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中的亭与道

2021-05-23 21:15赵谦
南腔北调 2021年4期
关键词:庄子山水画李白

赵谦

摘要:芜湖画家赵瑜融道入画,他的山水画作中的“亭”就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因“亭”与“停”同音,故画家用其来隐喻“止”。借庄子“止水可鉴”之论,赵瑜期待观画者可以理解“欲有所止,方可全生”的道理。本文将以赵瑜的三幅画作为例,剖析其中“亭”与“道”的寓意。

关键词:赵瑜 山水画 亭 道

自古以来,亭一直备受文人雅士们的青睐。当代芜湖新安派画家赵瑜常常在山水画中插入小亭,用以表达对人生哲学的理解。亭具有悠久的历史,宋代苏舜钦家园中有亭名“沧浪”,其义源于古诗:“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清廉和高洁是历代文人的追求,北京的陶然亭便引用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佳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1] ,以此表达雅士们的生存快乐。历史发展到了现在,生活节奏异常快速。人们整日奔波劳碌,为名为利。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压力纷至沓来,难免使人焦头烂额,不少人甚至因此患上了忧郁之症。赵瑜认为,现代社会真正缺少的是诗情画意般的生活乐趣,而中国的山水画正是一门为表现山川之妙而寻求高雅精神寄托的画种。中国山水画讲求形、境、道于一体,与老庄哲学契合,是画家美学思想的心灵迹化。没有道,山水画也就失去了中国文化的灵魂。所以,中国山水画更注重书卷气,在诗、书、画、印四者结合之中隐含着深邃的道,让人们在获得审美感观愉悦的同时领悟出人生哲理。赵瑜喜欢诵读《庄子》,从中领悟出养生之道。在他作画时,墨随心发,归自然,返本我。正因如此,赵先生的作品苍辣浑厚,脱甜俗,远媚滑,大巧若拙,常得大境界。尤其是其山水画中的亭,与养生之道十分契合。亭者,停也;停者,止也。庄子在《德充符》篇中有言:“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2]意思是说没有人在流水上面照出自己的容貌,只有在静止的水面才能照出真我。水在静的时候,泥沙才会沉淀下去,沉淪殆尽,水就清澄纯净。人的心性不要学习流水的波涛起伏,而要学习静止的水,纯净的水。人的心情平静了,身体才会健康,工作才有意义,才会感到幸福。只有静下心来,我们才能明白生存的要义。人活着,并非只是单纯地追求物质享受,更需要寻找一种精神上的追求。静下心来,消除私心杂念,才能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人的心境需要净化,净化了心灵,才能不受到浊物的伤害,也不去伤害别人。人的贪欲是无尽的,因而需要学习欲有所止的道理,择善弃恶。只有学会了适可而止,方能淡泊名利。名利终是身外物,我们应该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少纠结、免焦虑,一切都顺其自然。

一. 《高高亭图》

《高高亭图》这幅画重峦叠嶂、笔墨老辣、气势雄浑。那跌宕起伏的山石,不正是起伏人生的象征吗?那山腰之上婆娑临风的青松,生机勃郁,确乎表达出了人生所需要的不屈与顽强的精神。一座小亭高高耸立在危石之上,于浑厚之中生出一种清闲之气。人们攀登山崖,往往气喘吁吁,精疲力尽,此时在小亭中坐上片刻,稍息一下,回望来时的路,浏览四围的景,便能轻松一下,恢复体力,身心得到暂时的缓解,以便继续前行。生活的道理也是如此,长年累月地工作奋斗,有时不免身心疲惫,这时候需要“停”下来,调整一下心态,再继续前行。画作左上空白处题有“高高亭图”四个字,让观者领会到登高一览、众山皆小的意境。题下有一对联曰:“心宽忘地窄,亭小得山多。”考此对联,出自宋朝文人戴复古的《题春山李基道小园》一诗。而清代八怪画家之一的黄慎,在题山东潍县的聚卉园中的明秀亭,也用了此副对联。对联的含义是劝慰世人:一个人心地足够宽广就不会觉得自己处境的窘迫。那亭子虽小,却独占着众山的美景不自知。是啊,人间处处有美景,缺少的是发现美的意识。生活的道理也一样,即使生活再艰难也不乏美感,只是不少的人缺乏对美的感知能力罢了。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弃官归来,独享园田居趣。虽有晨兴理荒秽的艰辛,终为读书不求甚解的乐趣所淹,诗酒文章传为千古佳话。邻里老人常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世上难找到完全如意之人。而当下,我们正面临时间的紧迫感、空间的囚禁感以及生活的压力感。倘若我们在遇到事业不顺或是面临灾难纠结之时,能够正视际遇的不幸,抛开人世间的诸多诱惑,多一点感恩,少一些怨恨;多一些满足,止一点贪欲,少一些计较,尽可能放下一些力所不及的东西,返璞归真,让自己的心胸宽广起来,便会品味出人生的许多美好来,增加生活的信心与勇气。我们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最终也会孤独地离去,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与自己和解的过程。一个人在烦恼困扰之中,别人的劝慰多是没有用的,最终还得依靠自我调节。因此,我们无须观望攀比,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一道风景。整幅画作气势高远、虚中有实、实中含虚、气韵生动,充分表现出画家的笔墨功夫,也让观者感受到画家的人格魅力与返璞归真的文人气息。

二.《空亭》

十年前的一个深秋,画家赵瑜得空游历了古宣州。其时秋风萧瑟,落叶铺金,水落石出山岭秃。他路经北郊,登敬亭,拜谒谢朓楼,亲历李白独坐处,感触良多。后来忆及往事,作了一些小画,皆题名为“空亭”。古宣州闻名于世,得益于两位声名显赫的大文豪:一为南齐谢朓,一是唐代李白。谢朓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诗才盖世。曾任宣州太守,人称谢宣城。因舍不得放弃衮衮公服,却又想远离现实,曾过着“凌凤翰,恣山泉”的隐居生活。其为人高傲,遭同僚忌恨,终致被诬下狱,逝年仅三十六岁。又有那唐朝诗仙李白,世人熟知。公元761年李白年逾花甲,经历过安史之乱,遭受了蒙冤之狱,带罪流放。他曾七游宣州,曾经烈火烹油,红极一时。可是最后一次的到来,竟然既无朋友迎送,也无北楼纵酒,只得凄惘独坐。诗人万般无奈,写下了“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孤寂之叹。世事沧桑,人情炎凉若此,虽铁石心肠之人,听此故事也不免唏嘘感叹。再回顾李白,曾为御用文人,写下了不少歌舞升平的诗作。官位虽不能称己心意,也算得上荣耀至极。加之才高八斗,又自号天上谪仙,更是桀骜不羁,竟使高官厚吏为之脱靴磨墨,遭到权贵的忌恨,其落魄困顿的结局,当不出众人所料。李白自为济世之才,常怨怀才不遇。若在当今,此公宜任文联主席、诗词协会会长。若是要他担任治国要务,恐非所长矣!至于诗仙落水而死,世有登仙捉月之说,展其潇洒爽快之性灵;又有酒醉失足落水溺亡之辨;更有时人认为诗仙官场失意,亲朋冷落,尝够了世态炎凉之辱,晚年又生了腐胁重病,加之酒醉,一时心灰意冷,悽然投江自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画家静思,认为第三种说法更趋于真实。这样的结局真的令人很吃惊。在世人的记忆里,李白是个飘逸、潇洒、豪气十足的大才诗人。长安街上,酒中八仙他居中;桃花潭里,喝罢万家美酒听踏歌。何曾知道他晚年如此落魄困顿?人生到头总是空,这就是道。所以,有才华有成就的人更需要谦虚和低调,以免招来祸患,这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的道理。智慧之人,不显山不露水,自敛锋芒,隐忍行志,外愚内慧。人尽知有用之用,亦应知无用之用,无用之用方能得以全生。画家睹物思人,感慨万千,画空亭,悟人生,一切荣华富贵皆不过是过眼烟云。对他而言,安时处顺,平平淡淡,学会独处,能平安地度过一生即为大幸福也。

三.《清流一股乱石间》

这幅斗方作于农历戊戌年。一座白色的小亭安置在石台之上。画家赵瑜将小亭子画成白色,是受到庄子影响的。白色是庄子偏爱的颜色,是大自然中最简单圣洁的素色。赵瑜认同老子“五色令人目盲”的观点。在他看来,“虚室生白,吉祥止止”[3],空明的心境会发出纯白的自然之光,吉祥就会聚集于虚明之心。白亭周围那嶙峋的乱石间,淙淙地淌出一股清流。这股清流,从山的高远处涌出,蜿蜒曲折,川流不息,前不见首,后不见尾,一直延续到远处,也把人们的思绪引向悠久的历史。清流不独指清澈的流水,历史上常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文士。他们有的不愿做官,拒绝同流合污;有的以天下为己任,敢于直言,即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庄周面对楚威王的高官厚币,含笑拒绝,宁做游戏于污渎之中的孤豚而自快,不为名利污其清白。当时,庄子家里特别贫穷,竟到了吃不到饭的地步,特别无奈,只好向监河侯开口借粮,不料却遭到对方的虚伪冷遇。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毅然拒绝高官厚禄,恐怕通世难找。唐代韩愈赞他:“孤豚眠粪壤,不慕太庙牺。”庄子开清流文士之先河,后来陶渊明弃官归田,亦当受庄子影响。名著《儒林外史》篇首的楔文里描写了元末明初的大画家王冕,他不愿趋炎附势,躲避到会稽山中拒绝做官,安然度过余生,显示出一类文人的高智慧。另有一类如屈原,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而屡遭佞臣谗言,终被流放。在完成《怀沙》之赋后,他懷石自沉汨罗而死。屈原的精神,粲如星月,光照后世,垂范千古。画家绘此图,表达了仰慕清流高洁之士的情感。而小亭周围的虚静之气,也给观者带来道法自然的祥和。

四.结语

学习前人是提升画作内涵的重要手段。赵瑜师法黄宾虹先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在《学黄悟理》中说:“时人学宾虹,偏重于形技。我味大师妙,全然在天理。庄生逍遥道,适性自无羁。淡泊名和利,甘为孤豚泥。果能不媚俗,格调自清奇。”赵瑜要学的不是黄老的形技,而是画作中寓含的天籁之理。宾虹大师一生探索,老来作画时因眼疾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天理,因故然,达到大化之境。因而,他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情感,体现精神,这就是寓道于画。中国山水画要求画家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从中去探寻和挖掘生活真谛。赵瑜先生读庄子,学宾虹,领悟人生之道,并将庄子的中虚之道融入自己的画作之中。茶余饭后,画家挥毫泼墨,销尽胸中之块垒,天人合一,忘怀自我,大有庄周化蝶之妙,故命画室为“化蝶堂”。观者看画悟道,真正能够获得撄宁之效。人生苦短,我们不必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追名逐利上。正因如此,赵瑜先生选择以画寄情,安享寂寞之道,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智者有论:唯有精神寂寞之时,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艺术。

参考文献:

[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12.

[2][3]邓启铜.庄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49,37.

本文为基金项目:2019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批准号:gxyq2019180)

作者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美编 敏子 编辑 秋爽154624570@qq.com

猜你喜欢
庄子山水画李白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诗仙李白的归宿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倒下的那一刻
《庄子说》(十五)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