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娣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直以来,班级都有“30%”的学困生,我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从“夯基础 .强趣味. 多融合”三个方面去实施,帮助学困生提高兴趣,促进学困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夯基础 强趣味 多融合
“双减”背景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定要打破自己原先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认真分析学情,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1]。本人认为教学存在的问题:1.学困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师没设法去调动。2.学困生知识不会迁移,问题求解能力弱。3.教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困生的高阶思维,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美国资深教育咨询顾问与培训师布鲁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高阶思维的技能分为五个维度:相关性、丰富性、关联性、严谨性、迁移性[2]。学困生的思维能力欠缺,他们的知识是零散的,缺乏相关性,不会迁移运用,表达欠丰富,严谨。要让学困生提高语文素养,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并持久、高质量地掌握,就必须要在教学中循序渐进,自然过渡,培养他们的高阶思维。
一、夯基础,搭建高阶思维发展的基石
班级30%的学困生,与整体水平的差距很悬殊。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上,就需分层,多练习,多立足于基础的巩固,给他们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1.强化基础是思维发生的敲门砖
没有扎实的基础,一个人的知识体系就会漏洞百出,学习的结果就仅仅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其中,更无法做到提高。基础类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他们是学习较难知识的敲门砖,是学生得以提高的前提。学生只有基础知识掌握好,才能在学习较难知识不费力。基础类作业,对于学生的进一步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3]。
【案例】
本人对学困生在作业的设计上,以抄写、默写、多读、背诵等为主设计基础类作业题。每学习一篇课文后,都为学困生设计一些基础性很强的题型,比如“慧眼识珠”(改错别字)、“找准朋友”(看拼音写词语)、“手拉手”(填近义词反义词)“调音室”(多音字练习)等。
2.进阶阅读是思维生成的助力器
多层次的阅读作业,是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进行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学困生要从非智力因素的教育着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打造适合其理解和接受水平的教学,使得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成绩得到提高。
3.扩展素材是思维孕育的聚宝盆
从素材的扩展积累入手。这个设计角度主要体现在语文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在设计时引导学生如何从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积累素材,从而在习作时使用。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开阔视野,提升能力。
没有基础知识,何为高阶思维,所以必须打好基础这块基石,为发生高阶思维作铺垫。形式多样的作业题,避免了机械单一;有选择的阅读,由被动变主动;素材扩张,迁移运用。在多形式的基础训练中,让学困生夯实基础,循序渐进地促进思维从低阶走向高阶。
二、 强趣味,催化高阶思维的发展
西尔维斯特认为:“情感是通向专注的途径,而专注是通往高阶思维的途径。”这就是说,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关注、掌握和运用什么知识,就必须把这些知识包裹在能夠唤起情感的情境中。这就表明,学生的情感与其高阶思维有着深层联系,情感因素能使学生看到学习内容及材料与他们切身相关,从而进入高阶思维[2]。学困生学习兴趣不浓,促进他们高阶思维的发展,激发兴趣尤为重要。
1.变身作业提兴趣
学困生,大部分不是因为智力差,而是对学习缺乏热情,自控能力差而导致的。兴趣的激发最关键。提到作文,令他们最头疼。如何让单元作文大变身,吸引他们的眼球呢?就让作业变变身。
【案例】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作文是《我想对你说》,为了学困生克服习作的恐惧,我就把它变一变。我围绕“感恩”设计三个活动。
活动一:积累语段明感恩:收集表感恩的语段。
活动二:说出点滴表感恩:写感恩他人的话语。
活动三:写出细节真感恩:写感恩父母的信件。
通过收集精彩语段,明白感恩的意义,用在作文中,还会让文章增色。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同学们电视里,生活中都能感受其问题的严重性,自己也深有体会。新冠疫情得以控制,靠的是什么?预防针的疫苗从何而来……中华民族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大有人在,是他们为我们的社会作出了贡献,你也来说几句话对他们表示感谢。这里通过语段的练习,为下面成文作一个铺垫。
单元习作,进行一个变身,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业质量也大大地提高,学困生也都有话说了,思维变活跃了,三块作业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还会使学困生体会到知识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2.创造机会助体验
孩子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就会助他们的习作一臂之力。学困生不会习作,是因为他们不会选材。如果能引导他们明白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感受体验,人人都会习作[4]。我会创造机会有意识去引导,如:《方瑞淳吐了之后》《一次争执》等。这些都是在班里发生的,事情的经过大家有目共睹,印象深刻。以这些事为素材,同学们各自习作,写出来的文章交换批阅,写评语,推荐几篇好文章,一起欣赏,谈感受。
【案例】
一次晚托,我临时有事,需要呆在办公室。我再三交代,要求学生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考验他们自我管理的时候到了,他们大声地答应了。但当我处理好事后,返回教室却看见班里并不安静,交头接耳的,搞小动作的,出位的。我很不满意,责令他们写一写《老师不在的时候》。
某同学:今天晚托的时候,老师不在教室,让我们安静地认真写作业。老师刚走出去没多久,突然我的桌子被谁蹭了一下,书全掉到了地上。我往身旁望去。原来是洪吴博啊!“在早上就很不安分,我也用不着大惊小怪了,毕竟他也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我心想。但因为他,班里的人全被他带动起来。我在一边写着作业。一边时不时看看他,门口那十分吵闹的五(2)班已经变得安静,窗外的滴答声也在变小,可唯独我们班变得异常活泼热闹。突然老师回来了,洪吴博在班长的位置上不敢出来,出来的时候还说东西掉到那边去了。可这有近两米的路啊!我对他十分不满,便和老师告状,换给洪吴博的自然是一份说明书了。
创造一些机会,让学困生在听、看、体验、感受中,渐渐明白文章素材哪里来,渐渐树立习作的自信心,表达也更严谨了。
3.循环日记利表达
循环日记,是日记的一种形式。“循环”就是同一本日记本,由多个学生合作轮流写作,一轮到底,然后再次重复。合作的学生是平时同一小组的四名成员,由四人写作,然后互相阅读,互相批改,互相借鉴,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操作方法:把全班四十名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组四人,每小组一本日记本,每天一篇,4天一个循环,题材、内容、题裁不限,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一花一石,一草一木,读书感受都可以写。后写的同学要做前面同学所写的那篇日记的读者,组员共同点评前面组员写的日记,并记录在日记后面。这样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
通过“作业变身、创造机会、循环日记”等多种有趣的方式,让学困生在比较和区别中发现学习材料与日常生活之间蕴含的深层关联,在不断的体验,心灵的碰撞中,观察、思考、表达、创造,潜移默化地学会习作表达,学困生表达的丰富性、严谨性也得到训练提高。
三、多融合,促进高阶思维的落地
《高阶思维有门道》中指出:“迁移和递归保证了学习成果的迁移运用。当思维具备迁移和递归性,学生所学概念和技能就能脱离原本的领域,迁移运用到其他学科以及各种生活情境中。当可以脱离原本的情境,运用到新情境中,学习成果就能得到巩固和强化。[2]”所以,教师不能只把课程视为学习内容的载体,必须要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相关研究发现,促成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包括动机、欲望、兴趣、爱好。教师在进行拓展作业的设计时,就要注意以教材为诱发物,进行拓展,在拓展中注意多方融合,使学生涌起学习的冲动,启动活跃思维。
1.链接地域资源
地域的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教师就要有资源意识,开发当地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如:临岐是中草药之乡,有中草药交易市场,李时珍广场,百草园,种植基地……围绕“中草药”可以开发很多语文教学资源。春季,组织学生参观百草园,了解草药的生长。秋季,参观中草药市场,认识各种被收购的中草药。在家里,跟着父母参与草药种植、管理,进一步了解淳六味。
【案例】
临岐的中草药市场、李时珍广场、博物馆就在学校的门口,活动场地非常大,当地资源非常丰富。在各种中草药丰收之季,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这种草药,我们可以与中草药市场取得联系,学生在校期间组织活动,让学生看看、摸摸、闻闻,获得更深刻的感受。既学习了生活中的知识,又能练笔,提高习作表达能力[4]。
黄精黄精快快进麻袋
我们从学校走了出来,路过李时珍广场,来到中药材交易区,又来到了中药材交易市场。市场里正好有两袋黄金没有挑,就叫我们帮忙给黄精分分类。老板把黄金倒了出来,我们就蜂拥而上,一把一把捧起来。“停”老板用嘹亮的声音喊了一声,“我的意思是让你们把大黄精分出来!大小黄精不仅价钱不一样,用它们做成的成品也不一样。”我马上把老板的话领悟了,把手中的黄精轻轻放下,仔细地给黄金分类。我量了一下,哟!这个黄精比别的黄精都要大。我把黄精给了章健,章健却理直气壮地说:“这个黄金这么短,还想放到篮子里,不存在的。”说罢,便把我挑出的黄精扔进了黄精堆里。我有一点恼怒了:“我找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一个大的,你还把我的劳动糟蹋了,你不内疚啊!”旁边的陈智敏也说:“这么长的都不算大,那我们的呢?”“你这个还可以!”我也是服了章健,他的大小是按照十五公分的标准的。
我们这组很快就把黄精分好类了,大的黄精都挑出来了。于是我们便合作,把那些小的黄精重新装到麻袋中。我蹲在地上,只见汗水如同泪水般流了下来,湿润了我劳动的笔记。
从他们的话语中,从他们的汗水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做事认真的态度,积极乐观的情绪,对活动的好奇。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做事认真的态度,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从生活的体验中,朴实的语言中,使表达更具丰富性。
2.渗透学生资源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请你支持我》。让学生说出心声,最需别人支持他什么。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班级的章某,最关心有里的山茱萸。山茱萸家乡漫山遍野都是,但是近几年价钱不好,收购的也不多,导致漫山遍野的山茱萸都烂在山上,看到一树树红艳艳的山茱萸,一颗一颗掉到地上,烂在土里,着实让人心痛。他在口语交际是请大家支持他一起推销家乡的山茱萸,知识运用得到了很好的迁移。
这个活动,号召同学们一起来推销家乡的山茱萸,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生生间的思维火花得到了碰撞,也促进了生生间的融合。
3.照应学科资源
现代教育的各个学科之间并不是割裂、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拓展型作业能够从不同学科中汲取灵感,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学习。通过向学科拓展,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语文能力,画画能力、数学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关联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练习,应该通过有意义的方式同学生生活的多个方面联系起来。在生活的这些领域里,我们会发现各种不同的体验。我们越是让学习同这些生活体验产生联系,学习成果就越具有现实性和活力。
教师只要坚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认真分析学情,作业分层,多创新,多实践,从“夯基础 .强趣味. 多融合”三个方面去实施,学困生的高阶思维肯定会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班级优秀率肯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真正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R.布鲁斯.威廉姆斯.高階思维培养有门道【M】.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3]张仁贤.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与命题设计【M】.天津教育出版社.2020(8)
[4]鲁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