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育人路上,23年的播种,23年的守望,如今看,都成了幸福的资本。回眸自己的教育历程,我以为工作智慧源自敬畏和执着。有敬畏之心,就会不断审视、不断反思;有执着之念,才能在踏上征程后不轻言放弃,竭尽全力做到无愧于心。原来,人生的每一时刻都是成长的起点。
先行者,让课堂灵动
分管教学工作,笔者是有压力的。面对“压力”,从最初的管理班级、管理教研组,到现在67个教学班的大体量教学管理,我似乎一直在积累“管理”经验,可是反思过往,这些不应是“管理”,而是“研究”。
研究什么?课堂永远是我的“一”。建校之初,我常抱着学习的态度进出于各间教室,穿梭于各年段“能量场”之间,从早到晚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我感动于学生的认真和朝气,感恩于教师的敬业和辛苦,但我也似乎找到了问题所在,备课质量和落实效果千差万别。于是,日渐笃定:“教学研究”必须植根于集体的共同发展,绝不能把学生丢在“备课”的路上。
基于这种认识,我将“研究”重心放在了课堂能量场的制造者—教师身上。
研究队伍。学校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这是学校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持续面临的问题。我深知,教师专业成长要经过数年磨炼,而学生的成长不可翻转和再复制,所以,如何保障当下学生们每一天的课堂质量就成了我思考的核心。把一节课上好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每一节常态课都保证优质?毫无疑问,改变备课与督查的模式一定是最有效的切入点。
研究备课。为解决上述问题,我首先以语文学科为试点,开始了高效集体备课模式的尝试与探索。经过反复论证和修改,备课模式确定了七个基本步骤,在各个学科中落地。
研究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教学工作中随意的、被动的行为变得更为理智和主动。我们为每一位教师准备了反思本,提倡把及时写课后反思作为一种教学习惯,一篇篇手写反思,成为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清晰的指向、明确的要求,每学期逐步优化并最终形成小学部的备课资源库。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几年过去,我校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如今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区骨干教师占比增大。区级、市级、国家级赛事中,教师们陆续摘得桂冠,并有了更多的机会在市区更大的教学平台上与教育同行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学相长,质量育人。在最近一次的区七年级对小学教学质量的入学统测中,小学部在成绩全区名列前茅。
当然,好成绩绝不是教育的唯一,我想,做研究的态度才是重要的方向和路径,方向对了,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为什么出发。
思考者,让制度闪光
教师专业发展只有成为一种伴随着交流与分享的群体合作研究过程,才能对全面提升教师应对新课程的能力产生广泛的影响,让课程改革的理念从教师内部生发出来,置身于这样一个生态教学研究环境中,才能使得每个人都取得专业发展和成长。那么,同样是备课、上课,怎样创设一种氛围或者是凝聚一种力量在背后持续推动大家学习和前进?课堂研究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那么如何将成果固化并保持生命力?这些又成为了我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创建集体备课常态化制度。基于上述备课的研究,教导处及各位学科主管带领教研组长精心组织教研活动,每周不管是一次还是两次,教研时间雷打不动。活动上,教师们各抒己见、直言不讳,有时甚至会进行辩论。但是,这完全不会影响教师之间的感情,我们越来越喜欢聚在一起研究每一节课了。
创建以赛促教的赛课制度。学校每学年上学期开展“领航杯”思维课堂教学评比与展示,教龄六年以上的教师示范引领;下学期开展“启航杯”思维课堂教学评比与展示,教龄六年以下的教师摇旗挑战。此外,教导处竭力创造一切机会,让教师们在市、区各级各类课堂教学大赛中磨炼,发挥教研组团队力量,跟进赛课过程,有赛必参、有奖必夺。
创建阅读工程。教学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素养的提升。我想,那就从阅读开始改变吧,阅读是一条纽带,一头促着教学,一头抓着学养,然后从中间串联起学生。这样,教师们才有底气站在讲台上。学校固定每个周四中午为全校静读活动,时长是40分钟,在这个期间,整个学校都沉浸在读书中。
当然,阅读活动也推动了学校项目研究。小学部市级协同创新项目“整本书阅读”的探索,旨在带学生们走进更广袤的精神世界。目前核心组教师已经在市级层面做研究课,“学程设计”等项目成果已在全校6个年级推进,名著共读活动在两千五百多名学生中全面铺开。
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作为教学主管部门,希冀能够引领教师通过强化协作、团队建设来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引领将自己的职业视为社会责任,从而形成育新学校特有的教学文化,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共赢的状态。但我深知,这是一条艰难的路。压力也好,动力也罢,只是激发教师领导力的前。我不敢停下脚步,我们还需要在内心对教学理念和制度规范深度认同,还需要身边的志者与智者结伴砥砺前行。
“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然而,时光不弃,育人路上,与伙伴们一路前行,持续研究,不断创新,巩固成果,在担子压向肩头的时候便会有全力支撑的勇气,也就能向着正确的方向迈步了。
(作者單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