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邢复礼 供图郑晓光
编者按:本文是邢复礼先生的遗作。邢复礼先生为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人,毕业于贡桑诺尔布亲王所创办的内蒙古自治区的百年老校崇正学堂,后在北京和日本深造。他在少年时期便常出入喀喇沁王府,对王府建筑记忆深刻。此文在六十年前曾被编入《内蒙古近代建筑史(资料汇编)》(油印本)中。修复后的喀喇沁王府被冠名『喀喇沁旗博物馆』。在王府修复的过程中,邢复礼先生的这篇亲历文章是不可多得的主要参考资料。如今,喀喇沁王府已经成为赤峰市的重要景点。
邢复礼(1910 年 — 1983 年)
蒙古族学者,契丹文字研究专家,翻译家,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与清格尔泰教授等五人专攻契丹文字研究,合著《契丹小字研究》(1985 年出版)。该书被国内外学术界认为在“解读堪比‘天书’的契丹文字方面具有突破性成果”。擅长书法,摹写了中国第一套契丹文字铜模底样。为研究和解读契丹文字,翻译了日文有关研究契丹字和女真字的研究论文,代表翻译作品为《契丹古代品史研究》(1988 年出版,2014 年再版)。
贡桑诺尔布亲王
喀喇沁王府群山环绕,河水为带,环境优美,建筑宏阔,在旧蒙旗王府中实不多见。
承庆楼
议事厅
赤峰西约一百五十里的锡伯河庄即喀喇沁王府的所在地。那里群山环绕,河水为带,环境优美,建筑宏阔,在旧蒙旗王府中实不多见。王府前的阴山支脉(当地人称为“平台子”)层峦叠嶂,气势雄伟,如天然屏障。山上杂树丛生,每逢春夏之交,花开似锦,气象万千。山脚下有清澈的锡伯河缓缓流着,游鱼可数,怪石纵横,又平添好些天然景色。河北岸则为一片草原,富有蒙古情调的敖包屹立于正中,这里是人们祭祀之所。敖包上交叉着很多印有喇嘛经文的红绿色旗帜,迎风招展。离敖包约半里许的地方有一行古榆树,当地人称为“九棵树”。在它们老干槎桠、绿荫满地的隙缝里,隐约可以看到粉墙砖顶的王府围墙。
王府占地面积约有一千亩,南北长约一华里半,东西不足一华里,为长方形,共有宫殿华屋千余间。大门为三间庑殿式建筑,俗称大堂。门前有广阔的月台,两旁排列着兵器架,给人很森严的感觉。大门两旁各有三间配房,规模略小,也是磨砖对缝的砖木结构。西配房为处理旗民刑事案件的审判厅,正中设有札萨克的宝座,背后有画着墨色云龙的围屏。东配房为王府税务所及值班“哈番”的宿舍,当中的一间为串堂门。进大门,下台阶,有长约两丈、宽约五尺的砖铺甬路与二门相连接。二门内为第一进四合院,当中为三个宫门式的仪门。三门并列,朱红的门扇上有铜制的门钉和兽环。仪门两侧有东西耳房和厢房各三间,都是砖木结构,筒瓦屋顶。东耳房为卫兵队长的办公室,东厢房为值宿卫兵的宿舍。西耳房和西厢房都是库房,里面放置着王爷乘用的大轿和仪仗等物。庭院都是方砖铺地,极整洁。
喀喇沁王府旧图
今日的喀喇沁王府
喀喇沁亲王府西跨院一
王爷佩刀
“喀喇沁王之宝” 印
铜壶
手炉
仪门内为第二进大四合院,占地面积约七八十亩。正厅有七间,极高大,有七级石阶,中间的一间为过厅,两旁的三间通常设有隔断,靠北墙设有木制浮雕的佛龛,内供有数以千计的大小铜佛。室内佛灯昏暗,香烟缭绕,经常有十数位喇嘛跌坐念经。三间西配房内供有“关老爷”骑马持刀的泥塑像,栩栩如生,塑工精细,似出自名匠之手。三间西耳房为王府的外客厅,内悬有巨幅《王府全景图》。该图高约二米宽约三米,占据整面北墙。图中的楼台亭榭、远山近树都画得很逼真,运笔清丽,着色鲜艳,虽系数十年乃至百年前旧物,仍极有令人流连处。五间西厢房为仓库,内有蒙古包的毡幕及骨架等。西南角有一个小门可通到另一处院落。院内有北厅房三间,上悬“揖让亭”三字匾额。庭院宽敞,院墙颇高,系王爷的练武场。三间东配房为藏书处,藏有《图书集成》《佩文韵府》等古书。三间东耳房中,中间为串堂门,右边的一间为王府回事处,左边的一间为值宿人员的宿舍。五间东厢房为王爷护卫的宿舍。全院建筑都是卷棚式筒瓦屋顶,有鸱尾、兽头等装饰。明柱走廊、隔扇等都是中式的。西配房与西耳房连接的地方有一个角门。细长砖铺就的甬道直通院内。右边并列着三个垂花门。第一个垂花门内有明堂五间,悬有历代王爷的画像,是王府的祠堂。第二个垂花门内有精舍三楹,构造极为精美,系王爷的读书处。室内牙雕玉轴,琳琅满架。据说贡桑诺尔布亲王在未驻京任蒙藏院总裁以前,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这里。第三个垂花门内为小四合院,是王爷妻妾们的住宅。左边的月亮门通向第三进大四合院。东西耳房及东西厢房连接处各有一座比较高大的宫门式角门,可以通到东西两个大跨院。西边角门上挂着红底黑字、用蒙古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写就的“印务处”的牌子。院内有正厅三间,系协理、管旗章京等的办公室;有厢房五间,为笔帖式的办公室;有一间串堂门,通到另一个跨院。跨院内的三间正房为度支局的所在地,负责管理全旗的财政。三间西厢房旁边就是王府的西门。正房对面有一座垂花门,内有四面带廊的第三进大四合院。这进院落内有花厅三楹,东西厢房各三间,靠南面有一座八角亭。全院的建筑都安装着玻璃门窗,雕梁画栋,色彩颇丰富。庭院内有假山、上水石。除松柏外,广植丁香、桃、杏等树,规模虽小,然极尽园林之胜,为王府招待贵宾的地方。东边角门上则挂有写着“管事处”的蒙汉两种文字的木牌。跨院内正房三间为“王府总管”的办公室。东厢房三间为王府的账房,旁边是东门(当地称为“东大仓”)。账房后有瓦房十数间,为马厩及管理人员的住房和厨房。由西耳房的串堂门可以进入第三进大四合院。
王府占地面积约有一千亩左右,南北长约一华里半,东西不足一华里,为长方形,共有宫殿华屋千余间。
第三进大四合院为王爷的正营,有大厅五间,厅前有月台。正中的一间内设王爷的宝座,兵器架上陈列着弓箭、鸟枪、腰刀等古代武器,百宝格上摆放着收藏的古玩、玉器、钟表等珍物,佛像、佛画也有很多,如同一座小型博物馆。三间西耳房内收藏着宫缎、宫扇、蒙古刀等,还有御笔的“福寿”字等各朝代的御赐品。三间东厢房内收藏着王爷狩猎用的毡幕、兵器、仪仗等。三间东耳房为军器库,内藏有各种新式枪支弹药,封闭极严。旁有鱼门,能通到第四进大四合院。东厢房共有八间,为构连搭屋顶,都安装着半洋式的玻璃门窗,为王爷的住房、卧室、书斋、客厅、饭厅。房间互相连接,内有弹簧床、沙发等近代用具,陈设华美。东厢房的旁边又有一个角门,内有细长砖铺就的甬道。靠东面并列着三座垂花门。其中,两座垂花门内都是小四合院,为王爷妻妾的住宅;右边一个垂花门内为戏台,悬有“演艺厅”的匾额,系清乾隆年间乡绅殷德的题字。对面是看台,两楼两底,有游廊与戏台相连接。旁有精舍三间,安装着半洋式玻璃门窗,为王爷观剧后的休憩之所。第三进大四合院建筑都是卷棚式筒瓦房顶。院内有高约数丈的松柏树,并有丁香、牡丹、芍药、樱桃、梨、杏等树,在塞外王府中极少见。由武器库旁的月亮门可进入第四进大四合院。
第四进大四合院的正厅为三间中式楼房,构造颇精,悬有写着“承庆楼”三字的匾额。楼上下都供着佛像,门常关闭,绝少人迹。东西耳房各有两间,东西厢房各有三间,多作为库房及佣人的宿舍。院内有老松两株,枝干纵横,覆盖全院。东耳房旁边的月亮门可通到第五进大四合院。内有正房五间,无耳房,东西厢房各五间,虽系筒瓦房顶,但在建筑结构方面略逊色,不如前几进美轮美奂。东厢房是管理人员的宿舍,其他都是仓库。西边有个角门,通到另外一个跨院。院内三间瓦房中也供着“关帝”的泥塑像。其旁为占地五六亩的桑树园。据说,该果园是王爷和福晋在创办毓正女学堂时,由江南运来树苗,带着学生亲手植就的。
后围墙外为王府花园,背后为山,多植松柏。花园占地面积为五百亩左右。其内很多楼台亭榭等建筑因年久未修,大半颓圮;花树掩映,清流宛委,天然景物也颇有可观之处。西边有大四合院的残迹,据说毓正女学堂曾设于此,现在已经看不到任何建筑物。花园的北边有石窟三四个,都以巨石砌成,极坚固,可能是当年豢养虎豹等野兽的场所。
后花园丹霞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