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追求有效教学是每个教师的目标,作为一名从事小学科学学科多年的一线教师,对照新课标,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如何基于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问题情境的有效设置和选用有结构的材料两个方面做些尝试。
一、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在科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意思是说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只顾形式上热热闹闹,要寻根究底。情境不应只是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或活泼多样的操作活动,其要害是必须指向探究目标,并能激发学生思考。那么怎样的情境有价值?
1.有价值的情境应该是真实的
科学应源于对周围环境的事物和现象中真问题的探究,当然课堂中的情境不可能和生活中的完全一致,但对基本事实的尊重是起码的条件。如有位教师在执教《听听声音》一课时,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播放了一组从动画片截取的动物的叫声,我认为这位教师做法不妥,模拟的声音虽然讨学生喜欢,但作为研究的对象,我们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动物发出的原声,真实的声音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概念。
2.有价值的情境应该是简约的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体现简约性,不必绕太大的圈子,应明确地指向科学问题,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解决他们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大可不必为了情境而情境,花了大量的时间,使本来指向明确的问题变得花哨而含糊,杂乱复杂的问题情境不利于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位教师在《声音是怎样产生》一课的导入环节花了约7分钟时间和学生开展了“猜猜是什么声音”的活动,该教师先用媒体播放声音,然后让学生猜是什么声音,最后还播放发声体的图片,如此七八组下来,笔者还以为该教师执教的是本单元的前一课《听听声音》,这种拖沓的情境费时又低效,学生的兴趣点也无法有效地激发。同样是此课,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出示发声瓶,演示摇动,没有发出声音;放入一支粉笔,继续摇动瓶子,学生听到声音;接着在瓶中塞入一块抹布,使劲摇动,没有发出声音。在此基础上质疑揭题,同一个发生瓶为何有时发出声音有时不能发出声音?这位教师创设的情境直接指向本课的重点即声音产生的条件:发声物体,产生振动。这样的情境简约又有深度,直入重点,环环相扣,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3.有价值的情境应关注概念的发展
问题情境的明线是具体的事物和现象,而暗线是科学概念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创设一个情境引出问题后,教师用完后就扔在一边不用了。这样的情境创设仅仅起到了引出研究对象的作用,没有很好地促进学生概念的发展。有位教师就做得很好,她在执教《身体的结构》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对人体内部的探究,她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出示黑袋子,让学生寻找不打开袋子推测袋中物体的方法,在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观察推测的基础上,教师揭密、总结方法:用看、听、摸等推测袋中物体的方法称为解暗箱。随后教师质疑:人体其实也是个暗箱,看不见,如何研究?这个情境处理没有戛然而止,而是引导学生运用刚学得的方法来研究人体这个暗箱,既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又有效地迁移了学法,引发学生朝着概念向更深更广的方向推进。
总之,有价值的问题情境应体现为内容真实、环节简约、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指向科学本质。创设的情境要因课而宜,因时而宜。根据不同的课,不同阶段体现不同的价值。所创情境应体现一定的思维含量,并能围绕教学目标,发挥应有的价值。
二、选用有结构的材料
影响探究性学习有效性的原因较复杂,材料选择不当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为提高探究的有效性,我们应尽可能选择有结构的材料。有结构的材料,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有结构的材料能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体验和经历。另外,有结构的材料应该蕴涵着比较典型的科学概念,能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笔者认为,材料的种类和组合以及交给学生的次序就是材料的结构,多个材料之间、材料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1.所选材料必须具有与概念相关的结构
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是科学过程、教学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体,而实验是科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全面观察,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足够事实的基础上,在充分对事实描述的基础上,再对事实进行解释、整理、分析并得出结论。所以,材料的选用必须科学合理。如在《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有教师在选择材料时选用了空心的塑料块,碗状的金属块等不恰当的材料,本课研究材料的沉浮现象,所以所选材料应该是实心材料,以此避免形状等干扰因素。同为研究沉浮,五年级《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课,研究物体的沉浮与重量的关系时,笔者选择了大小相同的铁块和木块,为避免材料因素的干扰,故意将两者刷了不同颜色的漆,使学生的研究指向物体的重量。教师因从科学概念的建构出发,合理选材。
2.材料的呈现时机必须把控好
不少教師感到实验课中学生容易乱。其实要调控好课堂,必须先调控好实验材料,因为当教师发材料后,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在材料上。此时,教师的语言显得作用不大,所以,材料呈现时机也需要教师把控好,不能过早地下发材料,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待真正研究时又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选用不透明的材料信封或者建立材料超市,实验时让学生自主选用都是不错的方式。
另外,有些科学制作课材料则应引导学生课前自行准备,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做个太阳能热水器》一课时,课前笔者引导学生在研究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设计热水器,并自拟材料清单,自行准备材料。学生在选材、备材的过程中巩固了前几课的知识,他们选用黑色吸热材料,将反光材料用于了制作,还选用了卡纸做支架,考虑到了直射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准备材料,让学生带着材料、带着问题进课堂,收到了意向不到的效果。选对材料,用好材料,我们的课将事半功倍。
总之,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材料的合理选用,都是为了使学生能处于一个积极思维的探究状态,促进学生多方面的的发展,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