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摘要: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的课文与当今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距很远,这种差距使学生难以产生文本阅读的兴趣, 因此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高尚品质。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教材解读为基点, 以视听资料为时空结点, 以语用与思想教育为交融点,以体验与朗读为激发点,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方面都有所得。
关键词:革命题材;关键词句;高尚品质;品读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9-0093
考虑到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思维发展特点和接受情况,针对本课教学,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以教材解读为基点
《朱德的扁担》一文讲述了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不搞特殊、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因此,我们要高度认识革命题材文本的育人价值,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优秀品德。基于此,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引导学生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围绕这条主线进行教学,内容多而不散,牵一发而动全身。而难点突破就是引导学生抓住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的重点词句,在品读中感悟。由于故事内容与当今儿童的生活体验存在较大的距离,这种差距使学生难以产生文本阅读的兴趣。因而,要找准文本的阅读兴奋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期待。紧紧抓住本节课内容特点以及本单元训练重点“借助词句,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构建问题“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朱德同志做了什么,让战士们心疼他。”以此为切入点,打开学生进入文本的通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以视听资料为时空结点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更加形象、直观的课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革命历史的陌生感,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化为立体的视听资料,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 “扁担、会师”等有历史感的词语,学生很难从阅读中感受当时的背景,更难以感受到朱德同志的高尚情操。于是,在导入故事发生的背景时,出示会师的背景图片,老师讲解:“在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来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两支军队合并成了一支军队,朱德同志担任最高指挥官—军长。”借助图片将文中的话立体地呈现出来,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学生通过图片很轻松地就明白了“会师”就是两支队伍会合的意思。介绍“最高指挥官”一词时加重语气,让学生知道朱德不是一般的军官。虽寥寥数语,可为学生感悟人物品质做好铺垫。“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这句话对理解人物的高尚品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学生有了自己对挑粮之路难走的感受后,再出示动画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从神态、动作中感受到40多岁的朱德同志虽然气喘吁吁走不动了,却还是很顽强。整个句子的描述在学生心中鲜活起来,学生的情绪、情感很好地被调动起来,对理解同志们为什么心疼他水到渠成。
三、以语用与思想教育为交融点
语文教学要处理好语言文字训练目标与情感思想教育目标的关系,把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与感受人物形象和美好的品德融为一体,体现语文学科的规律和特点。[3]
紧紧抓住“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这个重点句子,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粮食”有着共同的特点—动作加事物,借机让学生进行动宾短语的训练,学生对这样的短语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达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积累。同时,另一方面,透过朱德同志的笑容,让学生思考:难道挑粮爬山很轻松吗?学生会结合对“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这个句子的理解,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透过文本从人物的表情、动作、穿着、身份等细微之处,就感受到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人物的形象鲜活、立体起来。
四、以体验与朗读为激发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创设不同的情景反复品读,在阅读中“感、悟、思、情” ,使学生受到心灵的冲击和震撼,增强对文字的感受力,加深学生对语文语境、语情特殊性的感受。
在教学“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 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这一句时,学生从“五六十里”知道路很远,但是到底有多远,没有直观的经验。联系生活举例,走“五六十里”就是从早上六点钟出发,不停地走,要到中午十二点才能走完,整整走六个小时。再结合学生爬山的经历,感受“陡”字,并相机补充图片和介绍,这么陡的路在井冈山有无数条。学生的情感在体验对比中被激发出来,感叹道:“好难走的路呀!战士们好辛苦呀!朱德同志好勇敢呀!”再来读这个句子,就有了“酸甜苦辣”的味道。
还如在教学“白天挑粮爬山, 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这个句子时,让学生抓住词语交流对朱德同志的心疼。如:学生抓住“整夜整夜” ,感受到朱德同志一晚都在研究, 没有时间睡觉。抓住“常常” ,感受到今天晚上在工作, 明天晚上在工作,后天也在工作。从同学们走进文本, 自己心疼朱德同志, 再回归文本,战士们心疼朱德同志,层层递进,升华情感, 自然地引出“日夜操劳”是战士们心疼他的原因。并在反复品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读出同学们个性化的心疼, 读出战士们内心共同的心疼。
另外,创设情景:挑粮爬山很累,很辛苦,很危险,但是朱德同志仍然跟大家一块儿吃苦受累;看他那开心的表情,我们知道只要能挑回粮食,他愿意和战士们一块儿同甘共苦;他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40多岁的人了,昨晚研究了一整夜的作战计划,没有休息一下, 白天,挑粮队伍里又看到了他的身影。带着挑回粮食的高兴, 以身作则的榜样, 同甘共苦的决心,个性化读句子“他穿着草鞋, 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難怪战士们心疼他,敬爱他。看到朱德同志日夜操劳,没有休息的时间,战士们心疼他, 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为了让战士们吃上饭,有力气打仗,不管藏多少根扁担,也动摇不了朱德同志坚持和战士们一块儿同甘共苦的决心。战士们对他更加敬爱了!层层推进,把为什么战士们对他敬爱、越发敬爱一步步剥离、突破,人物的美好形象跃然于心中。最后,师生合作配乐朗读三、四段,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升华情感体验。
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课文,要讲究策略,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或句段,做到“难课文巧教” ,在“巧”字上下功夫,从而,提高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探寻革命人物的高尚品质,[1]力争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方面都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陈先云.谈谈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编排及应注意的问题[J].小学语文, 2017(12):17.
2陈灵丸.谈以学为中心的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教学—以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 2018(16):65—6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城北中学255300)