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 霜
新媒体时代, 人们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 发表个人观点、宣泄个人情感,通过网络与他人进行互动。 于是众多特色的网络热词应运而生,从“考研人”、“读书人”、再到时下火热的自嘲式词汇“打工人”,这些自嘲性质的网络热词既是当代青年人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不满和嘲讽, 也是借助网络吐槽来进行焦虑的自我消解, 可以说自嘲语言现象作为当代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语言现象之一, 对于人们宣泄情感、缓解焦虑有着重要的作用。
2020 年10 月20 日,“打工人” 一词首次登上了热搜,网友们发挥创意,加工出一系列“打工人”表情包和段子,与打工人相关的话题#打工人表情包#、# 打工人你好狠的心#等甚至连续七天登上了热搜话题。 据调查,“打工人”一词是由一位名叫“抽象带篮子”的网红所发布的视频带火的,他在网上发布了几条短视频,其中一条视频中,做出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对着镜头说,“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的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 ”这种看似工作态度相当端正其实却带着自我调侃的句子很快引起网友的转发和模仿, 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都开始调侃自己的打工人身份, 并通过社交媒体参与到这场网络互动中。借助社交媒体高速传播能力,主流互联网语境的推波助澜,这一流行语迅速被大众接受,火爆各大网络平台。
打工人式自嘲语言现象从火爆网络至今, 不仅被用于创作各种视频段子,还被网友们制作成表情包,在不同的社会群体、网络受众之中,能够迅速传播火爆网络的原因,需要从传播适应理论的角度去展开分析。
传播适应理论一词最早是由美籍社会心理学家霍华德·贾尔斯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在自己与他人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说话者有动机和目的,交流双方会根据语境和对方的特征调整自身行为来适应对方。 使用传播适应理论理论来解释网络上火爆的打工人自嘲语言现象, 可以加深人们对此类现象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研究这类自嘲语言的使用现状, 特地搜集了头条和B 站上创作的打工人相关内容,展示结果如下表:
使用平台 视频 文章B 站 1000 616头条 163 39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各种媒介平台,“打工人”式自嘲语言得到了迅速的传播。 在数据的整理过程中发现,使用“打工人”这类词汇的用户,主要是以年轻群体为主,中年人以及老年人这一群体基本上是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为:使用网络的时间有限,这类词语本身是由年轻人创造出来的,对于长辈来说会存在沟通和理解上的误差, 代际沟通依旧是影响彼此间言语沟通的重要因素。
贾尔斯在传播适应理论中指出人们会受到各种行为的影响,他提出个体的言语风格会影响他人对此人的印象。人们改变其言语风格的程度取决于他们认为对方是否喜欢这种改变,一旦符合他人的喜好,保证交流过程中谈话的顺利进行,就会使交流的双方置于舒适的谈话过程中,有效的实现自己所想要得到的目标。传播适应理论所具有的特点,对于解释当下网络上火爆的自嘲式语言现象有重要作用。
传播适应理论中指出, 交流过程中的双方或者多方有相似的信仰、人格以及行为方式时,会导致交流过程中的人们彼此互相吸引。自嘲语言现象的火爆,借助于网络渠道的有效推广,在短时间内通过各种资源将打工人这一词汇精准推送到平台用户手中, 长期使用同一媒介平台的人已经养成了自己的阅读习惯,通过平台开始获知相关信息,同时开始在与其相关的内容下开始评论、留言、发弹幕,与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进行互动。调查结果显示,发布打工人这一关键词内容的相关用户大多数是长期使用网络进行信息获取的青年群体, 青年群体受网络环境影响对于互联网上出现的新型网络词汇有足够的接受能力, 而且这种自嘲式语言现象符合青年群体经常通过网络平台抒发个人观点的需求。其次,打工人这类的词语让青年群体从另一个方面去表达自我,参与到全民狂欢的自嘲语言环境中,满足群体用户言论自由的需求,因此能够在广大青年群体之间迅速传播。
传播适应理论中提出, 语言和行为会透露社会地位和群体归属的信息,也就是说传播者之间进行交谈时,双方使用的语言文字信息不仅可以显示出各自的社会地位、 所属群体的信息, 还能够通过这些语言来传播其社会地位和群体信息。打工人一词能够流行起来,首先是打工人一词的传播者“抽象带盒子”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底层人民”的特质,这种特质符合了当今社会在高等教育持续扩张就业难题尚未解决,青年群体就业不稳定、职场晋升较为困难、高房价、高物价的困境之下, 上班族忙碌于工作中的各种琐事,疲倦不堪却达不到自己追求的职场目标,在这样的现实焦虑面前仿佛人人都是打工人,正是在这样相似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群体之间, 打工人一词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内心,引起社会群体之间的情感共鸣。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就是人上人”这些看似搞笑的段子,实际上是处于相似职场困境的年轻人,对自己所面临现状的自嘲,以及认清现实真相后实事求是,勇敢面对生活中各种糟心事,坦然面对生活的豁达心理。
新媒体时代, 自嘲语言现象背后是当代年轻人对于自己所处困境的反抗, 以一种黑色幽默来诠释自己暂时无法摆脱却又极力想挣脱出去的生活现状。高压工作之下,这样一群为生活折腰的打工人,面对自己无法摆脱的困境,选择这些自嘲式的词汇来分享和诠释自己的状态, 引起各地各界相似群体的情感共鸣, 从而呈现出网络自嘲狂欢化的景象。 无论是自称为“打工人”、“干饭人”还是“考研人”,都是对自身所处现状的调侃和戏谑,但这种调侃和戏谑之下,并不是说人们会选择为困境而屈服, 而是虽处于逆境仍然保留着那颗为自己理想生活努力奋斗的心。 这种自嘲语言现象背后所体现出的是当代青年乐观向上的价值观, 即认清现实也能够笑对生活, 这些打工人式的段子背后是一种自嘲式的坚韧和奋斗, 这种包含了乐观主义色彩的文化现象才是值得推崇的。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人们不得不面对社会和生活的巨大压力压力, 而依靠网络来发泄自己的情感似乎已经成为了必然,不管是上下班的途中,还是在工作学习的空闲时间里,人们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进行阅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依靠网络世界与他人分享生活并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宣泄个人的情感。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空间, 让受到现实压迫的职场青年能够在网络中找到自己的群体归属感,并通过这些自嘲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同时一些富有创造力的网民又通过自己的加工,将这种自嘲语言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连接起来, 引起了人们的情感共鸣,看似搞笑的吐槽之下是对自己所处现状的戏谑,却又体现着积极乐观的心态。
“打工人”自嘲语言现象背后,传递出一群年轻的职场人,面临现实压力后不屈不挠,带着坚韧和奋斗的精神,努力过上理想生活的积极态度, 这种极具正能量式的自嘲才是自嘲语言现象的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