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现代化社会飞速发展,许多艺术審美发生了改变,但审美大方向还是基于该艺术创作的哲学美学上,在艺术美学的思辨性上连接着理性思考。哲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艺术美学作为人类历史上一项反映艺术者心理、审美观念的艺术活动,承载着古往今来的艺术宗旨。艺术美学是一门思维逻辑紧密且具有想象力的知识体系,它以哲学美学为理论依据,以审美文化为载体,以各类艺术特色为依托,以完成人的塑造为最终目标。人类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么多奇迹,就是因为其丰富的精神传递及精神互通,让艺术能够获得共鸣,并不断传承和发展。艺术美学具备的浓厚艺术底蕴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价值,优秀的艺术美学能够培养人的正确观念及丰富的艺术观,给艺术实践与创作带来巨大帮助。本文主要论述艺术美学对艺术实践与创作的指导作用及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艺术美学 艺术实践与创作 指导作用
艺术美学作为一门思辨性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性学科,其中所创造出的具备历史价值的艺术品是基于各种文化背景和文化结构上的,通过色彩、结构等多种形式来展现,它承载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提高人们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审美文化的教学实践中,不同的文化阐述不同的审美价值,其艺术形态体现了艺术学家所需要阐述的精神内涵。在人类审美发展史上,它是建立在科学与哲学的层面上的,通过艺术载体间接地把创作者想要表达的诉求以及心理结构展现出来,通过深层剖析让鉴赏者体会到艺术审美的内涵。因此,艺术美学对艺术实践与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通过艺术鉴赏与创作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深刻解读,进而从艺术作品中收获心得体会及审美观。
一、艺术美学对艺术实践与创作的指导作用
艺术美学实际上是以哲学美学为理论依据,以审美文化为载体,以各类艺术特色为依托,以完成人的塑造为最终目标,详细阐述一件优秀艺术作品的综合内涵。在艺术美学的实践中,艺术家纵观人类发展史,通过人类社会的构造及微观世界的精神载体,再到审美文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探索,利用感官和大脑思维逻辑来重塑和解读这一审美过程。艺术美学是孤独的,却又是热烈的,包含着人类精神文明诉求以及文化心理诉求。艺术是多样性的,与人的精神具有共通性。例如文学作品,是用文字表达出情绪里的酸甜苦辣,用文字展现历史文化背景,从文字中感受喜怒哀乐,体验多种多样的人生。在艺术美学中,审美是一种情感寄托的表现,如此丰富的审美美学,展现出人类艺术世界的精神内涵。因此,艺术美学的多样性、情感性、哲学性能够反射到艺术创作与实践上,这是探索人类心理历程以及精神世界的路程之一。
二、艺术美学对艺术实践与创作指导中出现的问题
(一)艺术美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理解有偏差,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关注,艺术美学也成为一门需要重视及改革发展的学科。艺术美学作为抽象性的综合理论学科,涵盖的不仅是精神文明诉求、历史背景及人文特色,它同时也是一项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学科。现代艺术美学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是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忽略了事物发展的本质,与学生的认识产生偏差。在教学实践中,过于刻板且老套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灵感的激发。由于人的审美心理是多样性且层次化的,过于单一和机械的陈述会使教学失去正确的表述倾向。艺术审美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进行阐述的,若是教材忽略了其中的特性,教师的教学手法刻板,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后续的艺术实践与创作。
(二)过于偏向西方的艺术审美,艺术美学教学内容不合理
由于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各个国家的艺术文化竞相争艳,百花齐放,因此,一些人偏向于西方的艺术审美,乃至绝对崇尚该理念,而忽略我国的艺术审美观。此外,在艺术美学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内容有时会有偏向性,并不能很好地展现文化的多样性,美学内容的单一会束缚学生发展,限制学生的视野。此外,艺术美学是一项开放性的艺术审美体验,但由于教师只按照教材理论进行讲解,未能结合现实进行阐述,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从杂乱无章的教学素材中找到自己的创造灵感。艺术美学教材理论过于贫乏也是导致学生缺乏兴致的一项原因。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许多人在艺术上敢于创造,敢说出自己的心声,但若是教学素材陈旧,教师教学手法落后,则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会降低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艺术美学的兴趣。教师队伍的不专业,教材的编写内容老旧,则容易使得艺术美学审美教学质量下降,耽误学生的发展。此外,在现代艺术美学教学课程中,有些高校或者艺术班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没有多媒体和投影设备,学生不能借此来模拟和研究艺术作品,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想象力。因此,艺术美学教学中所涉及的硬件条件还需要完善,良好的艺术美学教学才能让学生很好地体会艺术实践的趣味及创作的灵活性。
三、艺术美学对艺术实践与创作的指导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改变传统艺术美学教学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艺术美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运用多维度的美学理论向学生传授知识。在艺术美学教学中,不难发现它是与唯物辩证法相联系的,艺术美学是开放性的,同时也是矛盾性的,而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东西方美学和传统与现代审美观念息息相关,艺术美学基于时代,却又超脱时代。因此,应当改变传统艺术美学的局限性,突破限制,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让艺术美学能够贯穿于生活中,通过生活及社会展现出艺术美学的内涵。当艺术美学达到一个顶峰时,又会不断突破,从而让自己的艺术实践与创作思维更上一层楼。
(二)丰富艺术美学教学内容,打破艺术美学的局限性
美学的研究学派以及时代背景各不相同,在艺术美学教学过程中,面对艺术美学的研究成果,应当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打破美学教学的局限性,紧随现代化社会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关注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艺术美学作品,不断发扬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艺术美学精神,传承民族审美文化,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学能够给予后来者以滋养。由于艺术美学与现代审美教育紧密结合,因此,需要艺术美学的教学者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文化素质的塑造,应当注重学生对艺术审美的创造和实践,多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自己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拓展和延伸到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上,结合艺术美学的核心价值观和美好愿景,让每一位学习艺术美学的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三观”,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三)完善艺术美學教学体系,丰富教学手段
艺术美学的基础学习过程,是要依赖艺术理论教材来进行实践操作的。因此,艺术美学教材内容需要整体化,具备逻辑性,以便学生能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不仅需要艺术美学教材及时跟上时代发展,还需要完善教学设备。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备,针对现代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要整合复杂的概念,简化其中的理论,让学生能够看得懂,然后通过自身操作实践来提升艺术审美素质。此外,由于艺术审美较为考验一个人的天赋,因此,过于刻板的教学氛围无法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性,反而会给学生带来束缚,让学生无法从中获取艺术审美灵感。教师应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情景教学,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学生思维僵化的问题。教师团队也需要及时整改,要为教学资源配置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性,以满足学生对艺术美学学习的需求。当学生通过以上方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后,将对未来艺术实践基础操作具有较大帮助,并能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结语
从艺术美学对艺术实践与创作的指导作用可以看出,艺术美学体现了人类历史背景、价值观以及精神内涵,为寻求自身发展以及艺术发展,艺术美学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也体现了对美好未来的诉求。从艺术美学角度来看,艺术作品是该艺术者真实心灵的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或者绘画来表达自身的感受,让观赏者能够产生心理共鸣。因此,艺术美学能将人性与理性、美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所有参与者感同身受。从宏观角度来说,艺术美学是一种无声的呐喊。在实现人生理想,实现人类社会美好的过程中,艺术美学如同指路灯,指明前行者的道路。艺术美学拥有深厚的底蕴,人们在领悟艺术美学的过程中,能拓宽自己的视野,不再局限于眼前,而是为自身的价值、人类历史发展、精神文明和审美文化开拓创新、创造、改变,它能够促使人格完善,使人们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艺术美学不仅为人们带来实践与创造上的改变,其对人类整体思维发展以及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都产生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马驰.戏曲美学在动画“中国学派”经典作品中的运用[J].中国京剧,2020(12):84-87.
[2]贺志朴.美学的自律性和批判性[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06):8-15.
[3]米晓雪,马睿.打开现代艺术的“速度”之维:维利里奥艺术美学的启示[J].社会科学研究,2020(06):12-16.
[4]田晓雪.山水实景演出的文化溯源与艺术美学特征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9):124-127.
(作者简介:王妍,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美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