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考古诗词阅读情感类题型复习策略探析

2021-05-23 18:38陈凤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6期
关键词:诗句手法首诗

陈凤婷

古诗词阅读是广州市中考的考查内容,这道题分为两小题,分值近年多为5分。初中阶段有古诗词近百首,只有读懂了作品,掌握了相应的答题技巧,才能取得理想的分数。

一、熟悉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

古诗词阅读考点通常是词句理解赏析、想象描绘画面、思想情感的把握、写法的分析等。纵观近十年,第2小题基本上都是考查作品思想感情的把握,比如

2020年考了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2019年是王绩的《野望》: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011年是王维《竹里馆》: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清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我归纳了这道小题的提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某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某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题时审题是很重要,而掌握相应题型的答题模式能大大提高得分。我们来看看答题示例:

A.第一种提问方式:某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比如考查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提问:“自经丧乱少睡眠”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遇到这种也是直问直答,不需要讲句子分析描绘一番:表现了“我”忧己、忧家、忧民、忧国的情感。

B.第二种提问方式:某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9年考查王绩的《野望》提问方式是: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跟第一种比较,题目中要求简要分析,回答时应先用优美流畅的写出句意,再去回答情感。

答题思路:诗人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人相识,只好怀念那采薇而食的隐士。(句意理解)抒发了诗人孤独、彷徨的心情和归隐的愿望。(情感)

答题模式:句意理解+情感

还有类似的问法,则需从手法角度去分析回答,比如2018年中考考了李白《行路难(其一)》其提问方式: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诗句运用了姜太公垂钓遇到周文王被启用,伊尹梦见自己乘舟在日边经过后得到商汤重用的典故,(手法分析)表现诗人渴望得到重用,在政治上一展抱负的愿望。(情感)

答题模式:手法分析+情感

C .第三种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1年中考考查王维《竹里馆》,其提问方式: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题目中没有直接写出某句诗句,需要先找出诗句去分析回答。答题思路:诗人“独坐幽篁”“明月相照”,(摘句)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只有明月与他相伴,没有尘世间的烦扰,(句意理解)抒发了诗人宁静闲适的心情。(情感)

答题模式: 摘句+句意理解+情感

这种提问方式同样也可从手法角度回答。如考查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 摘句+手法+分析手法+情感

解题思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摘句)。运用了比喻(手法),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分析手法),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情感)。

二、抓住诗题和作品中的关键词

虽然掌握了答题的规律和思路,但是初中课内外诗词作品多达84首,要准确回答还需真正理解作品,而通过看标题能帮助学生很好的了解作品。

古诗词的题目常常是诗眼或概括中心。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看出了作者感情,如李白的《送友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题目的“送”字说明了作品表现的是惜别之情。《山坡羊 骊山怀古》、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从这些标题看往往有极强的暗示性,就暗示了作者借古伤今等情感表达。还有些标题是概括了主要事件有较明显感情倾向的,比如杜甫《月夜忆舍弟》、李白《行路难》等

诗歌是“诗言志”,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叙事或写景去抒情,这种抒情有些是直抒胸臆,学生要在答题时进行圈画找出来,比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一夜征人尽望乡”可见是跟思乡有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就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有些是借助典故或修辞去表达,学生应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李贺《雁门太守行》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了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的典故表现将士们誓死报国。

三、知人论世有助理解作品情感

孟子有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说的是我们读书应该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和思想情感。

初中出现作品较多的杜甫,生活在唐朝从盛转衰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其诗歌被称为“诗史”,他长期生活在百姓中间,因此他的诗歌创作,大都贯穿忧国忧民的主线,所以我们在读《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十五从军征》《石壕吏》就更深刻理解了诗歌的主旨和情感;苏东坡一生遭遇数次贬官,仕途坎坷,但却不改其豁达乐观,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无不传递出这种积极乐观豪迈豁达的情怀。又如读文天祥《过零丁洋》《南安军》时应首先联系南宋末年宋元对战,可更直观感受文天祥的爱国情怀。了解曹操的政治理想对《观沧海》和《龟虽寿》的学習就不难理解作品抒发曹操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四、构建古诗词阅读的思维网络

初中三年古诗词教材的编排是循序渐进的。而中考备考时间有限,不能再像讲新课一般仔细分析讲解,还应对六册书古诗词分专题进行整合。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连串不连贯的知识,在记忆中仅有短得可怜的寿命。”①让学生根据古诗词情感表达,用表格形式去分门别类,在整理过程中会发现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歌颂自然以及生活杂感等。这一梳理归类的过程,使学生古诗词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也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

广州中考古诗词阅读的备考还要多读,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更要多练,唯有多练才能熟能生巧。但绝不是死板的套答题格式,唯有真正读懂了,才能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参考文献】

[1] 《教学教育过程优化》吴文侃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1月

猜你喜欢
诗句手法首诗
《上课没人抢》
拟人手法真多情
六一来了
画与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七步洗手法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杜甫诗句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