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振华 丁超 赵娜 董文秀 王黎明
“十二五”末,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业企业数量达到7107家,年营业收入达到1079.47亿元,年均增长14.4%。专业从业人员约145万人,基本覆盖工程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结构正在向中高端咨询业迈进,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业务占比上升10%,全生命周期管理、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信息服务等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1]。但是,目前从业人员中仅1/10左右为注册造价工程师,仅1/3左右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大多数的造价人员只具备算量、计价等基本技能。在法律、经济、管理及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远远达不到行业发展要求[2]。
工程造价专业是应用型极强的专业,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专业院校最根本的任务。在专业教育模式中引入和接轨执业资格认证要求,是大多数应用型本科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接轨“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认证为例,阐述工程造价专业新的教育模式改革的过程和效果。
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模式应该适应行业发展,确保培养出满足行业未来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现今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在全面推行“全过程咨询”政策和“走出去”战略的影响下,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下简称为三型人才)将成为行业发展需求的主力军,而大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仅笼统地概况为“培养中高级技术管理人才”,无法体现与新时期行业发展形势的有效融合。
大多数院校采用传统的教授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应从“以教师为中心”尽快向“以学生为中心”方向转变,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现有的专业教育模式未充分体现“面向国内、接轨国际”的基本专业发展思路,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体系建立还不完善。能力考评体系建设滞后,就无法有效衡量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按国际工程认证体系的要求,无法有效地衡量专业教育对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学生毕业要求的支撑度。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对接“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认证”要求,基于OBE教学理念,将教育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尽快向“以学生为中心”方向转变,强化职业化教育,打造成“三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专业”。
准确地回答学生迫切想知道的“到哪里就业?职业核心能力有什么?核心能力怎么学?”的三大基本问题,使得学生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框架,达到“教一、学二”的目的,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使学生基本素养更贴近社会和市场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力”(获得工作、保有工作、做好工作的能力)。
1.培养目标提升:将“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具化为“要求毕业5年后的学生能够顺利获得执业资格证书”(毕业1年、4年后可分别报考二级、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成为工程造价咨询业中高端的技术管理人才。
2.毕业要求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时基本具备执业资格认证所需的核心能力”,将“应用型”具化为“懂技术、精方法、擅实战”(见图1)。
以“培养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高级人才”为本专业基础定位,构建“层次分明、强化技能提升”的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全面将执业资格认证要求融入课程中,重点在于构建“认证所需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群”(以下简称为核心课程群)。
通过全面整合现有的“讲授式、案例式、引导式、专项训练式”等教学模式,以“贯穿式、系统化”为改革思路。构建全新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并且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重知识传授、轻技能提升”和“理论知识无法有效且快速转化为技能”的不足,充分体现“知识技能并重,重点强化技能”的专业培养特点。
图1 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改进示意图
1.“贯穿式”。即课程教学设计遵循“真实项目引领、知识技能递进”的原则,实施连续学习模式。并且规避传统的“各课程单独开课、单独考核、单独实训”模式的“知识碎片化、技能断档化”的弊端,确保“知识连贯性和技能递进性”。
2.“系统化”。即核心技能培养系统化,形成“知识模块化、技能系统化”为特点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规避传统技能培养“独立实训、能力重叠、衔接不足”的弊端。针对核心课程群,以真实工程为题,开展综合性实践训练(见图2)。
1.结合各校进行的综合性实训中心建设,可实行“工学融合的工作室制度”,实现“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通过该实训中心,一方面,可与企业开展各种形式合作(如开展横向项目等),有效地提升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并通过“产学研模式”打造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教师成为具备“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另一方面,可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实训基地,通过结合专业课程学习进程,随时进入该实训中心参与真实项目的实操锻炼,实训中严格实行“工学融合的工作室制度”,既能起到实践能力全天候无缝对接培养,又能让学生提前经受市场和企业管理的洗礼。
2.产教融合体系的构建,校企合作是关键环节。实训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以项目为单位不仅设置校内导师(专业教师),还聘请企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让学生更快速、更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市场所需的核心技能,实现校企联合培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通过2017年~2019年的建设和实践,与执业资格认证接轨的工程造价专业教育模式研究取得了一定改革效果。
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逐步构建了掌握建筑信息化(BIM)、智能建造、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方向新知识、新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我校工程造价专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近三年来,笔者所在学院与中建、中铁、中冶等十多家大型的建筑业、房地产业、咨询业集团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共计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开展专业讲座100余场。60余位行业专家被聘请担任校外专业导师,开展定向专业人才培养项目5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通过近三年来的建设实践,与执业资格认证接轨的工程造价专业教育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行业技术飞速发展和新的国家政策不断发布的背景下,关于“三型人才”的培养标准、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与国外执业资格认证接轨的路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学生专业能力测评体系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化。总体而言,将行业执业资格认证要求有效地引入和融合进入高校专业教育中,以市场需要为重要导向,是新时期高校专业发展的一条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