形式,问卷内容不涉及参与者个人联系方式或身份信息,所有问题参与者均有权拒绝回答。本研究已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审核(编号:2020-Z-102)。
针对新冠期间产后母亲心理状态,研究人员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问卷共包含48道题,包括单选、多选与填空题。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①一般情况:包括产妇年龄、妊娠周期、分娩方式、教育与家庭收入情况,婴儿性别与月龄等;②婴儿喂养情况:包括产妇分娩前对婴儿喂养的目标,产后6个月内的实际喂养情况,与婴儿的肌肤接触,获得的婴儿喂养方面的支持等;③疫情对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主要涉及产妇在疫情居家期间的食欲、睡眠、运动、个人爱好、心理活动、情绪变化以及对疫情的关心程度等;④疫情对产妇生活与家庭的影响:包括产妇平日生活空间、活动范围、家庭环境、社交及购物频次以及疫情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等。
本研究未使用标准化产后抑郁、压力或焦虑量表,主要考虑到新冠流行期间,产后哺乳期妇女情绪本身处于敏感阶段,本文替代性的使用更为积极、正面的问题与询问方式对产妇心理进行考量。参与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该描述适用于自己的程度如“完全没有”“很小程度”“一定程度”“很大程度上”等。
本研究共收到有效问卷2 223份。参与本次调查的产妇平均年龄为31.5岁,平均妊娠周期为38.8周,平均受教育年数为15.5年,62.1%的母亲为自然分娩。婴儿性别比例均等,包括男婴1 123(50.6%),女婴1 095(49.4%),婴儿平均月龄为8.2个月,其他参与者基本信息详见表1。
超过60%的产妇在疫情期间选择了“完全没有”各类消极情绪,小于2%的产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消极情绪的影响;20.5%的产妇选择了可以很大程度上从容面对疫情,14.5%的产妇认为完全无法从容面对疫情,见表2。
表1 参与者的基本情况
表2 新冠期间哺乳期产妇心理状态[n(%)]
超过40%的产妇认为从自己的父母或丈夫的父母处获得了婴儿喂养相关支持,33.2%的产妇认为丈夫给予了产后支持,31.3%的产妇表示通过母乳喂养论坛/微信群内讨论中获得了相关支持,16.5%的产妇认为从其他网络信息、公众号处获得了产后相关支持,仅2.5%的产妇选择了“没有获得支持”,见表3。
表3 新冠期间产妇获得的喂养方面的支持[n(%)]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婴儿月龄(较大)、来自丈夫和医院方面的喂养支持是影响产后母亲从容面对疫情的潜在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0.88(0.76~0.91)、1.36(1.14~1.63)、1.24(1.01~1.82),均P<0.05;婴儿月龄(较大)、母亲受教育年限(较长)、母乳喂养论坛/微信群交流是影响产后母亲对疫情担忧的潜在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34(1.13~1.81)、1.23(1.07~1.41)、2.49(1.22~5.08),均P<0.05;母乳喂养论坛/微信群交流是影响产后母亲孤独感的潜在因素,其OR值及95%CI为0.95(0.92~0.98),P<0.01,见表4。
母亲产后的心理状态,尤其是涉及公共卫生安全的特殊时期产妇心理健康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产后抑郁对母亲个人健康、婴儿喂养、婴儿成长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产后精神压力过大、睡眠质量差、缺乏社会支持均是导致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国外研究报道产后抑郁症全球发病率在15%左右,近乎六位母亲中就有一位受产后抑郁困扰[6]。本研究统计了北京地区2020年疫情期间产妇居家喂养期间的心理和生活状态,居家期间完全没有任何负面情绪的哺乳期产妇占比60%以上,具有一定程度或很大程度负面情绪的产妇占比不足10%,感到孤单或情绪低落的产妇占比更低。另外,产后母亲睡眠状况差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显著相关,也与新生儿睡眠状况和生长发育相关。本研究显示疫情期间完全没有睡眠问题的产妇比例为67.3%,具有较小或一定程度睡眠问题的产妇比例为30.5%,很大程度上存在睡眠问题的产妇比例仅有2.2%。这与郭春玲等[7]学者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调查发现的产后睡眠障碍患者11.3%的检出率相比较低,提示虽然仍有少部分母亲在疫情居家期间感受到了压力、孤单、缺乏支持、低质量睡眠和情绪低落,但该比例总体显著降低,反映北京地区的产后母亲居家期间心理健康受疫情影响较小,这可能与北京地区的防控有力、疫情对哺乳产妇居家养育的生活方式影响相对较小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居家生活方式可能给予产妇和新生儿更为积极的伴侣及家庭支持相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97.5%的哺乳产妇都能够获得来自不同方面、程度不一的喂养支持,仅有2.5%的产妇表示没有获得任何喂养支持。来自父母(44.6%~46.0%)、医院专家(42.3%)和丈夫(33.2%)的支持位于前三位。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母乳喂养论坛或微信群的社会支持高达31.3%,接近来自丈夫的支持,既往研究报告互联网的信息支持逐渐改变以家庭长辈为中心的产后养育模式,成为新时代女性获得育儿信息、情感支持和自我认同的重要途径[8]。疫情防控期间由于外出医疗机构就诊或咨询一定程度受限,互联网的支持作用有所上升。回归分析显示,疫情期间获得丈夫和医院喂养支持的产妇更能够从容应对疫情,而通过母乳喂养论坛、微信群进行交流的母亲,更少感受到孤单。数据分析说明北京的哺乳产妇家庭仍然以传统的父母和医院支持为主,但是从产妇本身角度,更需要来自丈夫的家庭支持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支持,有助于减轻产妇产后的养育焦虑和对外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担忧。
婴儿月龄同样是影响母亲对疫情担心程度的潜在因素,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母亲受教育年限和母乳喂养论坛、微信群的交流。婴儿月龄与母亲在疫情期间的情绪有关,较大月龄婴儿的母亲更难以从容面对疫情,并对疫情感到担忧。由于本次调查开始时,北京地区疫情已明显好转,较大月龄婴儿的母亲是在疫情比较严重阶段经历分娩与疫情双重压力,产后激素水平改变、分娩疼痛、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等原因导致产妇会出现情绪波动及消极情绪。疫情较严重期间,产妇对自身身体状况的关注更加突出,更担心自身的不适症状是否与疫情有关[9],担心新生儿的分娩结局[10],因此疫情严重阶段分娩的产妇面临更多的挑战,更容易担忧且感觉无法从容面对疫情。产妇作为特殊易感人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做好疫情防护的同时,提高心理建康水平尤为重要。调查发现哺乳期产妇的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对疫情产生担忧,可能由于疫情期间各类相关信息广泛传播,而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获取媒体资源的渠道较多,对疫情的关注度较高,受负面新闻影响的可能性更大。疫情期间哺乳期产妇通过母乳喂养论坛、微信群进行交流,更少感受到孤单,但更多会对疫情感到担忧。疫情期间母乳喂养论坛及微信群交流的话题多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关注疫情有利于加强自我防护,但过多关注疫情、关注负面信息,反而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因此疫情期间,哺乳期产妇更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和支持,开展对产妇新冠肺炎疫情认知水平以及自身情绪调节的培训尤为重要。哺乳期产妇要分散对疫情的注意力,适度使用手机,合理安排生活。
综上所述,北京地区2020年上半年产妇居家喂养期间的整体心理和生活状态受疫情影响较小,来自伴侣和医疗专业机构的支持有利于缓解哺乳期产妇对疫情的担心和焦虑,疫情严重阶段分娩的产妇更需要来自各个层面的心理支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及社区单位更应对产妇进行主动筛查和规范干预,通过健康宣教促进产妇以丈夫为主的家庭支持,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形成一套完善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检分诊管理模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