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飞 刘红玉
2020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教育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曾经还很遥远的未来学习,在这次疫情期间就这样悄无声息向我们走来。面对未来学习,作为当下的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应对这一重大命题呢?唯有一种面向未来的远见与胸怀,方能孕育和创生教育智慧适应这次教育的新变革。
改变方式,实现自主发展
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不能把原来在课堂上的学习模式照搬到线上学习,那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效果甚微。因此,这种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混合学习方式将会成为目前乃至今后一道亮丽的风景。
自助课程,因需而学 居家学习阶段,教师们研发了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例如阅读思维课程,通过阅读策略的教授,让学生的思维逐步向高阶思维迈进。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还要教会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促进阅读能力向终身学习发展需要的学习能力转化。传统文化课程,以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汉字文化等不同切入点向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在一节节丰富而生动的课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观看,因需而学。
依托活动,提升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更好落实10%的学科实践活动,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发展,基于此,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再体验中获得收获的快乐。
众所周知,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翼,只有两翼齐飞,语文素养才能跃上高格。读与写的结合自然是阅读教学最有效的语言实践形式。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写作则是一个输出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寻求一个自我表达的输出口,以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载体,开展了“创意表达,让阅读与写作双翼齐飞”的主题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提升其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为了鼓励学生多角度创意表达,我们为学生量身打造了一款“创意表达自助餐”,学生可以选取自己最感兴趣以及擅长的方式进行创意表达。
因材施教,彰显个性特质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尤其是在这一特殊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差距增大,因此更需要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因材施教。
以学定教——做好线上学习 日前,“空中课堂”推送了很多的优质资源。这些课程的执教者都是各个区县的骨干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这些资源的推送毕竟是站在全体的角度上,没有考虑到各个学校的实际学情。因此,結合学校学情的特点,教师和学生同时观看课程资源,共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及时了解课程进度以及讲授情况,并结合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再次辅助教学。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调整和修改,以及调研学生的真实问题,切实做好线上学习,做到学习真正发生。
分层作业——发挥自主选择性 为了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在作业的布置上也是精心设计。
一是不同作业类型。从基础类、过关类、拓展类、阅读类几个方面设计语文学科作业。
二是必做和选做。作业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能力以及自我意愿自主选择选做作业。
多元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学习是一种体验,其他一切都只是信息。在居家学习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过程,而且通过多元评价,给家长提供支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评价量表——助推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结果等方面都需要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持续性。此外,为了让家校协同最大化,合力让学生实现最好的发展,评价无疑是最好的媒介。因此,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评价量表。以低年级为例,通过五色花的形式,让学生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都能有操行标准,真正做到有据可依、有表可量。
操行评语——有效学习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最好的教育,那么就是有温度的教育。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更应如此。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学习表现,进行有温度、有具体指向的点评后,学生会以此为学习动力,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改进。
学生主体,学习真正发生
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只能通过冷冰冰的屏幕进行沟通。但是即便这样,教师和学生在互动的时候,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依然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彰显?
首先,就是让学生真思考。在传道授业的时候,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有所思的基础上自己探究。其次,就是让学生真体验。通过任务的驱动、探究性学习等活动,让学习真正发生。最后,就是让学生真发声。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聆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最中央。
疫情是把双刃剑,带给我们危机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新的时机。目前,我们只能通过云端让知识和能力打破时间的限制、空间的限制进行传递,但这也助推了教学方式的新变革,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创生新的教育智慧,更好应对未来学习。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裕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