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1-05-24 10:34
物联网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联网

潘 涛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1)

0 引 言

在“1+X”证书制度中,“1”代表学历证书,是教育的基础,指学习者在学制系统内完成了一定教育阶段学习任务后获得的文凭;“X”代表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是“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反映的是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学历证书“1”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就业意向学习不同职业技能,并获取相关技能等级证书,为更多的职业选择和更好的发展机遇奠定基础[2]。

“1+X”证书制度的实施,能有效引导社会行业龙头企业加入到职业教育的领域。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与企业构建的相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实现课程体系及内容与考证内容相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考核与学历教育专业课程考核相衔接,有利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考核方式改革[3]。

1 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1.1 教学存在“内容孤岛”现象,无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物联网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相互交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要求同时具有电子、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基本专业素质,这对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物联网知识更新速度快,逻辑思维严谨,要求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知识都要具有时代性与实时性[4]。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滞后、课程教学无过渡、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无交融等“内容孤岛”现象,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零散无系统性,毕业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岗位或对口的专业工作,最终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也使得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初衷不能得以实现。

1.2 实践教学环节与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脱节,无法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直接目标就是技能型的一线工匠,特别是像物联网应用技术这样的工科专业,更是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目前,在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几乎所有的专业课都开设了相关的实践教学课程,而且实践教学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也很大,但所用实践教学内容大部分只是验证型的或是最简单的设计型实验,与实际的工程项目相差甚远。教师也没有严格按照真实项目的要求去设计教学内容,也就无法采用工程实施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5]。

1.3 人才培养方案灵活度不够,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为了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就业,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是基于岗位或是基于社会需要的,几乎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就业意愿,这样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灵活度不够。虽然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但是也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如果能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那么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1 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也是所有高校关注的问题之一。物联网技术是一门软硬件结合的综合性学科,物联网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也很广泛。通过对产业链以及行业岗位数据的分析,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要的就业岗位有物联网技术开发、嵌入式开发、测试及运维等,因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于这些岗位。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意向考取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例如:“1+X”传感网应用开发中级证书、“1+X”物联网集成与运维证书、“1+X”工业数据采集证书、物联网网络设备调试员等,以此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2.2 合理构建“1”与“X”的融合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高校+企业”协同育人平台,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以高职学生特点为切入点,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1”与“X”的融合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利用分层分段的思路将企业对物联网的新规范、新要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在物联网课堂教学中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级标准、考核内容等“X”元素[6],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个人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等展开学习,将物联网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从而提高物联网人才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图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1+X”融合课程体系架构

2.2.1 采用分段的方式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第1~2学期完成专业所需的公共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第2~3学期完成专业的基础课程(电路基础、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物联网技术概论等),第4~6学期完成职业技能认证课程(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RFID技术等),学生可根据个人意向考取“1+X”传感网应用开发、“1+X”物联网集成与运维、“1+X”工业数据采集等职业资格证书。

2.2.2 采用分层的方式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结合“1+X”证书制度的相关要求,采用分层的思路体现“X证书”的等级概念。按照职业技能认证的要求,将初级、中级考证大纲的内容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将高级认证大纲融入到专业拓展课程中[2],但不作为“X证书”的强制要求。

2.3 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实施

首先,在物联网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企业专家协助教师利用企业实际项目案例作为载体设计课程结构,根据班级的学情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以知识讲授为主,而是构思创造真实或模拟的工作过程与情境,积极指导与沟通,师生合作共同建立学习群体[7]。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模拟项目实训,在岗位分工、岗位轮换活动中锻炼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其次,在教材内容选择上,突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尽量与“1+X”证书考核要求相符合,如活页式教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要求的需要。

2.4 积极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在“1+X”制度下,高职院校和企业都应该积极整合双方教学资源,探索校企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校企双方能够在员工培训、订单培养、师资建设、专业建设、科研开发、技术革新等领域实现深层次的合作,并能在机制共融、人才共育、师资共培、基地共建、成果共享等方面,建立校企有效对接机制[8]。

依托企业联盟,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内容开展技能教学,能够实现学生从应用基础认知到实际工程项目的系统化学习,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样有助于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9],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为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5 全力打造混编型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若要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要先培养出一批拥有高新技术且符合职业技术等级标准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委派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或是企业组织的培训,企业工程师带领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研发,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生产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帮助企业工程师参与员工学生培训,提高企业工程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校企人员相互补充,打造混编型师资队伍,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撑。

3 结 语

“1+X”证书制度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针,对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力推进了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推广,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以“1+X”证书制度为指导,将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融入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复合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联网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身联网”等五则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抢占物联网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